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文化现状的点滴思考

2014-07-14李祥娟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安徽淮南232000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站文化馆农民

李祥娟 (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 安徽淮南 232000 )

对农村文化现状的点滴思考

李祥娟 (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 安徽淮南 232000 )

许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文化和精神生活却十分贫乏。严重地影响了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的宣传主导作用,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农民,用高尚的道德规范去引领农民,用先进的文化氛围去文“化”农民。

农村文化;现状;对策

一、我市部分农村的文化现状

前些日子,随着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笔者有幸到我市部分农村走了一遭。的确,近些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处可见村道笔直、小楼林立,百姓家庭殷实富裕,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有些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却还十分贫乏。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概括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打麻将、斗地主、声声入耳;看书报、学技术,漠不关心。特别是眼下到了入冬农闲时节,农民生活枯燥,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十分匮乏,大部分农村的电脑网络不通,农民除了看看有限的电视节目以外,大多时间全是三五成群地打麻将、斗地主,赌博风气盛行,封建迷信也趁虚而入,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充斥着农村的文化市场,等等这些,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也大大滋生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大大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走访中我也了解到,其实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很渴望生活中经常有丰富、健康的文化内容,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打麻将、斗地主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城市人那高雅文明的生活品味才是他们的向往。

上述现象虽不代表着农村文化生活的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它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思忖之余,不得不让人去探究其中的原因。

首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个别领导急功近利,一心只抓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于是,一批批“看得见”的基础建设工程拔地而起,而那些“难看见”“见效慢”的软件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却被束之高阁。

其次,资金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国家要求,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能低于年度财政支出的1%,实际上基层政府很难做到。由于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经费缺口较大,正常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有些地方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场地都没有,有些农村有场地无设施、或有设施而无文化活动指导人员。一些文化馆、文化站也想把农村文化工作做深入、做扎实,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实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次,指导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这些人员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的人才,由于基层文化站的经费捉襟见肘,一些指导教师也只能偶尔到一些农村蜻蜓点水式开展活动。即使是有限的文化下乡活动,也只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地点开展,根本就谈不上常态化和制度化,更不用说根植于农村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一些民间艺人没有被很好的引导、培养和利用,大都不愿无偿从事这种农村的文化活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职能部门思路单一,工作教条,形式主义,不能创新工作思路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知道,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用什么来占领和丰富农村的文化市场呢

在我国,虽然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在一定时期内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一个根本问题,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上述问题更显滞后。那么,我们要用什么内容来占领和丰富农村文化市场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贫穷和愚昧共存,无知与落后相生,要提高八亿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他们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如今时代不是黄牛加锄头的时代,而是信息的时代、经济的时代、农民的产品要有高附加值的时代。如何去高产,如何多增加收入,这要靠科学文化知识去支撑、去实现的。同时,科学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几何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封建迷信盛行,歪理邪说遍地,有人不思进取、思想颓废,有人没有理想、醉生消沉。诸如此类,社会谈何进步,人类谈何文明。

其次,要用高尚的道德规范去引领。央央华夏,文明之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诸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三尺巷的故事”等做人名言和邻里佳话一直教育着一代代后人。在我们的农村文化建设中,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简朴,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这是做人之本,也是家庭和睦之本。因此,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用身边典型的事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树立典型,带动一片,教育一方,大力弘扬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让高尚的文明道德规范占领农村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再次,要创设先进的文化氛围去熏陶。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我们不但要树立道德的楷模去教育人,让周围的农民“近朱者赤”,更应创设先进的农村文化氛围去熏陶人,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干净整洁的村落,祥和安逸的庭院,催人奋进的标牌,无不弥漫着让人向上、让人进取的气息。

三、那么,我们如何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首先,要加强农村文化的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而制度建设是前提、是保障。在前文分析中提到,产生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等,但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还是有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健全。如果上级有关部门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人事管理、资金划拨、运作形式,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有相应完善的制度,那么,有关领导就会高度重视,资金划拨就能按量即使到位,相关的农村文化活动和专业人才培养就能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平台——硬件建设也尤为重要,场所、设施、设备、师资,活动项目等都是文化活动的载体,它是落实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的宣传主导作用。国家明文规定,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国家文化方针、政策和法令,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它的责任和使命赋予了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起到宣传主导作用。

最后,政府部门和有关文化机构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下乡到培文化土壤、育文化种子、结文化硕果,引导和扶持农民自主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建设尽快驶入文明向上、自主发展的良性快车道。

猜你喜欢

文化站文化馆农民
耕牛和农民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章堰文化馆
饸饹面“贷”富农民
大爱有光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唱响“工人先锋号”米市文化站获殊荣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