APP下载

默读,静听花开之声

2014-07-16籍燕琴

考试周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籍燕琴

摘 要: 默读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自身规律,教师的任务就是遵守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教育,促进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边看边想,逐步培养学生排除干扰、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在读物上的习惯。

关键词: 默读技能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在语文教学中向来都处于重要位置,要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有声的朗读与无声的默读作比较,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更快,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对学生理解读物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积极影响更显著。默读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应用范围比朗读更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默读而不是朗读。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看,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默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是朗读的进一步深化。通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默读训练的方式很少,即使是默读也仍然有不少学生会不自觉地发出声音。实际上默读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教师的任务就是遵循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教育,促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默读能力提出了要求: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三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四年级能默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能养成默读习惯,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的意思;六年级要达到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读后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目前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默读,少之又少。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大误区。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

下面就二年级默读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眼到心到,养成默读习惯

由于默读不出声,保证了环境安静,便于学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了跟老师读、自由读、大声读等读书方式,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默读时,会不自觉地出口轻声读、嘴唇不停地动、用手指读等。可仔细看看,有的学生眼睛游离书本,东张西望,看似不出声,实则装模作样根本没读。在要求默读时就告诉学生,默读与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尤其是“心到”。读完以后,自己能讲讲读懂的内容及提出不懂的问题。在默读时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速度。假如没有默读,课堂上更多的也许就是人云亦云。此时的默读,不仅要“眼到”,更要“心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二、因文而异,选择默读时机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尝试默读还处在学习阶段,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默读时机,使学生的默读能力逐步提高。默读要因文而异。一些语句优美的描写、抒情性文章或诗歌,人文情感就渗透在语言文字中,适合放声朗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月亮湾》等。而对于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和童话,内容浅显易懂的,则可以采取默读形式,如《沉香救母》等,教材明确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易于分散,有时不适合通篇默读,更不适合长时间默读。教师可以找出文中的一段,不要过长,限定时间,或者规定内容,进行默读思考。这种定时或者定量阅读可以起到调节作用,消除疲劳,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默读的方法。

三、保证“默读”时间

默读是需要时间的,小学课文一般不会太长。默读一篇文章加上思考至少需10分钟左右,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安排默读环节,但总是过一两分钟就草草收兵,只有个别尖子生思考迅速,反应敏捷,问题回答完整;其他同学读都未读完,怎么会有时间思考呢?只能人云亦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因此,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潜心默读,这样还可以照顾到中下水平的学生,使他们静心读书,有思考空间,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自由地停下来,再看一看,想一想,慢慢就理解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只有保证默读的时间,学生才能潜心文本,才能充分地读书,领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重视课外阅读,提高默读水平

默读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应当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默读的一种较好形式。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默读方法后,就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默读的理解水平和速度才能逐步提高。

默读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最好方式。《语文课程标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默读时能保持阅读情绪,有利于静心思考。他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停下来思考,或是多看几遍;遇到动情处,可以细细品味,或是写写感受。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才能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对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这才是真正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关注阅读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都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随着默读训练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敏捷。同时,在读中静静地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阅读的权力,使学生阅读的空间更加广阔。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能灵活地驾驭文字,可以思考,可以质疑,可以品味,可以想象。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阅读兴趣浓厚,变得爱读书了,常常手不释卷。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大大提高了,更可喜的是学生的写话水平大有进步。默读确实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我们不能忽视它。课堂上应该有动有静,既要重视朗读训练,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默读思考。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默读”,这为三年级学生“学会默读”架起了一座桥梁。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默读指导,那么学生到中高年级达到默读的要求是不成问题的。教师只要指导得到位、恰当,那么不仅省时,而且便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无声的世界里静待花开的声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