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劳动作为教育的支点

2014-07-16余志权

中小学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场劳动校长

余志权

章振乐,浙江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浙江省德育专家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东吴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环境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专家等。曾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突出贡献人物,浙江省第二十届“春蚕奖”获得者。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浙江富阳,美丽的富春江畔,有一所风格独特的学校——富春第七小学。 说她独特,是因为她不光教学,还劳动。在素质教育风行的今天,别的学校都在变着法子减负,它反其道而行之,给学生“增负”,让学生劳动。

说起来,这还有个特殊的原因——富春七小除了校园,还有一块20亩的土地。这是她独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这20亩地不仅让学校收获了许多蔬菜果物,更成了育人的试验田。孩子们在这里播种、耕耘、收获,亲见了蔬菜生长的过程,也经受了自我成长的锤炼。

2014年“五一”前夕,浙江省中小学育人模式转换现场会在富春七小举行,《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小学德育》等十数家媒体到会,学校“新劳动教育”的做法得以向全国同行推荐。此前,学校基于“开心农场”育人模式转换的第一个省级课题已获省二等奖。办学短短四年,新劳动教育的探索已赢来各方肯定。

章振乐校长介绍说:“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我们起初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发展。这说明学校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新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让劳动回归校园

早前,章振乐校长看到一份统计资料,显示的是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而中国只有12分钟——这恐怕还是夸张了的数字,实际还没有,因为很多中国孩子根本就不劳动。这让章振乐校长震惊。

后来,章校长读了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书中提到一个新词汇“自然缺失症”,这让他仔细思考那些不劳动的孩子现在都在干些什么:看电视,玩电脑,刷手机,用IPAD。章振乐校长意识到,这是典型的自然缺失,是与大自然的隔绝,许多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都由此而起。

“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这不但让家长忧虑,也引起媒体关注。陆续有报道说,许多家长正想法让孩子走进自然,到乡村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感知人生。这让章振乐校长顿开茅塞:自然本是孩子的乐园,教育者没有理由丢弃这块园地,何况,自然也是学校德育最好的试验场。

章振乐校长留意到,在科技日益侵占人类生活空间的当下,自然正被许多人遗忘,也被许多人重新忆起。

心理咨询师王敬英说,人体是一个生物电磁场,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大电磁场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挡,身心就会引发各种病态,变得孤独、焦躁、易怒。

理查德·洛夫告诫:“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因为人类来源于自然,依存于自然。

对此,章振乐校长深以为然。

2009年夏天,富春七小的一位科学老师带着科学社团的学生去挖土豆。到了地里,学生纷纷发问:“老师,怎么一个土豆也没有啊?”当老师带着他们从土里挖出一个个土豆时,孩子们简直欣喜若狂。这样的“笑话”不只出现在学生身上,有些老师也曾认错青菜叶,可见我们远离自然、土地和常识已经有多久。

这让章振乐校长猛然意识到,远离自然已不是新闻,而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年,他就带领师生们利用学校宝贵的20亩地,创办了“开心农场”,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孩子们在亲近土地的活动中,舒活了身体,锻炼了体魄。他们在炎炎烈日下,拔草,摘菜,流汗吃苦,却很快乐。事后,一位家长写道: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能经受这样的劳动体验,夏令营结束后,孩子黑了,像极了小农夫。但是,看到孩子吃得干干净净的饭碗,自己洗的衣服……我们内心感动了!感谢学校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章振乐校长深信,这种承载了生命活力的教学内容,一定会让孩子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同时让学校教育充满生命力。

这种基于开心农场的综合实践活动,触动了章振乐校长对劳动介入教育的思考。

宋庆龄说: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举凡蚂蚁搬家、猎豹捕食,都是劳动,只不过是低层次的劳动。人类走出丛林进化为人,也是通过劳动完成。劳动创造人类,且是人类进步的根源。

然而,当下中国,伴随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远离了本义上的劳动,远离了大地、阳光、清风明月,远离了人生命的本质。他们急功近利,总是期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疯狂追名逐利。

这无疑也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思想。如今,孩子们劳动意识的缺失让人忧思。对比世界强国,我们在劳动上似乎也已“落后”了。比如德国法律就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洗汽车和给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显然,西方孩子的劳动远比我国的孩子多,这让向来以“勤劳勇敢”自谓的中华民族有点难堪。缺失劳动的后果远不止此,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的跟踪研究显示: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且前者收入也要高出20%左右。

科学研究证实了劳动对人发展的巨大作用。“劳动本身无所谓光荣,也谈不上伟大,却又是造就光荣和伟大之所必须。”数年后谈起新劳动教育的缘起,章振乐校长如此总结。正是社会普遍的自然缺失症和轻视劳动的观念,让他觉得急需一种新式的劳动教育,来重新构筑教育的支点。

给劳动以教育的名义

劳动的意义何在?马克思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不难理解,没有人不相信,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快乐情绪的源头。古人在劳动时,是一边喊着“劳动号子”的,有的还载歌载舞。可见,劳动并不是面目可憎的苦差事。

而传统劳动教育目标单一,看重态度和习惯养成,这让多数孩子谈劳动色变。“新劳动教育”努力扭转这种偏见,从回归自然的视角切入,重在激发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

经过几年的摸索,“新劳动教育”已发展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有全新的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策略和评价方式。

“让劳动变得光荣、快乐、有趣,使孩子们的童年浸润泥土的芳香,把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心里,这是‘新劳动教育的旨趣所在。”章振乐校长深信,热爱劳动,心里有自然、能感恩自然的孩子,现在不会破坏树木,长大不会破坏环境。

章校长介绍说:“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土地,懂得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乐于劳动,感到劳动光荣,这是新劳动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当然,孩子们尚未建立理性思维,我们的劳动教育要形式活泼,要接地气。”

在富春七小,有个“七小小农夫”活动,农夫们在播种、除草、施肥的过程中,不仅流了汗,更与大地、泥土零距离接触,更深刻地认识了自然。他们种植,收获、义卖,体验了劳动的辛劳,产生对自然的情感,培养了责任感、爱心和合作能力。

劳动回归校园,改变了教育一贯的刻板模式,天人合一,人事相趣。

在“开心农场”的课题实验后,“新劳动教育”和课程逐步融合,成为一批特色课程群,它基于“开心农场”,融入学科教学,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作为教育者,章振乐首先看到的自然是劳动的教育意义,因为劳动脱离了教育的轨道,就会简化为体力的消解,这是章振乐校长所不愿看到的:“在学校搞劳动教育,无论形式如何,它一定不能脱离了教育的核心。”

他把新劳动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于是有了今天自成体系、充满活力的新劳动教育课程。

“新劳动教育基于学科教育,就有了血肉,显得饱满丰润、鲜活生动。同时,新劳动教育让学科教学有了大地,有了阳光,有了新鲜的元素,扎实而接地气。”

章振乐校长举例说,孩子们在拔萝卜的时候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学习植物根的形态和作用;在向日葵园里画画,描绘植物绚丽的色彩;在播种蚕豆的时候学习估算等等。“开心农场”让学科学习变得形象可感而充满生命活力。

“新劳动教育”是基于“开心农场”的综合课程,包含新劳动与道德、与人文、与艺术、与科学、与语言五大模块,有其独特的课程策略。

比如课堂教学追求“开放”,通过在开放空间里的以学生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课堂效果追求“开心”,学生在“开心农场”中发挥能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很开心。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效了,家长也就开心了,教师也开心了。学生发展追求“开窍”,在“开心农场”的多维学习中,学生们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思维畅通,灵魂“开窍”。

作为一个受人瞩目的革新性课程,“新劳动教育”的评价采用了闻所未闻的方式。比如:参加“蔬果创意大赛”,设计一个新颖的蔬菜卡通;在“舌尖上的七小”活动中,制作一道富有特色的蔬菜;在农运会上争夺“搬运土豆能手”称号,如此等等。

没有分数,没有规定的考试,没有标杆一样的准则,让孩子们在过程中享受劳动带来的无穷创造和乐趣,这就是他们唯一的评价标准。

学校每年都举办收获节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到农场去收获农作物,庆祝丰收。2013年5月底,学校特地策划了土豆收获义卖活动。活动中,三年级学生负责挖土豆,四年级学生负责分装,一、二年级学生负责售卖。结果一千多斤的土豆在短短15分钟内售罄。

事后,一位家长专门找到章振乐校长建议说:“我儿子以前从不吃土豆。他参与学校开心农场活动,特别是买回了自己收获的土豆后,一回家就要妈妈烧给他吃。吃完还说,原来土豆这么好吃啊!作为家长,我们真心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尝尝劳动的果实、劳动的滋味,变得更懂事!”

尽量丰厚学生精神上的收获,这是“新劳动教育”所追求的。富阳电视台的记者到校采访时,一个参加过义卖的孩子说:“今天我很开心,这是我们亲手种的土豆!今天的爱心基金是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和以前向爸爸妈妈要的零花钱是不一样的。这些钱能捐给贫困的小朋友,我感到很光荣!”

后来,为延伸“义卖”活动的育人效果,富春七小定期组织学生到二贸市场,开展每周一次的蔬菜“爱心义卖”。义卖实行轮值制,轮到的班级每周四下午分组摘菜、搬运、清捡,然后由销售组到市场义卖。“义卖”使开心农场活动不仅“学农”,也有了“学商”的意义。

这种全流程的“商业活动”让师生、家长都深刻地体会到了卖菜的不容易,也让他们真正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喜悦,参加劳动的动力和劳动光荣的思想由此而生。

对于新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章振乐校长说:“劳动不是目的,我们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成长,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

在劳动中生长

为了让“新劳动教育”的理念落地生根,章振乐校长和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三个载体,并以此为核心向深度推进:一是“开心农场”,农场的事情开心做;二是“内务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是“包干区域”,班级的事情人人做。

作为“新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开心农场”承接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家长、班委策划的,包括收获节、夏令营、爱心义卖、童心手绘、亲子采摘、手拉手迎丰收等等。

在众多的活动中,“开心农场夏令营”特别受欢迎。每年暑假,孩子们都会踊跃报名,家长们也十分支持。开营后,每天早上7点多,阳光已十分强烈了,孩子们仍无所畏惧,有说有笑地来到农场,收摘黄瓜、丝瓜,测量、观察豇豆的生长,为菜苗浇水、除虫……不多会儿,孩子们已汗流浃背,浑身湿透,但他们很少有人偷懒、抱怨。这让农场的师傅和家长们看了也交口称赞:“像这样的苦都能吃,以后学习、生活肯定也不怕吃苦。”

在“开心农场”,孩子们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和花卉,不仅认识了许多植物,还了解了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收获的成就。老师们也从中感受到,教育和种植一样,要依从天性、遵循大道,该捉虫时就捉虫,该施肥时才施肥,要学会耐心守候、精心培育,不能拔苗助长……

围绕“开心农场”,借助趣味盎然的课程,富春七小孩子们的童年获得了丰沛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

在一次种植向日葵失败后,王冠力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不,这不是我自认的失败,我认为我成功了,因为我已经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注入了那枚小小的种子之中,已经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希望都遗留在那粒种子之中。虽然它没有发芽,但在我的心中它早已开花,并结出金黄的种子……”

这是一粒种子的死去,却也是一棵幼芽的新生。

以前,富春七小的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都发现他们生活能力低下,不会系鞋带,不会收拾房间,不会整理书包。于是,他们借鉴军队“内务整理”经验,成立了少年军校,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从此,每年9月的第一周,富春七小的孩子们都要参加军训,学习内务整理方法。军训之后,从班级的内务整理、学习的内务整理、家庭的内务整理三方面,进行分类评比。几年坚持下来,学生们无论下课还是放学,只要离开教室,就会自觉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无论抽屉还是桌面,都是整齐有序、洁净怡人。教室里上文化课如此,操场上上体育课亦然。

为避免一部分孩子在学校做一套,在家里又是一套,学校每月都会开展内务整理进家门活动,随机到学生家访问、拍摄,然后在学校电视台播放视频,公开表扬内务做得好的同学,树立身边的榜样。而今,很多孩子不但乐意做好自己的事,还喜欢把学校里的整理法则用到家里。孩子爱劳动了,自然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变得更懂事。

老师们还引导学生把“内务整理”的方法迁移到学习上,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促进了知识的条理化和思维的系统化。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务整理的目标正在于此,这是我们期望的教育,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章振乐校长对劳动育人的作用看得透彻。

新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参与劳动、体验劳动,更要让他们因此感到劳动光荣,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这是富春七小推出“包干区”制度的缘由。

许多学校都设有“包干区”,富春七小也不例外,且更“彻底”。他们将包干区尽量细化,责任到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他们不走其他学校的路子,请清洁阿姨,专人打扫走廊、厕所,学生只要管好自己教室的卫生就行了。他们更不学一些私立学校,学生根本不用搞卫生。因为那样的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起初,章振乐校长和老师们也曾担心,学生能不能干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实践,孩子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教室整洁,走廊干净,草地碧绿,校园优美……孩子在清扫中学习劳动,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

富春七小的包干区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34个厕所,由四年级以上的每个班承包。开始时孩子们不愿意扫,老师们就做工作,让孩子们知道学校是每个人的家,打扫学校厕所和打扫家里的厕所是一样的,并和孩子们一起身体力行,合力清扫,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就习惯了。

事后,一位家长在一封信中写道:“一天,孩子上完厕所后,蹲在地上刷起了马桶。我问他缘故,他说:‘马桶没冲干净,我擦一擦,时间长了就擦不掉了。我顿时眼眶湿润了。我的宝贝儿子可从来没有这么关心过家里的卫生。后来,他告诉我,他们老师曾和他们一起用去污粉擦洗厕所,搞得很辛苦……”

一位家长深感孩子的变化,更特地写了一篇《一夜长大》的文章:在这一个月里,家里总是传来欢快的声音:“嚓嚓嚓”——这是儿子拿着比他还高出许多的拖把在拖地!“哗哗哗”——这是儿子在洗碗啦!“刷刷刷”——每个礼拜六都是儿子清洗红领巾、袜子的日子。看到儿子一下子长大了,我很欣慰。

“劳动不但让孩子们真正成长,也在家长心里传播了观念,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章振乐校长相信,有了家长们的传颂,新劳动教育的意义会更深远。

西谚有云: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而今,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的理念种子,已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它们终将绽放,成为孩子们的行为之花,日积月累沉淀为习惯,结晶为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

富春七小创办于2009年,短短五年时间里,章振乐校长带领师生们通过开心农场,借力“新劳动教育”,经历着快速的成长和质变: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让孩子们在芬芳泥土中获得生长,学校品牌日益成型。

2014年初,《中国教师报》盘点 2013年中国十大“美好课程”,“新劳动教育”位列其中;不久前,杭州市征集十大德育创新方法,“新劳动教育”成功入选;而今,富春七小因其独特的育人特色,成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孵化基地学校。

是劳动改变了教育,也改变了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

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这是对劳动的忠实概括,也是对劳动的真诚礼赞。

在经过多年对新劳动教育的不懈探索之后,章振乐校长越来越相信,当劳动成为教育的支点,民族的美质将更为沉甸,美好的未来将终被撬起。

猜你喜欢

农场劳动校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热爱劳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