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路径在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解析

2014-07-12张德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骨科入院实验组

张德波

健康教育路径在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解析

张德波

目的对健康教育路径在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的运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结果实验组的健康教育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干预, 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以及满意度, 值得推广和普及。

健康教育路径;创伤骨科;运用;效果解析

在临床上, 健康教育路径主要是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组织制定的一套针对一种疾病或者手术的临床服务计划, 其讲究有序性以及时间性, 以最短的时间以及最少的资源浪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从而使患者获取最佳的干预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51例, 女性患者有49例。年龄范围为23~76岁, 平均年龄为(44.3±2.3)岁。致伤原因包括54例交通事故, 23例高空坠落, 20例重物砸伤, 3例其他。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如下:a.患者入院1~2 d, 对患者告知手术治疗的内容以及作用, 对辅助检查项目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意义等进行说明, 提高患者的认知。b.患者入院1周内, 对患者说明骨折的相关知识, 包括受伤机制、病理情况、预后、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并发症知识、药物服用以及饮食事项等,并发放宣教手册。c.入院2~4周内, 指导患者进行骨折康复训练。d.患者出院时, 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作用和重要性,要求患者自觉训练, 并告知患者复查的时间、咨询方式等。②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实施患者入院后, 由护理人员填写患者的入院评估表格, 并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 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 告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家属做好配合。宣教过程主要以讲解为主, 以文字和示范为辅。护理人员按照路径安排实施宣教, 并定期对宣教效果进行评估,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改善宣教工作。

1. 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健康教育评价问卷进行评估, 问卷一共包括了4个内容:疾病知识、态度行为、情绪调整以及自我监测, 每部分满分为25分, 总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x-±s, 分)

3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以及预见性, 能够做到对患者实施有序的教育[1]。患者在入院后,在医师命令下即可实施护理计划, 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干预, 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及资源, 从而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知识, 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2]。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效果显著。可见, 健康教育路径对创伤骨科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和普及。

[1] 崔琳.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骨髓穿刺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5):31-32.

[2] 张谦, 杨同群.急诊骨创伤院内外救治的无缝隙衔接.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6(10):897-898.

655332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骨科入院实验组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