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区域教育公平的八大策略

2014-07-16范明刚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平校长素质

范明刚

众所周知,教育公平系民之所求,系和谐社会建设之基石,需要集纳社会各界的群体智慧,以系统化的改革策略来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创造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上学好的理想教育公平环境。现就区域内推动教育公平提出八大策略,以求能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所助益。

一、资源配置策:研制标准→盘点资产→查缺补漏→民校补充

资源配置作为教育公平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教育公平的重要物质条件。对此,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研制中小学资源配置标准的基础上,盘点现有中小学校的资产及投入情况,并查缺补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的办学补充,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在研制标准方面,建议区域内教育部门从中小学校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需要出发,研制不同规模的中小学校的资源配置标准,不仅仅以学生数量作为办公经费拨付的依据,还应以学校硬件设施能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参考。制定标准之后,要面向社会公布,征求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会各界的意见,修订区域内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等资源配置标准,形成政府主导的教育常态化投入机制。

在盘点资产方面,可以坚持学校自我评审与教育主管部门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审,主要盘点学校现有的教育投入、硬件设施、器材配备等固定资产,登记造册之后赋予学校法人法律责任,保证其具有保护、管理和常态化使用资产的权利和义务。盘点资产之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形成区域内学校资产统计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向区域内政府提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建议与要求,争取到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落实。

在查缺补漏方面,由政府牵头,由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等组成工作小组,审计各校的资产情况,并列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校舍更新工程任务清单和学校仪器设备等内设条件改善的具体投资清单,以政府招标的形式为中小学校补充各项应配备的硬件设施和器材。在教师工资发放方面,实现区域内统一标准,保证教师权益与工资收入的公平和教育投入的公平,尽可能缩小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

在民办学校补充方面,政府可以在保证公办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吸纳社会优良资本和人力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可以低息贷款帮扶的形式鼓励有为的校长或教师下海创办民办学校,也可以将薄弱学校托管为民办学校,从而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尽可能地为学生和家长多提供一种选择。

二、师资建设策:名师孵化→城乡流动→素质培优→资源开发

师资的公平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名师在名校扎堆的现象比较普遍,薄弱学校的名师则少得可怜,其教师的专业成长令人堪忧,再加上当前区域内教师流动的政策缺失,教师内在的成长潜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学校管理层的人力资源开发意识不强……种种问题都制约了师资建设的公平,从而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我提出“名师孵化→城乡流动→素质培优→资源开发”策略。

在名师孵化方面,笔者建议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尽快调研区域内各学科的名师(教学能手)在市直、乡镇中小学中的分布情况,建立网络化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镇级名师团队,打破现有的教师工作单位,区域内设立大教研区,选派各科名师团队平均分布各教研区各校,建立名师工作站,建立名师教育博客组和教师专业成长论坛,鼓励名师外出讲学与取经,创造条件让名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大批本土化的名师。

在城乡教师流动方面,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城乡教师流动的方案及激励性制度,优先安排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人才代培,安排乡镇中小学领导、教师与城市中小学领导、教师互换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安排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将教师晋升职称、评优树先与城乡交流挂钩,发挥评价杠杆作用,引领教师在城乡交流中整合成长资源。

在教师素质培优方面,围绕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思想、学科教学风格等与教育院校、教科所等教学研究机构联合研制新教师素质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发自助餐式的上百门培训课程资源,分发教师素质培优学习单,引领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自选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科目进行学习。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基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读书、外出培训、外地挂职的专项费用。年富力强的退休教师可以返聘到校发挥传帮带作用。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教师自选工作任务与学校领导委派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挖掘自身的潜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专长于教育理论研究的以教研科研工作为主,教学任务为辅,专长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为其创设研究环境和条件。摒弃“教而优则仕”的陈旧观念,培养与提拔专长于管理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专长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坚守课堂。

三、生源优化策:素质模型→观察诊断→智慧指引→全面优化

学生既是教育公平的受益者,也是教育公平的参与者,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晴雨表。在当前推进外来人口子女就近入学、试行分步接纳的基础上,我们也不可忽视入学后的学生在微观层面上所遭遇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学困生被歧视、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难度大、留守儿童的教育无方等,这都需要我们在区域内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予以破解。

在素质模型方面,可以围绕“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开展大讨论活动,吸纳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学者等对当前新时代学生的成长轨迹及规律的群体智慧,探索出多种成功共性特征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学生素质模型,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寻找国内或身边的学习榜样和成长范本,在反思状态下建构自我的生命成长之路。研制学生素质模型的过程是教师、家长反思自我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教育专家学者利用科研智慧服务于基层教育的实践行动。

在观察诊断方面,如家庭经济困难给予必要的资助,对于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应培养一批心理咨询师,师资力量宽裕的可以设立“宝贝班”,对于特殊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教育网络,使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与服务。围绕立德树人等核心追求,对照不同类型的学生素质模型,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教育观察与诊断,对学生成长中暴露出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包容,统计分析学生出现的道德、行为、心理、学业、习惯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与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合作研究,与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等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逐步将处于教育边缘的学生挽救回来。对于经济困难且无住房的下岗职工子女登记入册,分派到相应学校就学。

在智慧指引方面,将观察诊断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并且吸纳专家智慧,采取多种手段或方式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良性刺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触摸幼稚的心灵,帮助学生调试自我心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为心理健康护航;播撒道德种子,唤醒沉睡的良知,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丰富实践体验;科学辅导学业,让自信之花盛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等。

在全面优化方面,建立多个层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档案,赋予中小学生在相应学段有一次转学机会,学生对学校不满意,可以申请转学,只要是新选择的学校内设条件能满足接纳的要求,就可以允许,这就给学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同时,在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面向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特长同步提高。

四、校长成长策:意向申报→资格认定→竞争上岗→动态管理

随着教育公平的推进,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管理能力也在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据调查,很多薄弱学校的校长本身就是课改的绊脚石,面对复杂的改革动向不知所以,茫然应对中丧失了诸多勇立潮头唱大风的机会。在此,笔者针对校长的专业成长提出“意向申报→资格认定→竞争上岗→动态管理”的策略。

在校长的遴选方面,建议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创造一个能上能下的校长准入机制和更新机制,将中小学校长的选配权收归教育部门,采取意向申报的方法,鼓励一线有担任校长意向的教师可以自由申报校长资格,接受校长专业素质的教育培训与提高之后,经过考试、现场答辩、素质评定等程序之后进行资格认定,通过认定的入选区域内校长库,作为后备校长和挂职锻炼的领导干部使用。每两年根据对中小学校长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与评定,确定待岗校长和副校长岗位,而后公布选聘校长要求及程序,鼓励入选区域内校长库的人员参与竞争上岗,在此过程中需要现场演讲与答辩,需要应聘学校教师民主投票表决是否同意。上岗之后实行动态管理,新任校长第一年为担任副校长的试用期,考核获得优秀的可以入选正校长,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区域内教师进修学校的强化培训和管理现场诊断与指导,从而帮助校长生发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实现校长专业化基础上的职业化。为了让中小学校长流动起来,校长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时间不要超过六年,尽可能让校长在不同的学校得到历练。

五、管理体制策:精兵简政→优化组合→适当放权→监督扶持

在管理体制方面,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应精兵简政,强化编制管理,削减行政人员数量,对部分科室进行优化组合,合并与撤销相结合;审批各项面对中小学的检查与评估,减少检查和评估的次数,压缩行政会议和各类与教育关联性不强的检查工作,鼓励更多的人员到一线去指导课改,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获得第一手的管理信息,同时也给教师足够的教学研究时间;适当放权让校长真正负责起来,为校长实现教育理想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忌打着精致化管理的幌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设置繁冗的要求,以免造成教师疲于奔命应付工作;减少学校科室设置,压缩学校领导的数量,让更多的人员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主要精力投放在教学上;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将教师的职称工资与承担的实际教学工作量结合起来,避免职称上去、工作下来的问题;赋予教师参与和监督学校事务的权利,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设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金点子奖”,对于能提供成功经验的教师予以奖励;在放权的基础上优化评价方式,发挥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扶持作用,为中小学校排忧解难;向教研科研管理倾斜,出台促进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强化教研科研团队建设,开展系列化的实效研究,并在管理的架构下促进学校的品牌塑造与传播,建立区域内教研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和科研成果共享制度,鼓励教师每年申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市注册并推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方法。

六、评价导向策:删繁就简→民意为先→多元评价→素质提升

一切评价的前提或底线就是必须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文化兴校。评价杠杆在教育公平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调控作用。在此,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力量审视现有的学校办学水平、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评选的方案,本着“删繁就简、民意为先、多元评价、素质提升”的原则改革评价体系和制度,营造公平评价学校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删繁就简”指就近几年颁布的各类评价方案征求下级中小学校的意见,因为部分方案或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可以删除或是修改完善。总之,不要太过繁冗,要力求出台发展性的评价方案。“民意为先”指的是发挥好教代会的作用,重大事项全校教师民主决定,要尊重民意,看评价方案是否令学生喜欢,是否令家长满意,是否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是否令社会各界放心。“多元评价”指的是评价不能单纯看学生考试成绩,还应包括学校自身为参照物的纵向评价、学校硬件设施利用率、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办学经费使用有效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化、教师专业成长全员化、家长与社会各界的满意度。减少横向评价,鼓励纵向评价,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模型,促进学校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这就要求发挥好教代会的作用和家长满意度测评的作用。“素质提升”指的是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师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师生只有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质量提升,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水平。

七、开放办学策:学科团队→校际联盟→引进高智→抱团发展

当前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中小学校应以开放的心态,自觉地融入本区域、本市域、本省域乃至全国课改的潮流中,为此,可以采取“学科团队→校际联盟→引进高智→抱团发展”的开放办学策略。

在学校特色创建与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开放办学的政策,鼓励中小学校建设本校学科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打造教学教研品牌成果。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若干校际发展联盟,以“同课异构、专题培训、问题研讨、管理论坛、特色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办学成果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实现办学水平的公平提升。在此基础上,以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区域内教育发展智囊团,引进教育院校、专业培训机构、教育学会、科研组织等专家的高端教育智慧或办学经验力量,到校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发现制约办学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跟进问题的解决。

八、家校共育策:家校联盟→信息共享→家长义教→拓展资源

教育的公平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逐渐形成,其有效的运作将缩小中小学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可以采取“家校联盟→信息共享→家长义教→拓展资源”的家校共育策略。

在家校联盟建设方面,中小学可建立家长学校和区域内家庭教育研究组织,本着“家长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的原则,邀请国内顶级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网络培训与现场互动讲座相结合的培训,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学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动态的观察与理性的诊断,帮助孩子排解成长的烦恼,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家长以理性的眼光与家庭教育智慧影响学生的成长,以学校教师为主编写系列化的家长学校培训教材,培植优秀学生家长队伍,定期举办区域内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每年教师节不仅评选优秀教师,还要评选优秀家长。

在信息共享方面,创办区域内家庭教育网站、论坛,定期编发家庭教育动态信息,印发公益刊物供给家长借阅,及时动态发布区域内家庭教育研究活动;利用学校博客或网站及时公布学校发展动态和特色活动安排,发布学生活动信息、传递优秀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实现多方同步共享;推动家校共育信息资源的交流,提炼出区域内家庭教育的推动策略和成功个案;建立家校联盟下的大教育格局,吸纳全市优秀家长的家庭教育智慧、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建立培训资源包,利用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教育专栏大力宣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和成功做法。

在拓展资源方面,各中小学校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经过多方沟通,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家长利用周日时间带孩子到各个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与交流,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公平校长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必须公平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