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樟 非遗胜地
——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
2014-07-12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文化站323300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文化站 323300)
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位于遂昌县中西部。全村有1509人,耕地面积1257亩,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253元,主要产业以水稻、茶叶为主。2011年被选入国家级生态县迎验点,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中心村。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淤溪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昆曲十番”和“班春劝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项国遗称号的行政村。该村秋赛会、婚嫁仪式等民俗活动的习俗也具有鲜明的特色。近年来,村两委一手抓非遗传承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多措并举,非遗保护和村庄建设齐头并进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淤溪村成立了“原生态昆曲十番”传承基地,每年举办班春劝农节,建设了旅游换乘中心,淤溪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两个国家级非遗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
1.整合各种资源,建设非遗基地。几年来,村两委一直把淤溪村两个国遗和特色文化作为重要的项目进行培育。自2005年以来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9个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集旅游与休闲为一体的怡翠亭和怡心亭,在千年古樟下建设了十番演奏场地,在蔡相庙活动室内建设了乡村舞台为贵宾演奏原生态昆曲十番,将建于明代的赖家祠堂作为原生态昆曲十番的传承基地,将淤头活动室和毛家祠堂改造成“班春活动”道具、服装仓库和演员排练场。新建了7780平方米的“班春活动”场地、学堂和文化礼堂。满足游客欣赏当地祭祀文化的需求。
2.发动群众参与,建设非遗传承队伍。长期以来,由于两个国遗都来自农村,面临着传承者年纪大,农民演员纪律松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针对这一现象,淤溪村制定了《“原生态昆曲十番”保护和传承管理办法》《“班春劝农”保护和传承管理办法》。设立了村文化员、两个国遗理事。自2000年以来,淤溪村非常重视对昆曲十番的传承保护工作,积极组织发动淤溪村老艺人对“石练十番”进行传授。目前,淤溪村有2支十番演奏队,平时他们在闲暇之余经常坐在一起排练学习,并承担着“十番”对外交流作用。2009年,“原生态昆曲十番”传承人赖喜能被评为省级传承人,肖根其被评为市级传承人。自2010年举办班春典礼以来,“班春劝农”活动一直成为淤溪村鼓励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由村民组建了一支387人的班春队伍。
3.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淤溪村每年组织参与“原生态昆曲十番”活动20余次,“班春劝农”活动大型演出1次。2011年还增添了浓缩版班春典礼,由70人来完成整场演出,还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淤溪村从古至今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体验当地农民春耕秋收的劳作过程。还新增了农事参与活动,在产茶季节,让游客亲自参与采茶炒茶活动,感受茶的乐趣。淤溪村连续举办的三届“班春劝农”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嘉宾、记者、摄影家前来观看、采访、采风。“原生态昆曲十番”不仅是全国各专家学者喜欢研究的曲目,更成了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教授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4.加强对外宣传,扩大村庄影响力。2001年,昆曲十番参加了在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的汇报演出。2004年,遂昌昆曲十番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扶持项目,县政府公布石练石坑口村为昆曲十番传习基地。2005年中央电视台连续两次拍摄制作了相关专题节目。之后经常参加省、市、县各项演出,被中央一台、三台、十一台、浙江台等11家主流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现在石练十番成为遂昌县一项具有很高开发价值,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2006年,遂昌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昆曲十番)”。“昆曲十番”参加了“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古老而又独特的“昆曲十番”博得了现场观众和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2006年,“昆曲十番”被列为遂昌县和丽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参加了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生态休闲旅游活动。2010年数字电影《班春》开机新闻发布会。原生态昆曲十番在汤显祖纪念馆表演给白先勇先生观看。同时被中央一台拍摄报道。全省财政地税系统摄影抓拍赛在石练镇淤溪村举办“班春劝农”活动。配合遂昌县委宣传部圆满完成了“班春劝农”节活动。淤溪村完成了一个月的浓缩版“班春劝农”节活动。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石练镇淤头村举行的这一明代乡村农耕盛典的宏大再现,引来了百家中央、全国各大网站及地方媒体的关注。2012年浙文非遗(2012)73号,关于公布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遂昌县淤溪村。2012年被授予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石练镇淤溪村班春劝农。2012年淤溪村农家书屋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农家书屋。
二、合理利用,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近几年,淤溪村把国遗、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村民素质,带动了旅游、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变。
1.通过非遗保护,提升了村民素质。这几年,只要是农闲休暇之时许多村民就自发在大樟树下或田间、河边等聚在一起传唱十番。通过几年的非遗宣传和熏陶,淤溪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的氛围,热爱集体、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团结互助、见义勇为、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等蔚然成风。目前,村风清、民风纯、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2.两个国遗项目,成为淤溪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国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淤溪村建起了很多农家乐,不仅带动农户增收,也成了市民周末“城郊游”的好去处。2010年“班春劝农”广场的建成为全省农家乐现场会提供优良的环境,促进了淤溪村与遂昌县各个景点的联系,成为遂昌县西部的旅游集散中心,使淤溪村这一文化古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3.非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淤溪村作为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经常举行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两个国遗团队不仅在闲暇之余传承非遗文化,而且还在村里建起了排舞队和农家书屋。
4.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变,整个村庄干净整洁。淤溪村环境优美,村内的土房建筑群独具特色。有了两个国遗的传承,淤溪村村民对环境和建筑的保护也非常重视。近几年,依托非遗保护,村庄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逐步完善,淤溪村成为特色明显、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建设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