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思考
2014-07-14孙凤勇
孙凤勇
摘 要: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变化和挑战,学生思想特点变化也给高校的党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剖析了当今高校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和开拓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从党群实践形式、党群基础、党内工作、党群监督等党建工作建设和党内生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如何更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建;党的群众路线;学生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08-02
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与此同时,新的历史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这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环境的变化,使我国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内开展“四风”问题的整顿,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本次“新整风”运动,为长久以来的党政工作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尤其对架构高校党群、干群以及师生之间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更为如何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指明了方向。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而且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关系到我党发展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构建好党群、师生关系,让党群、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党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党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是党建工作者一直长期认真思考、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党组织工作的一些问题
中国共产党经历9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八千多万党员,基层党组织队伍庞大,组织细密,运转复杂。近年来,党的一些干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日趋明显,问题频出,因此此时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回归初衷剖析问题,重新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结道:“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一)高校党群工作缺乏充分的沟通反馈
在现实生活中,首先由于长期的工作习惯,党的群众路线仅仅在基层党员(非党组织)层面得到贯彻,群众接触不到党组织,对党的理解也十分有限。在党支部甚至党总支、党委方面,各机关机构与群众的接触甚少,宣传与文件较多。高校的党组织,与其他的政府机关党组织运行机制相同,但因为党政机关接触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与学生,机构设置亦较为细密,因此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学校党组织的运行策略基本是二级领导层制定基层策略、一级领导层决策,整体自中而上,自上而下。群众、基层党员只负责执行决策,较少进行意见反馈,基层与领导层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脱节现象。教师党员及青年学生党员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共同平台,沟通困难。不同党支部之间近乎是平行运行,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两者既没有具体相同的组织体系,也没有共同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的接触以个人为主,依托在党组织、党员身份平台上的沟通交流十分有限,这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为深入广大学生党员,进而深入开展广大学生的工作平添了困难。
(二)高校党建考察方式容易陷入形式化
习近平总书记六·一八讲话后,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加强与贯彻,在高校,这主要体现在党政领导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校党领导、各个学院的领导与学生辅导员(或学生)直接接触,与管理学生各个相关部门的一线员工接触,从群众工作一线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意见并集中处理;积极召开以基层党员、学生为主体的座谈会等等,通过类似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大众的意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座谈会形式的考察频率以及参加人员的规模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在党中央要求加强群众路线工作时,这种高低对接形式的直接谈话开展火热,平时却“束之高阁”,这种非常态制且带有完成任务式的调研,容易形成领导班子高期望值,基层党员、群众低期望值的这种“一头热”现象,大大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效果。为避免类似工作流于形式,需要增加党组织对群众的高低直下式对接方式,将基层考察调研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大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频率与力度。至于基层考察调研,以什么样的形式、如何扩大群众接触面,如何获取更加直接的一线反馈资料等问题,仍然需要党组织、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进行大量反复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三)高校党组织生活缺乏新意
与时俱进是我党相较于其他政党的优势所在。而现阶段党组织为党员提供的组织生活缺乏活力,基层党员对组织生活的概念仍停留在开会学习、举手表决以及少量的外出考察上。这种将先进思想的学习寄托在集中培训与路线思想的讲授上,形式枯燥,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党支部的党员活动就会陷入生硬僵化的困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变得形式化、过程化,一刀切、上下执行(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本本主义)的工作作风由此形成,与党的宗旨也愈行愈远。践行群众路线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上是以发展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员为核心工作开展的。但党的有些基层组织却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不力。首先某些党支部甚至党员没有机会、也近乎不组织活动,无法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对于学生群体的状况、思想诉求、生活需要不甚了解。其次,学生在入党之后,其作为党员的大部分工作随即完成。入党之后参加的党组织活动和组织生活与党章上的要求有很大出入,大部分人都处于没有组织生活或者是组织生活仅限于行使选举权上,出现了入党前艰难,入党后清闲的状况。深入群众中的基层党组织除了再次组织选举、换届、发展新党员外,党员的组织生活基本瘫痪。这对初期党员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因为学生在成为党员后,长期得不到组织关怀,易形成入不入党没区别等不好的思想倾向,加之初期党员思想觉悟不一定扎实,党内阅历不丰富,认识动摇的可能性增加,这种情况导致的先入为主的概念,为党员后期的党内生活、工作,带来了阻力。
二、加强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党群联系,创新党群实践形式
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首先党的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次“整风”是自上而下、由领导层开始的思想变革。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加大领导层与群众的接触频度与力度。将之前的党员接触、引导群众转变为党员、党组织接触、引导群众,让广大群众(包括非党员)找到组织、找到方向,认同党的思想路线。党群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创新的。例如:学校某学院的党支部书记,亲身到学生宿舍住了一晚,就了解到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又一某领导参加基层党支部的支部生活,与基层党员一同讨论事情、组织联欢。这些亲力亲为的做法,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二)继承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夯实党群基础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从毛泽东同志延安整风开始一直保持与实行的优良传统。虽然实践群众路线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在党组织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必要。在师生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达到团结同志,互相促进的目的,各党支部要认真组织,讲求实效,保证人员齐全,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各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要请其他教学部党总支派人参加,不准走过场、走形式,要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并将汇总情况上报教学部党总支。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使党员端正自身的态度,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将工作作风牢牢稳固在求真务实之上。在党内决策时,依靠民主集中制,扩大群众民主的作用与比例,使决策符合“为民”的根本要求。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依靠民主集中制。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民主集中制决策当中来,解决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的顺利实行,夯实党群基础。
(三)积极深入群众生活,勇于实践党内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仅靠背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接触,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将实践与组织学习两种方法相结合,适当扩大实践在党员组织生活中的比重。对于党群众路线的执行,最重要的是深入到群众队伍当中,用亲身经历来理解、执行党的政策。在处理党的工作方面,处处亲身体验、切实所感,才会了解群众的想法、群众的困难。党群、干群、教师与群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仅仅局限于各自的社会身份角色上,而相较于党员甚至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则非常有限,不同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党员与学生间以共产党员身份的沟通交流极为有限。因此,要严格要求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对学生党员的要求,对照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及领导作风进行对照检查,找出问题,制定改措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认真实践,各支部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求学风气,认真改进和完善支部党建工作,通过活动争取实现“支部工作有提升、党员素质有提高、学部工作上台阶”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四)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规范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
积极联系其他组织,环节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扩大群众沟通与群众基础。充分利用党建立的统一战线,加强与其它的党派团体间的沟通,不断地学习进步。与此同时,重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相互配合,听取群众对于党的意见。拥有了强力的监督,党员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即可杜绝。积极探索支部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三进”,开拓党建工作的“新三进”;适应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的趋势,提出“学生支部建在社团上”的新思路;满足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公寓化的需要,进行“学生支部进社区”“学生支部建在寝室上”的尝试,进而推动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制订、完善支部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联系人考核制度、党校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外民主评议制度等等,做好党员的监督考核工作,使支部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规范支部生活,严格生活纪律,提高生活效率。
(五)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介入,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不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校园网络,利用网络的特点,把校园网络办成沟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办成学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办成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党务工作者应该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通过校园网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网上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广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家园。
我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高等教育机构党组织通过不断贯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能搞好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开展工作,而且良好的群众工作在大学里更有利于党最大限度地团结青年人,发展青年党员,为党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我们要努力抓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目前已经存在的问题,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积极思考并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创新党群联系形式,借助新鲜活泼的活动平台,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深入群众、高校学子群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为高校广大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一切为了师生着想,将党群关系在高校中诠释出新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