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内刊牢牢扎根在群众之中
——也谈群文系统内刊编辑
2014-07-12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066000
(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 066000)
随着这些年群文系统内部刊物逐渐走上正轨,内资刊物已经成为宣传地方群文政策、传播群众文化活动的窗口,也是群文系统内部人员沟通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上下级单位之间交流的桥梁。如何有效的最大化的发挥内资刊物的窗口作用,从而有效的为群众文化传播工作服务,是现在从事群文内资刊物工作者面临的首要的和核心问题。
一、内资刊物定义
内资刊物顾名思义就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刊物。与市面上公开发行的报刊的根本区别是内刊不能公开销售,但可以公开赠阅。即单位内部自办的刊物,多为报纸、期刊或者杂志。内资刊物有着特定的目的和内容,而不同性质的刊物,不同办刊目的又决定了刊物的内容和形式。群文系统内资刊物中,有的侧重于群文理论研讨、国家文化政策的解读、目的是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工作指导;有的侧重于展现群文工作者风貌、宣传群文工作所取得成果等,目的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有的是综合性的刊物,目的也是服务多个层面,无论是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本单位工作服务。
二、内资刊物特点
1.群文系统内刊的办刊宗旨及定位
群文系统的内刊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图文并茂。笔者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群文系统内刊的编发工作,以笔者所在的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内刊《文化广角》为例,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文化广角》,是由省新闻出版局于2008年3月18日核发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每年6期,每期印刷2500册,大16开本,每期24页。《文化广角》是在秦皇岛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诞生的,前身是《秦皇岛群文信息》创办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初期名称是《群艺报》,1993年更名为《秦皇岛群文信息》。
《文化广角》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交流全市群众文化信息、群文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全市群众文化系统的理论调研文章,引发文化思考,为领导决策和开展现实文化工作服务,为推动文化建设与提高大众文化素养而努力,逐渐成为宣传、了解秦皇岛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扇窗口。《文化广角》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撰写和刊载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文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一本反映群众文化建设的刊物,《文化广角》始终把视角对准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将刊物作为指导群众文化发展的课堂,展示群众文化发展成果的主阵地和交流文化发展经验的桥梁。
2.领导重视,编辑人员素质较高
单位的内刊是单位文化承载的载体,也是单位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也得到了本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通常由领导担任主编,某些重要稿件甚至由领导亲自撰写。
虽然各单位内刊编辑管理机构形式不一,但是几乎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也能保证编辑工作的正常运行。
编辑水平和刊物质量紧密相连。文化艺术具有可视性,文化艺术刊物具有可读性,文化艺术刊物一定要在提高人们的鉴别与欣赏能力上下功夫。但群文系统的内刊也有一定特殊性。作为秦皇岛市群文系统内刊,《文化广角》编辑部的编辑们都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员,处理起本行业的稿件得心应手,但对编辑出版流程不是很熟悉;而专职编辑对文化艺术知识也不掌握。因此,编辑部为提高编辑水平,经常组织各类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提高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认知水平和鉴赏水平,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研究编辑业务,努力提高刊物质量。同时及时与其他文化单位联系,及时反映本市乃至国内外的最新文艺动态和研究成果简介,增加了刊物的可读性和拓展性。
3.创新办刊形式
内资刊物作为单位为服务其特定目的而在群文系统内部发行的刊物。其发行量固定、经费来源固定,内资刊物不存在向社会公开发行期刊面临着的社会、经费、收益等诸多影响和压力,但是也有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很多内资刊物也在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的发展思路。众所周知,内部期刊不同于公开发表的外部期刊,属于内部资料,主要以赠阅的方式用于文化领域的工作指导和信息交流。怎样才能搬出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可读性的优秀文化内部期刊,是所有内刊编辑的共同话题。
曾经有人质疑过内资刊物的必要性,说政府机关的刊物根本没人看,为何还要继续做下去。这也是当前内资刊物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内资刊物没有可读性、内容单一、版面形式单一、乏善可陈。“可读性”是一个含义很丰富的词语,可读性几乎是所有报刊杂志追逐的最终目标,每一份杂志报刊想要成功,就必须在“可读性”上下功夫。而这也是编辑部一直关注的事情。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做出样式新颖的刊物,让内资刊物的内容更加多元化,群文系统的内刊的编辑要多开展座谈活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要建立专门的专家作者库,主动向市内的知名学者、专家及各县区信息员约稿。同时,编辑部还应意识到,要提高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要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爱好者的热情,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建立与全市基层文化社团和广大群众文化爱好者的紧密联系,鼓励热爱文化的市民们及时投稿,用群众爱好者自己的笔触和视角,表现最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变迁和鲜活事例,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除了要在每期刊物上刊登征稿启事外,内资刊物的编辑部也应该寻求各县区文化馆和文化站的支持,在各基层文化馆站的协助下开展工作。
综合上述,国内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存在起步晚、数据缺少、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研究较少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定量研究其影响因子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金融资本对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类比绿色金融对绿色产业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研究的精确性和定量分析的需要,本文将以生态产业为例,着眼于微观层面,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其影响因子以及各因子的影响程度来概括其对于整个生态产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
除了被动约稿,刊物编辑也应走出办公室,深入厂矿、乡村、社区,记录下所思所感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应及时关注各地的演出活动,捕捉最生动的素材,如果有条件的话,要深入农村了解当地群众的文化诉求。只有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发动下,稿件的来源得到了保障,办刊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4.建立通讯员队伍
各单位普遍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通讯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刊物封面的设计、主题的确定、风格的把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从事内刊编辑工作。通讯员是信息的传递者,要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传递到文化馆,再由我们的内刊表现出来,离不开优秀的通讯员对信息的及时上报和整理。基层通讯员所了解到的事儿,他所采访到的新闻,从时效性到真实感,从语言到行动,最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群文内刊采用这样的稿子,更能拉近与读者们的距离。闭门造车不可取,写的再精彩,老百姓们不爱看,嫌距离太远;有了通讯员队伍的参与,文化信息落地生花巧点缀,就更能吸引各个方面受众的眼球。通讯员队伍是一支省工、省时、省费用的“轻骑兵”,利用好这只队伍,才能次次打胜仗。
要提高和保持通讯员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年度优秀通讯员评选制度,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也可以为通讯员购买专业书籍,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各种文化动态和新闻写作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大家写作的积极性。还要积极发展各县区、村镇文化站的信息员队伍,把最基层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反应最底层人民的文化诉求,让文化真正扎根民间,为人民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出刊周期长,信息传递不及时
现在的群文内刊多为双月刊或者季刊,过长的出刊周期与时效性的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作为群文内刊的受众,群文内部工作人员及基层文化工作者们迫切的想了解群文动态,特别是在当今各种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了解各类信息的愿望不断高涨,双月刊的制约也显现出来。
2.资金短缺,质量不高
群文系统内刊除了定期出刊以外,还要保持基本的活动,比如稿酬、优秀通讯员奖励、通讯员的培训工作和各种内刊宣传工作,这些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而现在各个文化馆的资金并不充裕,办刊经费不足,很多文化馆刊物只是几张报纸甚至是一张纸,经费的缺口根本不能满足群文刊物的日常需求。
3.编辑人员缺乏
很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内刊编辑部,内刊编辑往往是“身兼多职”,他们工作量大,而且很多也不是编辑出身的专业人员,因为资金不足,缺少相应的奖励和业务培训机会,导致编辑队伍不够稳定。同时各单位领导对内刊编辑工作十分重视,高标准、严要求,这也无形中给予了编辑队伍巨大的压力。
群众文化内刊不是可有可无的几张纸,它是整个群文系统交流的平台,是展现群文工作面貌的窗口,是一种文化凝聚的“声音”,要加强与单位领导、通讯员和群文工作者的联系沟通,广泛汲取营养,把群文内资刊物办成一个文化宣传性、思想启迪性、知识可获性、实践指导性强,广大群文工作者喜闻乐见的刊物,办好群文系统内部刊物,对于提升群文单位的文化内涵,反映文化系统精神风貌,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