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义与不义
2014-07-11鲍鹏山
鲍鹏山
《水浒》中,宋江的出场,是在何涛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等人之时。宋江一出场,就干了救晁盖这件大事,而且干得如此周密,如此成功,在极度惊险之中,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救晁盖这一点来说,宋江确实非常的义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用晁盖的话说,是“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来报信。用吴用的话说,“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所以,晁盖感慨地说:“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我们读《水浒》至此,也感叹宋江的冲天义气。但是,“义气”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义气永远不可能做单纯的评价。当甲对乙讲义气时,往往会牵涉到他人,比如牵涉到了丙,甚至损害了丙,我们如何评价这样的义气?
我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赞赏宋江对于晁盖等人的大义之时,不要忘了,他同时是在损害别人。首先就是何涛。何涛此人,从个人来说,并无劣迹,不过也就是一个济州三都缉捕使,他的弟弟何清喜欢赌博,他就生气;被上司责罚,回到家,和老婆一起发愁,可见也是一个不失正派的普通人。他来到郓城县抓人,是他的职责,是职务行为,与他个人品性无关。我们不能因为何涛是缉捕人员,要缉捕晁盖等人,就说他是坏人。
何涛碰到宋江,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要知道,何涛是上司衙门的人,如果不是敬重宋江,他完全没有必要在下级小吏面前如此谦恭。
何涛对宋江不仅非常尊重,而且还非常信任,马上就把真实情况对宋江和盘托出。要知道,对这件案子,何涛自始至终都非常注意保密,务求把贼一举抓获。那么,他为什么对宋江如此信任呢?
第一,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太大、太好,所以,他相信这样的人决不会坑害自己。第二,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办好这件案子,是宋江的职责所在。
但是,宋江对得起何涛的尊敬和信任吗?从何涛的角度来看,宋江真是一个君子吗?正是由于对宋江的信任,他才最终办砸了事。后来在石碣村,他被阮小七割了两只耳朵,成了残废,获得了济州知府的宽恕,没有被流放,这是他的最好结局了。仔细想想,他又何辜?
所以,在宋江对晁盖的“义”的另一面,是对何涛的“不义”。江湖义气的致命问题,即在于不问是非,只问兄弟。
这样的江湖义气,与孔子、孟子所说的人生大义,有极大的区别。孔孟的“义”,乃是“正义”,关键在于一个“正”字。而江湖义气,顾名思义,致命处在于一个“气”字。
气,有正气和邪气的区别。
只问兄弟,不问是非,结果往往就是沆瀣一气,沆瀣一气了,当然是“邪气”。于是,江湖侠义,往往变为江湖“狭义”——很狭隘的、对局外人极其不公的“义气”。
宋江岂止对何涛不义,他还对县令不忠。
郓城县令时文彬,对宋江颇为关照,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因为“知县却和宋江最好”,他还百计为宋江开脱。
但是,当知县拆开公文,要马上差人去捉晁盖时,宋江说:“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
宋江知道,吴用、公孙胜、刘唐都在晁盖庄上,从县城到晁盖的东溪村,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马上去捉,即使有人报信,那消息走漏的速度也不会快过缉捕人员的速度,即使偶然脱逃,大白天也易于抓捕。
宋江这是明摆着愚弄知县。
太相信宋江的知县就听从了宋江的建议,一直等到夜里,才派人去抓捕,结果是晁盖等人全部逃脱。
济州知府由于没有捕获晁盖等人,而被撤职,回东京听从处罚,前程就这样被葬送了。
如果照此处理,晁盖等正贼七人从郓城县脱逃,而且是郓城县延误时机,县令时文彬能逃脱处罚吗?如果他的前程被毁,难道不是拜他平时“最好”的宋江所赐吗?
(张峰荐自《中国周刊》)
责编: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