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生人文素养对其职业发展潜力的影响*

2014-07-1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

胡 勇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下一味地向职业技能教育倾斜,忽视了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也缺乏基于市场需求分析角度的科学定位,导致学生习得的人文知识不成体系,高职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人文素养缺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企业期待的与其共同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工作持续的热情以及与其他员工和领导和睦相处的本领等。重职业教育俨然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旋律,殊不知,人的发展蕴涵着符合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而人文素养的贫瘠将会是抑制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的瓶颈。心理学研究表明,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约80%)取决于人的适应能力、人格的完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1]。高职生文化素养的匮乏投射出精神世界的贫瘠,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缺失严重阻碍了高职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延伸,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高职生职业发展潜力的主要体现,可见,加强高职教育环节中的人文素养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纵观国内外教育领域,人文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哈佛大学专门成立写作辅导中心,通过主办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帮助写作困难的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虽各具特色,但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美国的“社区学院”都是在开设人文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和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

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国内部分高校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进行试点改革,清华大学设立了通识教育,中南大学也设立了人文讲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回归。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国学院和2009年清华大学复办的国学研究机构彰显出大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还停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阶段,但是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阶段呼之欲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关于高校人文教育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近十年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对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已成为一大课题。理论方面:陈新文[2](2005)认为高职教育人文意义逐渐失落,高职教育中出现了“人学空场”的局面;包炜,刘燕红[3](2006)认为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应优化课程设置,确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陈玉琛[4](2008)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祁建立[5](2009)撰文指出人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态度和方法上都应该有所创新,关注当代青年人的时代特点。

众多学者纷纷从德育、文化和专业建设三方面针对如何具体实施著书立说:勇治强提出高职院校应从四个方面突出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即加强德育工作、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汤海涛主张将实习实训的学习过程融入德育管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段洪斌论证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对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是非常必要的;黎小冰指出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高职生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封寒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导向,坚持职业岗位文化与自身培养目标相结合;柳海涛指出高职教育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就业后可塑性差,改变局面除了增设人文专题讲座外,专业课与人文课要相互渗透。

二、 需求分析下高职生人文素质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

1. 需求分析的定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专家学者就对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作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其理论基础、定义、方法步骤等方面。1980年,Pratt认为需求分析也叫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指一个程序的数组用以识别和验证需求,并建立他们之间的优先次序。1985年,Stufflebeam和Nelson等学者指出需求分析是为达成固有目的过程中确定必要或有用的事物。

学者McCormick,Brinkerhoff 和 Nelson把需求分析中数据的获得源于四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即差异哲学、民主理念、分析哲学和诊断哲学。就分析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而言,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其中Brindley将其二分为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并指出,主观需要往往建立在“希望”,“期待”的基础上,因此相比客观需要中的“形势”和“学习者”界定更为困难。1989年,Brown将需求分析工具的类型阐释为以下六种:现存信息、测试、观察、访谈、会议和问卷。国内学者也相继借鉴国外的需求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2.需求分析下物流专业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人文”广义上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性、文化、教养等方面,而“素养”是“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高等教育应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成长,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人的成长指人格的成长,它含有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的含义。

高职教育被视为“市场需要”和“学院教育”的纽带。培养的技能人才和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应顺应市场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对于其未来的职业前景的良性发展趋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的职业指导家萨帕(Donald E. Supper)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以高职毕业生从事销售职业的发展级别和相应的素质要求(见下表)为例,必要人文素养的缺乏和不足无疑会让高职毕业生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而这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得以流通的命脉。面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物流这一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物流专业有自身独特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培养是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大环境。此外,人的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往往与个人意愿和具备的条件密切关联。职位层次越高,要求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也相应得越高。在从事较高层次的职位时,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把握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更何况,现在中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那种只有技术的人势必只是一种“工具”。人的发展总是从低到高,逐步成长的,人的职业发展同样如此,而人文素养的不足会阻碍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服务的步伐,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绊脚石,因此,高职生人文素养对其职业发展潜力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对于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隐性作用。

表1 销售人员岗位级别分类和素质要求类型

因此,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应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教学中,依托行业文化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史,如从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民俗风情等多方面探究特定专业从业者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提高授课教师人文素养,聘请校外专家授课,借鉴企业全新视角开拓学生思维等方式研究人文素质教育与企业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完善延伸教学,并建立加强改善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长效机制。而这也恰恰是对戴世弘指出的“职教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环境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造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院管理”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体现。

三、结束语

高职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应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高职生人文素养对其职业发展潜力产生直接亦或是间接的影响,只有同时具有两翼的优秀毕业生,即熟练的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迅速融入工作岗位,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其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保驾护航。同时,较高的人文素养让人拓展思维、开阔视域,也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必要保证,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无疑对自身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振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安.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

[2] 陈新文.从人文学科到人文教育—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目的的反思[J].辽宁教育研究, 2005,(8): 18~20.

[3] 包炜,刘燕红.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6,(6): 65~66.

[4] 陈玉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 祁建立.高职院校不可弱化人文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