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角色意识:新闻专业学习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2014-07-16周仁清

采写编 2014年2期
关键词:意识专业学生

周仁清

在全国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的大背景下,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普遍严峻,新闻专业也由前几年的热门逐渐趋冷。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业单位——主要是媒体,比培养单位——高校似乎更早察觉到,那就是问题不是出在数量上的绝对供过于求,而是质量上的不能与时俱进。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说,每年报考新华社的人不少,但符合媒体需要的人不是很多。一方面是中国急需具有国际水准的新闻传播学院和新闻传媒人才,我们培养的传媒人才总体质量上要逊色于欧美传媒强国,甚至与港台也存在着差距,业内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当前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把这门实践教育课办好,办出水平,不仅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践,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大量的实践和实战,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实践和实战中更多地以新闻专业未来的职业——记者——的角色投入。本文就是以角色理论为依据,主要探讨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平时学习期间需注重记者角色意识的培养问题。

一、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及其重要性

1、角色与角色意识。任何个体都处于社会中的一个位置,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往、互动,他/她必须按照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来行事,这就涉及到角色这个概念。角色是个体按照社会对其的社会期望而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高校新闻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各类管理人才等,其中主要是记者——的储备库和后备军。记者角色就是社会对记者这个职业所表现出的社会期望,即及时、准确、真实和全面地报道新闻事实。作为未来记者的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角色除了学生、同学外,还应有记者。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时时处处事事要以记者的行为模式规范自己、内化自己。

2、学生培养记者角色意识的重要性。学生的记者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记者角色开始扮演的过程。这种角色意识开始的越早,就越有利于角色的形成,越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新闻专业学生要想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新闻记者理想,最终实践记者角色行为,那么较早地养成记者角色意识是很必要的。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著名的记者都是从小就有当记者的志向,并比较早就开始践行记者的角色行为,如训练写作、学习采访、人际交往等新闻记者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如读中学时就与同学办《一日报》,并不断给各报写新闻的邵飘萍;小学就开始喜爱梁启超的政论文章,中学时开始给《申报》写稿的邹韬奋等著名记者,因为从小喜爱新闻并坚持不懈地扮演记者角色——为报社写稿,为他们后来的记者角色扮演提前铺好了道路。角色意识决定角色行为,角色行为体现角色意识。具有良好的记者角色意识可以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尤其是在实践中能更早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加真实地投入未来的职业角色,出色地完成新闻专业的各项基本功训练,如采访与写作等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更有信心地承担记者角色的责任。更好更早地具有记者角色意识,实现记者角色的认同,可以预防和减少正式进入职业岗位和扮演角色时出现的角色障碍,更好更快地进入正式记者的角色状态。

但是在当前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们的记者角色意识不强。

二、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淡薄的原因

1、学生对专业学习角色认识不足。经过激烈高考后,来到大学这个似乎脱离应试教育环境中的学生们,突然的自主教育管理方式使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中学学习行为模式的惯性使得传统的学生角色意识很强,强到占唯一主导位置的程度,对于如按时上下课、上课认真、作业认真,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等,基本能做到。也就是说,这时的大学生把学生角色当成唯一的角色,如新闻专业的学生把未来职业——记者——角色意识被严重地忽视或被淡漠了,哪怕在专业实践教学这个最需要强调的地方依然是如此。由此造成学生即使参加了各种实践学习,但依然没能真正和完全地进入专业记者角色状态,学习效果不理想,动手能力不强,媒体单位不十分满意。

一般来说,个体扮演每一个社会角色可分为三个阶段:角色占有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和角色实践阶段。其中,角色占有就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上占居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即是社会对个人的安排与承认,是个体在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中扮演某一具体社会角色的根本特质和基础依据。这里所讲的地位并不一定是法律、政治意义上的,而是社会意义上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新闻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凭借其专业特性——未来就是做记者的——而做到对记者角色的占有,它符合社会对记者与新闻专业学生的共同的社会期望。但实际上,新闻专业学生对记者的角色不是缺乏认知,就是认知不足,不十分清楚作为一名合格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或者不清楚为成为一名未来的合格记者现在要准备什么、付出什么;或者大致知晓作为一名合格记者需要什么素质和条件及自己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但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为此努力付出的动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强调不够。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大学教育由精英转向大众教育。有些高校新闻专业的师生比达1:50,已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18最高标准。师资不足、教师负担过重,使得有些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处于一种松散和放任状态。如最能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和新角色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塑造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甚至那些最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如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因学生人数过多,无法集中进行——几乎没有媒体单位能满足数十人同时见习或实习,分散实习就很有可能处于一种“放羊”状态。学生人数过多,老师管不过来;分散实践老师难以个个和时时跟踪指导。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教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难以有过高要求,或放弃要求,这就最终必然出现新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的建议

针对新闻专业学生出现的记者角色意识不强的问题,应加强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即将扮演的记者角色有初步的认识和教师的指导,包括记者这种角色的关系与地位、作用与规范、权利与义务等方面。

1、注重理论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角色的认知和扮演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理论学习是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完成将记者的角色意识慢慢植入学生大脑的作用,建立起对角色的理性认识。如案例教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强调诸如“如果是你记者,会怎么做?”启发和灌输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

2、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和完善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准记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记者角色意识,除了在课堂上成功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打下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通过实践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设置各种实训实战环节,使学生能预先体验记者角色,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领会”,实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完成记者角色观念的从拒绝、麻木到承认、接受,甚至喜欢的转变。

〔基金项目:本文是琼州学院2013年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课题(课题编号:QYSJ2013-047)的科研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猜你喜欢

意识专业学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赶不走的学生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学生写话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