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
2014-07-16周小娟
●周小娟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
●周小娟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现阶段是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四川推进服务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服务业 战略选择 对策建议
一、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规模总量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服务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四川省GDP整体增速。2012年全省服务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从1978年到2012年,四川省服务业总产值由36.86亿元增长到7964.82亿元,34年来增长了216.1倍,年均增长17.24%,比四川省GDP整体增速高1.81个百分点。
(二)产业比重呈倒“V”走势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四川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倒“V”型走势。在2002前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2年达到峰值,比重为41.14%。而从2003年开始则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截止2012年,服务业在四川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3.4%,十年内下降了近7.7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服务业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
(三)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四川省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2008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投资连续5年每年投资跨千亿元台阶,2012年服务业完成投资11013.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1%,2013年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占全社会投资的62.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四)税收贡献逐步提升
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全省主要税收来源。从税收贡献看,2012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90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287.2亿元,是2007年的3.2倍。此外,2012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7.2%,2013年上半年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9.7%,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对全部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61.5%提升到83%。
(五)就业总量稳步增长
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四川省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的主要渠道。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看,期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其中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尤为明显,从1978年的9.1%上升至2012年的32.8%,期间提高了23.7%,比重指标的年均增速为5.38%。截止2012年,全省服务业新增就业42.3万人,从业人数累计达到1573.8万人。
二、四川省服务业的行业内部结构
(一)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四川省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从内部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四川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提升,特别是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了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8.30%,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长相对较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6.47%。
(二)行业层次逐步提高
四川省服务业的内部行业层次也在逐步提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四川省服务业主要行业中,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其中“金融业”行业占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9%上升至2012年的13.6%,上升了4.6个百分点。而“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流通性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则表现为不断下降的态势,从2007年的12.4%下降至2012年的8.9%,下降了3.5个百分点。服务业行业层次的这种结构趋势演变正反映了现代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即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逐渐超过了流通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跃升为服务业内部第一大行业。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起中国采用了新的统计分类体系,“其他服务业”中,与制造业关系十分密切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都属于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和高技术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产出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具有关键作用。
(三)传统服务行业仍为就业主渠道
从服务业各行业的就业人数来看,服务业各部门的就业人数增长迅猛,但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很大,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服务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1990年—2011年期间,“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部门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分别从1990年的237.44万人、166.95万人和60.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585.8724万人、424.1769万人和210.8148万人,增幅分别为348.4324万人、257.2479万人和150.2148万人。可见,生产和市场服务以及个人消费服务是目前四川省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两大部门,它对维持四川省自身社会稳定和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四川省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演讲中说,当今世界,不断成长的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和彼此合作的热点。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同时,着力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在着力弥补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因此,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构建四川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将是四川省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必须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战略选择:
一是大力实施服务业与“三化”融合发展工程。现阶段,四川省已经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而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工业化中后期,既是专业化分工加速深化的阶段,也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四川省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四川省企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分工地位,实现新型工业现代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也需要依托服务业的发展,内需型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可以说,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大于制造业,服务业主导将成为趋势。
二是注重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协同推进。调整服务业行业发展业态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传统服务业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研发、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为发展增添动力,而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则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服务业,既是当前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优化结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
四、加快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服务业发展需要能让各类要素资源公平、自由、高效流转的生态环境系数,建设服务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系数,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具体任务包括: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企业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将服务业发展用地纳入规划进行安排,保障服务业发展合理用地。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各类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制度体系,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服务业执法体系,创建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发展环境。细化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完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安排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整合优化重点服务行业已有的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服务业的投入。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大民生服务工程、农村生产服务体系、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立足全省工业“7+3”优势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重点突破,优先发展如现代物流业、科技研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消费者服务业中,大力发展会展业、餐饮业、文化服务业、旅游业四大特色行业,坚持把旅游和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四川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突出以信息化推进服务业水平提升结构优化。在组织战略上,要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服务业新观念、新业态、新产品,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发展,鼓励和激励服务企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市场,加强企业的组织创新,推进服务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以提升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将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激发社会服务组织活力
在服务业新的发展阶段,处理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要抓住三个核心词:强调市场决定性、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只有把市场动力、政府能力、社会活力都激发出来,才能顺利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具体任务包括: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力量的公共服务,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放开公共服务的空间,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培育服务中间组织。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建立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制,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公开、年度检查等制度,维护社会组织良好发展秩序。加强服务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培育,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共同推动的服务业合作机制,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参与制订行业标准,监督服务质量,促使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释放服务业开放红利
服务业开放引致的竞争和示范效应、行业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累积效应以及制度创新效应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规模和效率的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任务包括: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促进服务业投资,包括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工作,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推动力,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跨国公司在全省设立总部及区域性交易中心、营运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等,积极向国家争取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政策在全省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四川医药和餐饮的品牌效应,带动中医药、川菜等特色服务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经营管理优势的服务业企业灵活运用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海外投资活动,重点支持对外承包、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贸易企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和本地化经营。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调整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工程承包和劳务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中医、出版、广播影视等具有四川特色的服务出口,重点培育专利转让、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拓展数字媒体、文化创意、国际会展等新领域,提高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稳步扩大服务贸易进口,促进全省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谢振芳.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基础.太原大学学报,2013(4)
[2]高玫.我国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企业经济,2012(12)
[3]孙根紧,黄立业.促进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改革与开放,2009(8)
[4]陆地.西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情报,2007(4)
[5]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对外经贸,2011(12)
(责编:贾伟)
F127
A
1004-4914(2014)05-034-02
周小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