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行机制
2014-07-16薛功成
●薛功成
论县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行机制
●薛功成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目前,存贷款利差仍是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何采取科学的贷款定价方法,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县域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环境、管理水平和经营特点等情况,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体系的工作机制。
县域支行 贷款定价 运行机制
一、县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工作机制
1.提高县域支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认识。要重视县域支行建立贷款利率定价工作,认识利率定价的重要性。目前县域支行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步子还未迈出。在贷款利率定价上要处理好银行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运利益,灵活多样与统一标准、防范风险与拓展业务的关系,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准。成立贷款利率定价决策机构,机构由支行高管人员和专门研究人员组成,定期对影响利率变化的重大问题进行商讨,制定应对利率定价的政策措施,切实履行审定定价政策和核准价格职责。利率管理部门要负责组织实施价格制定,加强内部贷款定价要素的采集、分析及积累,及时收集资本市场、民间市场、同业竞争等定价信息。拟定各项产品的基准价格和实施方案,对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要贯彻落实价格政策,在规定的利率定价权限内,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盈利能力、资金流量和企业经营管理及产销情况,贯彻差别化定价政策,自主确定各项产品的贷款定价标准。
2.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和建立利率内控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否则,可能会由于贷款定价权力的下放,导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之间不计成本和收益的恶性竞争,甚至造成“道德风险”,对市场利率秩序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贷款利率市场化从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科学、高效的逐级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的总行应依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并公布全行本外币贷款基准利率水平,该基准利率水平主要考虑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利率风险的大小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并在充分考虑全行资金成本、目标收益率、同业竞争以及存款的利率供给弹性和贷款的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总行对分行实行定价授权。在总行授权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可根据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来确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在组织机构设置时应遵循三大原则即相互牵制原则、程序定位原则和系统协调原则,使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信贷部门内部约束制衡机制,使各部门在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协调工作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和责任,但彼此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
3.建立新的作业成本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从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银行自身的系统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财务核算办法不能适应银行的发展需要,需要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使之能有效发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和管理控制职能。新的财务系统应该能向银行管理者提供以下信息:一是提供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本;二是客户的利润贡献分析,以此来分析各种贷款的定价方案,通过灵活运用产品的交叉补贴来竞争目标客户;三是产品利润情况分析;四是各项经营活动的产能分析情况、各项资源耗用及各项费用分摊情况。
4.确定科学的贷款定价计量系统。适应县域支行特点的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的建立,是基层金融网点制定有效利率的基础,有利于防范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县域支行的效益最大化。如何建立起合理的定价体系,要结合本地实际,搜集相关的信息,预测利率变动趋势,按照成本效益和市场化的原则,以贷款风险计量为中心,增强风险定价能力,选择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形成合理的定价体系。要建立信息反映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补偿等方面要求的定价规定,适时发布资本货币市场利率,资金拆借市场利率,辖区主要贷款平均利率,民间借贷监测利率等信息,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要建立适合县域支行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贷款利率=基础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银行预期收益率。其中:基础利率、期限风险溢价由上级行制定、违约风险溢价由县域支行按照产业发展状况、行业前景、当地信用状况、企业信用等级确定。预期收益率由贷款机构通过谈判并参考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客户综合贡献度确定。在定价方法上应充分吸收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加数平均法、边际成本法、筹资成本法等核算方法提高定价的精确度。
5.建立利率监测和后评价制度,规范贷款定价行为。建立利率监测反馈分析系统,要依托信贷定价的技术支持系统和数据集中平台,调查分析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地区、分类别客户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确定利率运行状况,监测资产负债在某个时期的影响状况,为实施授权管理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供依据。要建立利率监测预警控制系统,预测利率的市场走势,识别利率的人为风险,发现异常能及时纠正和补救,防止在操作阶段上出现风险和人为的道德风险。要建立利率定价的后评价体系,对测算的综合效益、定价环节及过程进行评价,衡量贷款利率的风险可能性,实现目标收益和定价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率纳入个人绩效系统,并通过建立支行内部转移价格制度有效调节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利益的再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前台和后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贷款定价系统的真实性。
6.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缺乏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一直是县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大难题。县域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备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准确地测算其经营成本和贷款的损失概率。该系统应尽可能精确地将银行的经营成本分摊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业务上,同时拥有完整的数据积累,能够对大量历史信贷项目的损失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实现对各类贷款风险的量化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对贷款定价的积极作用。县域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核算的基础尚不完备,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相对滞后,必须大力强化管理会计的推广工作,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促进贷款定价体系的发展建设,为贷款定价提供合理的依据。
7.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储备。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员工尽职、合理、充分、准确地完成客户信息管理、信用评级、绩效评定、成本核算等基础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贷款定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合理性。配备合格的利率管理专门人才,特别是在分支行计划资金部门和有条件的经营机构配备合格的利率管理人才,是科学、合理贷款定价的有力保障。
二、县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结论和体会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特别是在我国现在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发展中国家,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贷款定价的合理与否,不仅仅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客户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以上对县域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得出本文主要的如下结论。
1.贷款定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贷款定价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银行信贷、财务、资金、风险、绩效考核等多方面领域,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定价来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风险的综合评定,根据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原则,实行高风险、高价格的定价方法,把贷款的各种风险综合考虑到贷款的价格当中去,银行可以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
2.贷款定价宜采取综合定价方法。县域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应采取“以贷款基本收益率为出发点,以商业银行与客户整体业务关系为核心,兼顾市场价格水平和贷款风险溢价”的综合定价方法。同时,在测算过程中,设计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针对县域支行的贷款定价模型。贷款利率={成本比较系数×(资金成本率+操作成本率)+税负成本率+预期损失率+非预期损失+客户贡献度}×市场竞争系数+目标客户系数+客户经理谈判业绩系数+涉农贷款的特别风险系数+其他调整项
3.规避风险是贷款定价的重要前提。存贷款利率的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贷款定价问题正是在放开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县域支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既要考虑规避风险和资金安全,又要考虑借款企业的各项指标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定价过程既要严谨,又要合理。
4.完善县域支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一项内涵丰富的运作艺术,必须从提高县域支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认识,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确定科学的贷款定价计量系统,建立利率监测和后评价制度,规范贷款定价行为等方面完善县域支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5.县域商业银行除了需要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式外,还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民情及国家政策的贷款定价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内部资金价格转移体系、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等,这将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
[1]张金良.贷款定价模式研究[J].金融会计,2000(9)
[2]石果.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定价模型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4(2)
[3]陈丽霞,陈玉祥.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研究,2002(3)
[4]张金良.贷款定价模式研究[J].金融会计.2000(9)
[5]刘鸿儒.漫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6]曹清山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和模型设计[J].金融论坛,2005(2)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F830.33
A
1004-4914(2014)05-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