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神兼备知趣共融

2014-07-16谢林燕

中小学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活动

谢林燕

摘 要: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学,应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活动设计突破重点,为理性的地理知识插上感性的活动翅膀,使品德课堂知趣共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42-03

浙教版品德教材中共有32个主题活动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但由于内容广泛、话题零散、知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内容脱离生活、形式单一无趣等现象。那么,如何使品德课程中的地理教学成为人文的地理、生活的地理、有生命有活力的地理?笔者以为,教师应创设一些新颖、易操作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趣与知的统一。

策略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准备活动,调动学生感知

地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应取材于实际生活,把专业性的书本知识转化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回归。为此,在课前我们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

1. 资料收集式。课前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像、影视等资料,建立多维认知表象,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如教学《城乡巨变》一课,可让学生在回家路上观察家乡的变化,如“新旧对比,你发现路边的建筑物有什么不同”;可开展采访,如“爷爷奶奶以前的生活怎样”;还可以让学生到村委参观,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未来,等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收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并深入了解、筛选提炼,选取比较典型的资料作为课堂呈现。这样,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及课上的交流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透彻。

2. 社会调查式。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开阔视野。如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前,就可引导学生重点对家里一个月用水情况、身边水污染情况及浪费水资源现象等问题进行调查,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可将调查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切入点较小又具体可感的问题或表格,使学生的调查有据可依,有序可循。

生活,让地理更有趣;地理,让生活更美好。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关联”为切入口,通过课前的准备性活动,将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抽象的地理知识中,使学习如鱼得水。

策略二:春风化雨润无声 ——课中生趣活动,易于学生获知

在课堂中将单调乏味的地理知识融于情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竞猜游戏式。在课中,适时开展趣味竞猜游戏,可产生一种“逼人期待”的魅力,诱发情趣之意,拨动思维之弦。有时一则好的谜语,就能帮助学生记住有关概念和名称。如在教学《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可将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市名称编成谜语记忆:“夸大话的嘴”——海口;“带枪的男人”——武汉; “两个胖子”——合肥 。当然,除猜谜语之外,我们还可采用其它类型的竞猜游戏来吸引学生。如教学《节日大观》一课时,笔者就将下列活动引入了课堂(见表1):

这样,将精彩纷呈的竞猜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值得注意的是,一堂课中出示的竞猜题不宜太多,以5—10个为宜,以免冲淡教学重点。

2. 故事穿插式。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奇闻,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在部分主题活动中穿插运用的故事(见表2):

在地理课堂中引进经典的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中,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 吟诵儿歌式。地理知识很多是抽象的、深奥的,教师要尽量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我们可将地理事物、特产、数据等变成顺口溜或有趣的童谣,使之生动幽默,容易记忆。如在教学《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笔者就将教材中“请分别说出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以及中部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这一内容编写成一首儿歌,收效甚好: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4. 辩论演讲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巧妙地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信息反馈量,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一课时,笔者就针对“大量国外的商品、文化进入中国,它们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还是有弊”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激烈辩论。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对教学主题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5. 动手操作式。这类活动就是通过亲身体验实践,从行为践履中孕育出相应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益。

(1)拼一拼:如笔者在执教《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设计了拼中国地图的游戏。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极浓,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孩子们一边动手,一边思考自己是怎么拼成的,在玩拼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熟悉了我国三十四个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画一画:如学习《走进社区》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用上图例、方向标制作一张简易的示意图,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所在的小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平面图知识的理解巩固。

(3)贴一贴:如学习《多彩服饰》一课时,一位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桌合作学习各国服饰资料,圈出其服饰特点、贴上相应服饰照片、评评哪个国家服饰最有意思。学生兴趣盎然,反馈交流时表现踊跃,在圈、贴的动手过程中对各国服饰特点与文化了解更加深入、到位。

6. 智慧抢答式。品德教材中地理题材的主题活动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而广,如果将凌乱松散的知识巧妙地进行“穿针引线”,转化为一道道全面系统、精彩纷呈的抢答题,组织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我们的行政区》第二课时,笔者便设计了一场知识竞赛——“行政知识大PK”,把巩固复习的教学内容分成五个关卡,分别创设:看图片辨政区、看车牌辨政区、欣赏音乐辨政区、争当小小天气预报员等环节,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检验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此时,学生一扫怠倦情绪,随之掀起又一波高潮,真正达到了“课将逝,趣犹存”的境界。

7. 成果汇报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工协作,并展示汇报他们的创作成果,无疑能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前,各小组自由开展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整理活动中所获得的资料。课堂上,各小组交流、汇报,试做小导游:

历史沿革组:展示有关家乡历史的照片、实物、文字等。

古建筑物组:介绍家乡的古代建筑物。

美食小吃组:介绍有关家乡美食的图片、实物等。

未来发展组:展示近年来家乡发展变化的图片、文字等。

此时,教师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应予以点拨、引导。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颁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上镜奖、最佳口才奖……

这样,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学生所学知识记忆深刻、理解到位,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策略三:踏花归去马蹄香——课后提趣活动,深化学生认知

地理打开了儿童接触世界的窗口,极大地拓展了儿童的生活空间,在儿童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创设多维度活动渠道,拓宽学习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

1. 课题探究式。即指学生带着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走入现实生活,在课余时间以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社会调查、角色体验、现象观察、收集信息等系列活动,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的活动设计:采访父母和长辈,了解本地的饮食习惯和习俗。课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本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和节日文化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这一探究活动,学生都跃跃欲试,也在行动中建构着自己的认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选择简单而易操作的研究性小课题来进行活动拓展。

2. 参观访谈式。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在课后可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习“七彩的社区生活”“我看家乡新变化”等相关主题单元时,可组织学生参观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向家乡父老做访谈,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风俗习惯、经济特点以及人们之间的生活关系等,而且在培养热爱家乡之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光。

3. 观看欣赏式。要求学生课后收看“寰宇地理”(上海纪实频道)、“走遍中国”(CCTV-4)等电视节目或相关优秀影片等,这是新课程下一种全新的品德教学活动形式,也是获取知识、扩充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世界真奇妙》一课后,笔者就组织学生收看“动物世界”、“神奇的地球”、中央8套《世界各地》、中央1套《综艺大观》等电视节目,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各种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影(下转第41页)(上接第44页)视资源直观形象、引人入胜,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在课后以这一活动形式将教学延伸,能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体验进行分享、交流,对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提炼活动的意义,把感性的体验提升为理性的认识。只有这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全景式活动才能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品德课堂形神兼备,知趣共融。

参考文献

[1]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9):2-9.

[2]《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金娜.品德课程中地理教学所遇到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18.

[4]雷百叶.新课标下地理兴趣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9.

[5]李会松,徐志刚,程福蒙.利用儿童生活突破地理教学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6.18.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小

浙江绍兴 312369)

责任编辑 李子非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活动
“活动随手拍”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品德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