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能调节在歌唱中的作用

2014-07-12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剧团7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声门声带机能

张 妮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剧团 710000)

浅谈机能调节在歌唱中的作用

张 妮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剧团 710000)

对一个优秀的歌唱者而言,自身机能的调节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声源,即声带;第二,声道即,共鸣空间;第三,呼吸,即横膈膜、胸、腹。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声带要具有多种振动的功能;声道要充分打开;肺内的气息要处于压缩状态。在歌唱中,这三部分机能的正常调节都非常重要。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声乐教学中机能的调节为歌唱需要提供了活动的余地。

声带;共鸣空间;呼吸

一、声门的闭合机能

一个好的歌唱者应具有一个健康的声带、任何时候都必须正常工作的声带。因为身带正确正常闭合是歌唱的前提条件。人声是空气经过声带的空隙而发的。它是人说话、歌唱声音的振源。声带是分层结构的振动体,从外向黏膜、韧带及肌肉组成。其中声带有纵、横、斜三种走向并各有功能,可使声带形态产生厚薄、长短等多种变化。由于声带有节律地冲开与闭合的一系列振动,气流通过声门时形成了一系列气喷,造成空气稠密和疏稀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波。声波再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的共鸣,扩大、美化而成为人声。

声带有它自己的工作过程。声带闭合的调整可以组成胸声、头声、假声三种。唱胸声时由于声门、会厌及声带各部分肌肉都属于非随意肌,都不是人的意志可以直接控制、调整的,所以只能假借于意念、声乐概念、音色、比喻诸方面通过调整舌位(即舌位位置)与喉音(即喉头位置),来予以调整。

这种特殊机能的训练,它使没有高音的人获得高音;使声区不统一的情况得到解决;并在改善音质等方面可起着决定性作用。可见声门闭合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然而一种技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充分说明从事艺术表演的人要有舍得吃苦的精神、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共鸣的调节机能

我们应该知道,身体中的许多空隙都是共鸣室,它们都有扩大、通畅、美化与改变声音的作用。发声不能只靠声带,共鸣是发声的基本工作。每一种共鸣都有其特有的音质与个性,胸腔是我们的共鸣区,在唱低音、中音时,常常用及。另外,咽腔、上额腔在软腭背后,由咽腔至鼻腔、前额腔、鼻梁后深处,都可发生共鸣作用。一般来说,高音应用头部位的共鸣腔,低音则应用胸部位的共鸣腔。

一个歌唱者要具有良好的歌唱共鸣必须获得科学的歌唱共鸣训练方法。为此,学习中要善于用脑。领会正确的声音概念;感受自己的发声状态;以科学的态度练唱。为了获得良好的歌唱共鸣,我们常采用哼鸣练习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许多声乐家都认为:“哼唱是初步练习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得到最好的声音位置感”“哼唱可以产生最丰富的声音共鸣”等。因此,在意大利有个说法:“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这种练习的好处在于:第一,容易体会到声音的位置感,获得声音的高位置;第二,容易体会到声音的共鸣感,获得头腔共鸣和整体共鸣;第三,容易体会到声音的通畅感,获得声音的通道;。第四,容易体会到气与声结合的平衡,获得歌唱器官协调自如的运动。共鸣训练的方法,除哼鸣(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练习之外,还可采用弱声练习、叹气练习、闭口母音练习等方法来寻找声音的高位置,获得良好的歌唱共鸣。歌唱发声的共鸣作用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两个人在共鸣的运作上是完全一样的,但共鸣的声学原理和共鸣器官的功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生理条件和嗓音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法门。

三、气息的控制机能

在我国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寻》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词其气…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揭云响谷之妙也。”我国传统声乐中也有“气为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的观点。意大利声乐家吉诺•贝基先生来我国讲学时说:“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在唱歌的基础,气是唱歌的基数,好比人没有手指便不能弹琴一样的道理,这是些最基本的条件。”

气息的控制机能,其实也就是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即保持、支持、控制。

气息的支持,也是针对歌唱发声时的呼气肌肉的状态而言的。

这种吸和呼的两种对抗力量和小腹的内收感就是所谓的气息控制。

辩证地说:正确的、特定的呼吸方法是实现最终歌唱机能调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但呼吸方法正确不等于就已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因为在声道没完成打开、声门未实现坚实的关闭之前,呼吸方法再好,仍是枉然;特别在“乐器建造”阶段,错误的呼吸会破坏整个声源和声道的调节,但正确的呼吸取代不了发声器官调节中所需要的其他工作环节;当“乐器建造”阶段基本完成并开始进入“演奏”阶段时,气息的重要性就大大突出:力度的变化、渐强渐弱的控制、连音技巧等全都需要高度的气息控制、连音技巧等全都需要高度的气息控制技巧,在这个阶段而言,“不懂得气息就不懂得歌唱”的说法则是完全正确的。辩证地说,在“建造”阶段,是发声基础上练气息,在“演奏”阶段,则是在气息基础上练歌唱。歌唱的发声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综上所述,人体发声或歌唱时既要控制、调整声带的张力及闭合和声带的轻、重两种机能状态;又要控制、调整发声声道(既共鸣空间)的长、短、粗、细形状和体积,以及喉、咽、舌、口腔、软口盖、柱肌等腔体及肌肉配合。他们是独立的。歌唱学习主要是指学习掌握歌唱技巧,使自己的演唱技术有所提高,及表达作品内容的能力。所以,学习和研究歌唱机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机能的学习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培养表达歌唱内容的能力,我们就必定会很好的完成歌曲演唱,在歌唱艺术上就会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逐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1]田鸣恩.科学的唱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许讲真.歌唱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东出版社,2003.

[4]王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7]王如湘.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卷[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8]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声门声带机能
声带也会长“茧”?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尴尬的打嗝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
基于“声门适度感”的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