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兵团再辉煌
2014-07-13任新农
任新农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兵团,兵团以强大的生命力,迎来她的第二次辉煌。
整顿边境农场,稳定腹心农场,重点南移,全面部署兵团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兴办家庭农场,开放对外交流……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离不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兵团的关心和支持。
一、邓小平始终关心兵团事业发展
邓小平理论,既是邓小平自担任中央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后,形成的系列理论集成,又是伴随着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兵团时,邓小平是参与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兵团时,邓小平又是决策者。兵团成立前,邓小平对兵团的建设与发展曾给予大力支持。1952年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专门就新疆财经问题下发意见,同意“新疆军队已进口的农具约四五百亿,因军费中已无力支付,中财委准予报销,进口皮鞋所免的关税由财政部拨付转账。”1953年10月,邓小平出席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代表政务院作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再次给兵团粮食生产和国营农场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此后,兵团确定“就是要发展生产,逐步建立正规化国营农场”。
为打破制约兵团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邓小平在优化兵团管理体制,解决兵团劳力和管理与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上给予了更大的关心和支持。1957年12月,国务院对兵团人员待遇进行了规范,完成了兵团班以下人员的复员和转业,在兵团开始实行工资制,为逐步过渡到正规化国营企业奠定了基础。是年,中央确定给予8000万元的补助,为兵团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投资保障。
1962年,在处理“伊塔事件”中,邓小平指示兵团发挥更大更直接的作用,并要求加强兵团武装力量,组建值班连队,要在中苏边境建立国营农(牧、林)场带。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值班连队“上去了就不要下来”。当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兵团两年内组建300个民兵值班连。
除重视兵团稳定新疆的作用外,邓小平对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作过重要指示。1965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确定了“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善工业布局”的方针,同年9月,兵团在喀什地区建立了农三师,在农二师建成米兰农场(今二师三十六团)。邓小平于1966年3月31日视察西北时,在兰州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指出:“新疆大有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搞民兵师……你们要把北部边界一块一块地经营起来。”在他的关心下,国家对兵团在财力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划拨9.89亿元,用于兵团的建设、行政经费和人员安置。
邓小平的一系列决策,推动了兵团的快速发展,为兵团在新疆全面做好屯垦戍边和民族团结等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邓小平为恢复兵团指明方向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十年动乱”中兵团被撤销,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步入低谷。面对兵团撤销后出现的新情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恢复兵团,并精心安排做好了调研。邓小平对需要恢复的兵团定位为:“不仅是新疆经济建设的力量,而且是新疆安定团结的力量,巩固祖国统一的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力量。”
邓小平于1977年12月至1978年1月组织召开了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将划分给各县的原兵团国营农场一律恢复原有建制。在他的指示下,国家农垦总局提出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他专门指派王震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身份兼管新疆工作。此后,新疆农垦系统的各国营农场进行了系列改革,实行“三定一奖”制度,生产迅速扭亏为盈。
1978年9月29日,邓小平还指出: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好连队、班组,并与“定包奖”的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农场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使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全国农垦企业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后出现了连年盈利的大好形势。同时,也为国营农场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1981年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8月10日,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同志视察新疆。
邓小平在听取新疆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邓小平回到北京后不久,在中南海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相结合。”
根据邓小平的几次指示精神,9月22日,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交《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从防御霸权主义入侵、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建设社会主义富强、文明的新疆的战略考虑出发,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12月3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国家农委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决定简述了恢复兵团的重大意义:“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使几百个新兴居民点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崛起,形成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独具特色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成为新疆重要的生产建设力量和维护社会稳定力量。
三、邓小平为兵团再创二次辉煌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时期兵团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邓小平理论为兵团再创二次辉煌提供了制度保障。1983年起,兵团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此后,兵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将国家对农场的“统收统支”财务制度改为财务包干制度,鼓励职工自筹资金创立并发展庭院经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行企业承包经营等。1988年,国务院对新疆开放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和安排,这对更好地发挥兵团屯垦戍边作用,为兵团“再创二次辉煌”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恢复兵团的历史性决策,强调:“要继续发挥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作用,特别要永远是战斗队。”并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这同样是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兵团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战略作用的肯定。
从执行“三个队”任务到成为“稳定新疆的核心”,这些都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兵团战略地位认识上的新飞跃,为兵团的恢复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