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临床意义

2014-07-12李军俊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正常人丙型肝炎介素

李军俊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临床意义

李军俊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组,另外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者35例为正常人组,均在清晨空腹抽取3m l静脉血,在抽血1h内对血清进行分离,而后再置于-20℃进行保存待测。结果患者组血清IL-10含量为(38.4±15.4)pg/m l,血清IL-6含量为(11.4±4.6)pg/m l,血清TGF-β1含量为(42.2±26.7)μg/L;而正常人组血清IL-10含量为(21.2±8.2)pg/m l,血清IL-6含量为(5.2±3.1)pg/m l,血清TGF-β1含量为(8.8±3.6)μg/L;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对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慢性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典型的免疫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是一种性能较佳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1]。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较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患者组,平均年龄为41.3岁,最大年龄为51岁,最小年龄为22岁。本组患者均行实验室、B超、体征等检测,明确为血清抗-HCV阳性[2]。另外,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者35例为正常人组,血清抗-HCV为阴性,肾、肝功能试验正常,不存在重要脏器疾患。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3m l静脉血,在抽血1h内对血清进行分离,而后再置于-20℃进行保存待测。

1.2.2 血清 IL-10、IL-6、TGF-β1水平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试剂盒选用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血清TGF-β1、IL-6和IL-10含量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6、TGF-β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为正相关(P<0.01,r=0.6317、0.6718)。

表1 两组血清TGF-β1、IL-6和IL-10含量测定结果(±s)

表1 两组血清TGF-β1、IL-6和IL-10含量测定结果(±s)

注:Δ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IL-10(pg/m l) IL-6(pg/m l) TGF-β1(μg/L)患者组 48 38.4±15.4Δ 11±5Δ 42±27Δ正常人组 35 21±8 5±3 9±4

3 讨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会强烈抑制肝细胞,是上皮细胞繁殖的主要凋亡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3]。正常情况下TGF-β1可在转录及转录后抑制c-myc基因表达,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水平,抑制肿瘤形成。一旦机体对TGF-β1反应性降低,c-myc基因可过度表达[4-5]。

IL-6也被称为BCDF、BSF-2、IFN-β2,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2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成熟IL-6为184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6kDa,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由多种细胞产生。IL-6可以由多种肿瘤细胞产生,目前已经证实卵巢癌细胞、肾癌细胞、骨髓瘤细胞等都能分泌IL-6,这些肿瘤的预后还与IL-6水平有关。IL-6可促进下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细胞分化,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对慢性丙型肝炎细胞的判断极为有效。本文结果表明,患者组血清IL-10含量为(38.4±15.4)pg/m l,血清IL-6含量为(11±5)pg/m l,血清TGF-β1含量为(42±27)μg/L;而正常人组血清 IL-10含量为(21±8)pg/m l,血清IL-6含量为(5±3)pg/m l,血清TGF-β1含量为(9±4)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患者组血清IL-10、IL-6、TGF-β1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6和TGF-β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为正相关(P<0.01,r=0.6317、0.6718)。

总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 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对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1] 李鹏,李颖,丁惠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8,23(20):1474-1475.

[2] 李新华,侯宝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 IL-10变化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2010(11):25-26.

[3] 李新华,张爱秋,曹春蕊,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 TGF-β1, IL-6和IL-10的检测及结果分析[J].临床荟萃,2010(09):55-56.

[4] 单晶,李玮芳,李鹏,等.慢性丙型肝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血清IL-6、IL-10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27):11-12.

[5] 王春妍,胡东胜,陆伟.天津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IL-6和 IL-10的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1):22-23.

R512.6+3

A

1673-5846(2014)05-0187-02

鄂州市中医医院,湖北鄂州 436000

猜你喜欢

正常人丙型肝炎介素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Nü Perspectives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靠脸吃饭等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