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7-13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低血糖高龄计数

刘 英

洪江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南怀化 418116

为降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高效护理方法,该研究对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护理干预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在该院诊治为高龄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35;年龄60~73 岁,平均年龄(63.5±7.2)岁,病程 5~16 年,平均病程(10.6±5.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36;年龄 60~70岁,平均年龄(62.4±9.2)岁,病程 7~18 年,平均病程(12.5±5.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Ⅱ型糖尿病且年龄超过50岁;均签署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相关药物应用禁忌证[1]。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急慢性疾病者;结缔组织疾病者;生活不能自理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即行常规九段血糖监测,解答患者主动提出的疾病、饮食宜忌等相关问题,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心理认知干预:办理入院登记时,护理人员须掌握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评估患者治疗时心理状态,酌情给予患者病情宣讲与心理治疗,协助患者平衡心理状态。②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巡房工作(尤指夜间护理观察),加大对患者并发症情况监测,重视患者的主诉,一旦血糖偏低即对症予以相应治疗手段。③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通过给予患者与家属饮食教育,保证日常饮食均衡结构合理(蛋白质15%、脂肪20%~30%、糖类55%~65%),避免食用动物油与甜食,烹调清淡为主且材料多为高纤维食物,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便秘;针对高龄人依从性较低的特点,告知家属服用相应药物的疗效,帮助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习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包括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泵治疗;测量并记录患者护理前与复诊时患者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 (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率=(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泵治疗)/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

予以不同方案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39.13%,对照组为69.5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各项指标计数情况

予以不同方案护理后,两组患者复诊时血糖指标计数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复诊时FPG、2hPG、HbA1c以及LDL指标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复诊时血糖各项指标计数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复诊时血糖各项指标计数情况(±s)

项目FPG(mmol/L)2 hPG(mmol/L)LDL(mmol/L)HbA1c(%)对照组(n=69)护理前11.9±2.3 14.3±2.5 4.21±0.96 9.35±3.12复诊时6.9±1.6 10.4±1.2 3.42±0.73 8.65±2.12研究组(n=69)护理前 复诊时11.7±2.1 14.8±2.7 4.12±1.46 9.52±3.65 5.6±1.3 9.5±1.7 2.53±0.64 7.86±2.59

3 讨论

该研究主要对高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通过心理认知干预平衡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预后干预提高高龄患者与家属自主控制血糖意识,相应减少就医费用,改善生活水平。

该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9.1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69.57%,提示行并发症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成果与相关研究成果类似,表明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高效可行性[2]。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与复诊时的各项血糖指标,发现研究组FPG、2hPG、HbA1c以及LDL指标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行预后护理可以提高高龄高血糖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各项血糖指标计数,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严明.社区高龄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30-31.

[2]梁少萍.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34-335.

猜你喜欢

低血糖高龄计数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这样“计数”不恼人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超高龄瘙痒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