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4-07-12赵松耀
赵松耀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赵松耀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入选本院符合标准的患者76例,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效果;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脑梗死是脑部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临床上常见于老年人[1]。据中华医学会脑科学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近几年来, 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一直居高不下的疾病之一就是脑梗死, 本院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76例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3月76例脑梗死患者,男性47例, 女性29例, 年龄57~79岁, 平均年龄(61.3±4.2)岁, 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男23例, 女15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4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脑科学会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MRI、头颅CT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确诊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大体一致(P>0.05)。
1.2方法 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即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 1次/d;口服阿司匹林0.1 g/次, 1次/d;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疗法, 服用阿司匹林0.1 g/次, 1次/d;两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
1.3药物与试剂 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1022423;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国药准字J20080090, 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1.4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临床评估标准:走路、面瘫、意识、语言、肢体肌力等指标。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基本痊愈:评分降低90%~100%, 病残度0级;显效:评分降低45%~89%;病残度1~3级;好转:评分降低19%~44%;病残度1~3级;无效:评分降低≤17%, 或无变化或增加。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效果评估 治疗组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老年人较为多见。内膜变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局部聚集黏附血小板等因素出现血栓形成、堵塞穿支, 或动脉到动脉栓塞,将严重损害病变血管支配的神经细胞[2]。临床上多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脑损害症状、体征, 可进行脑部MRI、CT检查明确诊断。
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 氯吡格雷通过对二磷酸腺苷受体的阻滞, 对血小板的集聚产生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具有不可逆性, 阻滞产生TXA2, 两药合用明显增强抗血小板作用。本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1] 曹立梅, 陈旭, 董志强.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9):48.
[2] 孟晓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4):3498-3499.
450007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