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言语策略分析
——如何创造成功的取效行为

2014-07-12冯小玮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番茄汁语言学言语

冯小玮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广东肇庆 526020)

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言语策略分析
——如何创造成功的取效行为

冯小玮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广东肇庆 526020)

取效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同的言语策略带来不同的取效行为。文章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食品营养价值说明,探讨言语策略与取效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解释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成功取效行为模式。

取效行为;系统功能语言学;食品营养价值说明;言语策略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学派的哲学家奥斯汀(John Langshow 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其理论认为人的言语并不只是描述事实,还可以用声音表达情感、要求、拒绝等等,也即“说话就是做事”,人们用语言来完成某种行为,比如是命令、道歉、劝说等等[1]。他的学生塞尔(John R.Searle)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整理和修正,经过二人的努力,言语行为理论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然而,二人以及随后的学术界一直青睐的是施事行为,无论是奥斯汀的三划分(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还是塞尔的四归类(说话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都没有给予取效行为以足够的关注。当然这与取效行为本身固有的特殊复杂性有关,取效行为涉及许多非语言因素,如说话人的心理素质,意图,社会背景知识等都可能影响到取效行为。但是,取效行为不可以排除在话语意义之外。食品营养价值说明旨在说服人们相信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从而达到成功的取效行为——人们相信食品是很有营养的,采取行动进行购买。本文力求通过对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言语策略进行分析,讨论其如何通过对语言、结构、信息等的选择来体现它的意义,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达到成功的取效行为。本文将先回顾取效行为的研究,从取效行为与话语意义的紧密关系出发,对食品营养价值说明进行言语策略分析,尝试提出解释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成功取效行为模式。

一、取效行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取效行为涉及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效果,通过告诉听话人某事,说话人可以改变听话人对某事的观点,或者误导他,让他惊奇,诱导他做某事等[2]。许国璋称这种行为为“收言后之果”。取效行为的定义由奥斯汀提出,塞尔也同意其观点,但是较少对取效行为进行分析。

随后对取效行为的研究观点虽然各异,却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取效行为的理解。Levinson指出了施事行为与取效行为区分的困难,而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则旨在区分沟通理性和工具理性,努力区分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尽管后来周濂指出其言语行为分类同样存在不妥之处[3]。姜望琪则认为行事行为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系,取效行为却跟说话人的意图无关[4]。刘风光、张绍杰回顾了对取效行为作过专门论述或有所涉猎的研究,并积极地把取效行为研究范式应用于诗歌语篇的分析之中,是对Leech(1969)第一次掀起诗学语用学浪潮后的更深一步的向前发展。刘风光认为过去关于言语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说话人的主体因素,指出了目前取效研究存在的误区,其中两大误区是“轻视说话行为的结构在成功的取效行为中的作用”和“将取效行为排除在意义之外”[5]。早在1995年王正元就写了《同义结构句的取效行为》一文,通过对句子的意义推导指出同义结构句与取效行为之间的关系[6]。本文认为取效行为不应当被排除在话语意义研究之外,言语行为结构对取效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既然取效行为与语言组织手段和语言信息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话者要想达到积极的取效行为也即成功的取效行为,必须讲究言语策略的使用。取效行为指的是通过话语对听话人产生影响,使听话人信服、害怕、高兴、伤心、烦恼、痛苦等等,并做出一定的表情或者动作。说话人的言语策略使用直接决定了取效行为的效果是积极还是消极,是成功还是失败。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即做事,如何组织语篇以及言语策略的选择对语言功能的描述具有重要的作用。朱永生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7],认为这两种理论虽然不同但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都重视以下三个方面:语言功能、语境和语篇语义,只是二者对这三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着重语言功能如何在形式中得到体现而语用学着重有隐含意义的言语行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着重语篇语义的衔接手段而语用学着重语篇内的逻辑关系。取效行为不能排除在意义之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选择就是意义,因此本文认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取效行为是可取和有意义的。

二、语料分析

食品营养价值说明是介绍性的语言,它带有特定的施事意图(向人们介绍食品并促使人们购买食品)并伴有相应取效行为(人们相信食品的营养价值并购买食品)的言语交际行为,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向人们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一种交际方式。本文以功能语言学视角来分析所选语料(大型超市里随机抽取部分食品包装上的营养价值说明),对其所运用的言语策略进行分析,这些言语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射现象、衔接机制、话题转换以及词汇选择。通过分析这些言语策略,最后提出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成功取效行为模式,从语言学角度为消费者提供解读日常语言的方法。

(一)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投射现象

马丁教授创立了评价理论,他认为投射包括引述和转述,我们可以引述和转述原话,也可以引述和转述大意、思想和感受等等[8]。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为了使人们相信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常常会借用一些出自他人的经典话语来提升食品的形象,这就是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投射现象。引述和转述名人名著的话,能为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值,从而达到成功的取效行为。例1中的投射动词是“已有记载”,投射信息为“桑果又称桑葚,有中华‘果王’之美誉”,然而这里重点是放在投射源“《本草纲目》”上,因为它具有权威性,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使食品的效果得以确认,得以美化。类似的例子还有例2,投射源“《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同样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不同的是这里的投射动词更为明显,用了“明确提出”,投射内容是叫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引出其食品在对人们的营养均衡这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里影响意义取效行为层面的主要是投射内容,影响语力取效行为层面的主要是投射源;而在互动取效行为层面上,则受很多因素制约,是人们的背景知识、心理状况、认知因素等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从未听闻过《本草纲目》的人看到这个营养价值说明,投射源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一个不爱吃水果的人虽然很崇拜《本草纲目》,但是看到这个营养价值说明也无动于衷。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受众,这种运用间接转述的投射现象的言语策略得到了成功的取效行为。

例1:

桑果又称桑葚,有中华“果王”之美誉,早在《本草纲目》已有记载。本品选用无公害之优质桑果精制而成,风味独特,极富营养。每天一杯可以令您获得意外的收获。

——宝桑园桑果汁的营养价值说明

例2: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明确提出饮食要——粗细搭配,营养均衡。食用适量粗粮,有益膳食平衡,成为一种时尚生活品味。

——思朗饼干纤麸的营养价值说明

(二)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衔接机制

衔接是使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韩礼德与哈桑详细地讨论了衔接问题。语篇有其组篇机制,通过纽带来体现,纽带指的是有衔接关系的项目,主要有指称、替代、重复、省略等等[9]。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省略与指称,更具体点,是语篇指称。语篇指称指的是在语篇中的某一陈述,也就是前文已经出现的地方(回指)或下文将出现的地方(下指)。省略则是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回找[10]。例3是汇源番茄汁外包装盒上的说明,说明分三部分:总起(番茄的营养);主要内容(无菌冷灌装的好处);总结(番茄汁的营养)。“番茄的营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这里不仅仅起着总起的作用,还起着模糊指称的作用。介绍完番茄的营养后,人们会读到“无菌冷灌装,保留更多营养”,正常的比较结构是“甲比乙更……”,但是“保留”与“更多”之间缺少了比较的对象,也即这里的省略项目(比乙)是一个比较的对象,而且这个省略项目(比乙)肯定具有指称的功能,肯定是在上文出现过(回指),或者将会在下文出现(下指),但问题是这个比较的对象是什么呢?因为人们还没往下读,而且由于有省略项目的存在,人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个省略项目(比乙)回指,这样的话,我们把话语填充空白后会发现句子是:“无菌冷灌装保留比番茄更多营养”。假如我们往下读,“采用UHT瞬时灭菌,以25°C灌装,取代传统热灌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番茄汁的营养”,才明白了那个省略项目(比乙)是下指的,指的是“传统热灌装”。语篇结构的巧妙安排使这个省略项目(比乙)与“番茄的营养”之间存在一种假的回指衔接关系;而只有当人们仔细阅读说明并分析后,才领会到这个省略项目(比乙)与“传统热灌装”之间是一种真的下指衔接关系,并且这是语言的“有标记”用法,如果省略项目(比乙)回指“番茄的营养”的话,是语言的“无标记”用法。该说明通过模糊指称提升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这种提升虽然不是实质的提升,却给人们一种强而有力的意义取效行为和语力取效行为,这里的意义取效行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们接受了假的衔接关系,认为它比番茄更有营养,马上作出购买行动;另一种是人们认出了真的衔接关系,认为它比传统热灌装更有营养,也毫不犹豫地作出购买行动。不管是哪种意义取效行为,该说明的语力取效行为使人们了解说明作者的意图是告诉他们果汁非常有营养值得购买。这个实例说明了模糊指称这一言语策略能带来成功的取效行为。

例3:

番茄的营养

番茄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同时含有钙锌铁钾等元素。

无菌冷灌装保留更多营养

汇源番茄汁,利用国际先进的无菌冷灌装技术。采用UHT瞬时灭菌,以25°C灌装,取代传统热灌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番茄汁的营养,美味和色泽。番茄汁更营养,品质更安全,自然给您更多健康。

精选优质原料美味更健康

汇源番茄汁,选用著名番茄产地新疆的原料精制而成,含丰富的维生素C及番茄红素,每天两杯汇源番茄汁,享受健康生活。

——汇源番茄汁

(三)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话题转换

话题转换与话题接续相对,话题接续是语言使用的无标记形式;而话题转换是语言使用的有标记形式。话题转换是一个新的话题被插入,而原话题自然消失的言语现象。那么这种言语现象或者说使用这种言语策略能带来什么成功的取效行为呢?话题的转换隐含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与动机,一般人与人之间的话题转换是出于某一方说话者的原因,可能因为某一方说话者觉得原话题无聊或者感到悲伤等等,能否取得积极的取效行为要看另一方对这个话题转换的感受,如果转换的话题另一方也感兴趣,就可得到积极的取效行为。一般人与人之间的话题转换会有言语信号,比如英语中的“by the way”和“speaking of…”等等。但是,笔者讨论的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话题转换没有任何言语信号,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食品营养价值说明是书面语言,不能像口头语言那样说换就换;二是食品营养价值说明的话题转换通常是从一个主要的话题转换到一个次要的话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题”。

我们注意到来自例4旺旺心软糖的营养价值说明,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是心软糖里次要的含量成分(次要的话题),本来需要讨论的主要话题应该是“糖”,现在被转换为“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主要的话题),原因是维生素比糖有营养,把维生素作为主要的话题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其正面的营养价值。这种投其所好的话题转换有效地赢取人们的欢心,本来糖是吃多无益的东西,但是只要改换一下话题,吃糖之余还能补充维生素,实在不错。在语义取效层面上,人们懂得了食品里添加了维生素;在语力取效层面上,人们知道食品的卖点(主要的话题)是维生素,意图通过这些含量不少的维生素吸引人们的眼光,从而采取购买行动。类似的例子还有例5,例4是以“一问一答”形式来告诉人们维生素的作用;而例5直接把抽象的维生素的含量具体化,例5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作了这样的预设:人们已经知道了维生素的作用并知道维生素对身体是有益的。

例4:

问: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都是抗氧化剂,是否只吃一种就可以?

答: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都有阻抑自由基活动,保护人体细胞的作用,但是它们的功效各有不同: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能在细胞内部的血液里和液体里循环流动: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能保护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免受自由基的破坏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内脏的功能;β-胡萝卜素则监管低氧部位,例如肌肉里的微细血管,因此对于眼球,肺等微细血管较多的部位最具保护功效。每一种抗氧化剂发挥最佳功效的部位不同,三种一起补充,才能达到全面保护身体的作用。

——旺旺心软糖

例5:

每卷含相当于2个青苹果的维C(以1个苹果130克计算)

每卷含相当于4个草莓的维C(以1个草莓15克计算)

4卷含相当于1个哈密瓜的维C(以1个哈密瓜500克计算)

4卷含相当于1个菠萝的维C(以1个菠萝500克计算)

每卷含相当于2个桃子的维C(以一个蜜桃150克计算)

——果然多CC果卷(凝胶糖果)

(四)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的词汇选择

词汇的选择是食品营养价值说明赢取成功取效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言语策略。有些食品说明通过很多正面的主观感觉的形容词以及程度较深的副词来对食品营养价值进行说明,有些食品营养价值用大量的不为人所知的术语来对食品营养价值进行说明,这样能取得成功的取效行为吗?也许在语义取效层面上,这些词汇不起多大作用,因为消费者很少去探讨专有词汇的实质意义;然而在语力取效层面上,这些词汇却能创造非一般的效果,恰恰是这种主观的形容词,夸张的副词和难解的术语为食品营造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形象,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人们可能不会过多地去质问这个词什么意思那个词什么意思,因为即使今天弄懂了这个名词,明天也将会有无数的新词出现。再者,词汇的选择反映了发话者所选取的视角,也即描述事物的方式,也反映了发话者的意识形态。选择术语是为了区别于别的行业、别的品牌和别的食品;选择表达夸张的形容词和副词是为了对食品进行美化,给人们强烈的心灵冲击。表1总结了一些品牌食品的营养价值说明中所用的词汇供参考研究。

表1 一些品牌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中所用的词汇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言语策略与取效行为之间的关系,以食品营养价值说明为例,旨在找出它成功的取效行为模式。本文讨论运用间接转述的投射现象、模糊指称、话题转换和词汇选择等言语策略的营养价值说明在三个层面(语义取效、语力取效、互动取效)上所发挥的优势作用,从而取得成功的取效行为。运用间接转述的投射现象、模糊指称、投其所好的话题转换和术语的选择等等都能取得成功的取效行为。所以,取效行为不应被排除在语义研究之外,相反,它与语义结合得很紧密,而且不同的言语策略,直接影响着取效行为的成败。

[1] 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4-108.

[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6.

[3] 周濂.沟通行动具备独立性与优先性吗?——试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理论[J].求实学刊,2005(2):26-31.

[4]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5

[5] 刘风光,张绍杰.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6-8.

[6] 王正元.同义结构句的取效行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1):19-22.

[7]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6-10.

[8] Marin JR,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5-171.

[9] Halliday M A K,Hasan Ruqaiya.Cohesion in Enlig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42-47.

[10]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76.

Analysis of Speech Strategy in Food Nutritious Instructions:How to Create Successful Perlocutionary Act

FENG Xiao-w e i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Zhaoqing Medical College,Zhaoqing 526020,China)

Perlocutionary Act is a crucial part of Speech Act Theory.Different speech strategies lead to different perlocutionary acts.Analyzing food nutritious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peech strategy and perlocutionary act,and illustrates the successful perlocutionary act of food nutritious instructions.

perlocutionary act;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food nutritious instructions;speech strategy

H030

A

1009-0312(2014)02-0070-05

2013-03-29

冯小玮(1984—),女,广东肇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番茄汁语言学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番茄汁的三个生活妙用
番茄汁的3个生活妙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番茄汁的三个生活妙用
关于冬天
社会语言学名词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