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沉睡的写作创造力

2014-07-15赵佩珊

文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

赵佩珊

内容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面对当前学生写作创造力的缺失,我们不仅需要继续深化语文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也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 写作创造力 语文教育体制 教师

写作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项历史悠久的精神活动,它是人类积极能动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言说欲和表现欲。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写作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厌恶写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写作中共性化的思维表达形式泛滥,部分中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出现了写作心理障碍,例如恐惧、焦虑、应付、自卑等。写作不再成为学生抒发内心感受的沟通平台,相反成为了很多中学生的痛苦体验和精神负担。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套用网络上流行的写作模版;有的学生胡编乱造故事情节;有的学生则不假思索照搬写作教辅书的内容等。功利性的心态导致文章只重视华丽的辞藻与巧妙的结构设置,而忽视了文章的真情实感,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是千篇一律。中学生普遍缺乏言语创造力,面对作文命题总是感到无比头疼。那么造成中学生学生写作创造力缺乏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自由话语权被禁锢,学生在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时无法做到随心所欲地写。为了能更好地迎合应试考试的要求,得到评卷老师们的赏识,师生们常常挖空心思让自己的作文更加贴近时下高分作文的样式。作文结构呈现公式化、模式化的特点。刻意的模仿掩盖了学生们真实的言语表达,作文中缺少细致、具体、真实的情感抒发,往往生硬地向高深的哲理道德靠近。学生的课堂写作中充斥的是陈腐、干涩没有生命活力的言语堆砌。与之相反的是,在课堂外的网络世界里,学生们远离了作文课堂的各种限制,在网络的世界里满足着自己言说的欲望。在虚拟的世界里,写作不再是为了取悦他人,也不需为了分数的高低而压抑自己真实想法。学生们可以尽情的诉说自己的内心、生活、梦想、苦闷甚至是叛逆。这样的现象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前的作文课堂教学与作文考试形式是否真正让学生的言语创造力得到激发。

其次、中学课堂中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单调僵化。语文教师在作文考试评价标准的指引下,把写作教学焦点集中于写作技能的训练。比如强调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做到画龙点睛、语言要优美动人、文章需要尽可能多旁征博引、主题立意要高深,却漠视了学生写作的言语个性。课堂教学与应试规则连为一体,课堂强调的是对优秀作文的模仿,忽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扩展;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对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写作教学课堂进入了模块化、定型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握了作文课堂的主动权,规范的作文表达形式和言语训练示范成为了课堂的教学中心。课堂中过度的作文规范要求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个性表达和言语创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普遍缺乏对作文命题的深入思考。因而在当前的中学作文教育中,当务之急就是点燃中学生的写作激情,唤醒中学生的写作动力,解放束缚中学生写作动力的桎梏。

唤醒当前中国学生写作创造动力需要各种相关因素不断完善和相互配合。就教育体制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那些与促进学生言语活力背道而驰的命题形式和评价体制,不断深入和完善作文的考试改革。比如开放作文命题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减少作文里命题中的预设性立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自由表达,建立开放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感受到言说的自由和愉悦。不要苛求学生写作立意必须积极健康,不要束缚学生写作的形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以压迫和强制的教育体制阻碍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因为在压迫和强制中谈论教育是一种虚妄。为学生营造民主和宽松的外在写作氛围,学生原始的言语冲动得到痛快地释放,他们的写作创造力也会被更好地激发。过度干预只会压抑了学生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言说欲望,泯灭学生写作的激情,最后导致学生成了没有“自我话语”的单面人。(马尔库塞语)做了“他人思想”的奴隶,做了“他人话语”的传声筒,学生言语表达的愿望也会渐渐地退化。对于在高考作文中写甲骨文,在课堂中写青春伤感文字,在作文中流露逆反心态的学生们,我们应该珍视和养护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真实情感的勇气。不要用权威意识扼杀他们思想的自由,用标准化的言语方式同化学生自我的表达。真正让语文写作成为学生展示多彩自我,激发生命活力的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阐述: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就语文教师而言,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写作课程意识,正如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所提的:“当学生的言语冲动和欲求的萌芽初露时,语文教师应给予和煦的阳光和温润的雨露,使之蓬勃地生长。”不要剥夺学生们本真活泼的话语权,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毕竟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心灵里歌唱出来的,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审视客观世界,形成个人独特的视角。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不要盲目接受权威结论,即如叔本华所警示的那样:“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思想运动场,而逐渐失去自行思考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作文教学培养自己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批判质疑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没有质疑精神其后果只会导致学生缺乏个性化思考,缺乏创新,以致写作思维陷入固步自封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写作的教学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提出质疑,弘扬理性探究、质疑和批判的逆向思维方式,摒弃屈服权威和过度依赖参考资料的思维奴性,敢于评价前人写作的得失。

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摒弃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以鲜活开放的理论思维来审视教学实践,改变机械程序化的作文课堂教学,创造性地设计作文课程模式,打破教师“独白式”的作文课堂,从单纯的写作知识技巧的灌输转变向多维度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言语个性、写作想象力和精神创造力的课堂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开拓写作教学空间,优化课堂学习环境,不断将多元化的教学理论融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创设生动鲜活的思维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为想象和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言语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它们。例如美国写作课堂教学中盛行的写作工作坊,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写作的主题,主题可以来源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阅读到的书籍、电视媒体热议的话题等等。在写作工坊的教室里学生有固定的写作夹,里面有学生自己正在创作或已经完成的相关写作内容,包括写作速记或者写作项目进行时所引发的想象和感想,这些都可以被保存在写作夹中,在写作后的15分钟让全班学生一起分享交流他们写作过程和最后发表的文章。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的许新民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完《氓》后,让学生依据弃妇不幸主题,用第一人称自叙、第三人称倒叙、第三人称顺序三种不同的叙述方式把诗歌改写成完整的故事,让学生在对课文已有了解基础上,进行二次想象和创造。以上两种作文教学模式都充满了探索性与体验性,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付诸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课堂交流中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在多向思维中寻求最佳的写作创意。

写作是最具有创造性的人类精神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要想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不仅需要改革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激发的外在环境,还需要教师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突破,从本源上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创造力。

(作者介绍:福建师范大学2013级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语文俱乐部
教师发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