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晒草原的春天

2014-07-11冯葆昌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草种草业牧草

文│冯葆昌(全国畜牧总站)

在我国辽阔的地域上,大自然恩赐了60亿亩天然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草原的葱郁茂盛离不开阳光雨露,更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园丁。如今,我国草原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春天,让我们点击中国草业网,在美丽草原中寻找春的元素:

一是生态划红线,吹响进军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部署和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研究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已刻不容缓。进一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快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草原重大生态工程进度,是新时期草原建设的主攻方向。

二是草原出新政,补奖保生态。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投入一百多亿元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禁牧有补助,草畜平衡有奖励,畜牧品种改良有补贴、牧草良种有补贴,牧民生产资料有综合补贴。这一新政策是新时期我国草原保护和牧区发展的一项大政策,反映了广大牧民的愿望,契合了各地的探索与实际,抓住了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关键,不仅是草原牧区政策的重大突破,也是强农惠农政策的丰富和完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项目、民生项目和德政项目,补奖资金落实到每一个牧户,涵盖近50亿亩草原,惠及近千万牧民。

三是草原有质检,入市需监管。2004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开展草种、草产品、草坪的质量检测。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在全国组建了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7个,其中:部级5个、省级18个、地市级13个、县级11个。草种检验能力每年4.5万批次,草产品检验能力每年1.6万批次。随着我国草种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草种质量的监督管理。自2013年起,国家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国草种质量安全监管。受农业部畜牧业司委托,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组织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草种监督抽查工作,分别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退牧还草项目用种以及草种生产、经营企业的草种进行了取样,共抽检704批次,检测了草种水分、净度、发芽率和其他植物种子数等4项指标。检测结果,质量在三级以上的草种占67.7%。2014年组织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草种进行抽检640批次。通过草种质量监督抽查,提高了各地对项目用种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了草种市场经营准入。

四是种质入国库,资源受保护。我国有着丰富的草原资源,生物群落共有18大类、38个亚类、1000多个草地类型、天然牧草7000多种。1997—2009年国家财政共投资近5000万元,在全国畜牧总站建立了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立了温带草种质备份库,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建立了热带草种质备份库。3个资源库认真贯彻国家草种质资源保护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到目前为止,累计保存草种质材料5万份,其中:中心库2.9万份、温带草种质备份库1.4万份、热带草种质备份库0.7万份。同时开展资源普查、入库复检、干燥封存、信息统计、评价鉴定、种质监测、繁殖更新等项工作,使得我国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收集的牧草资源,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维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

五是基因有图谱,鉴定有高速。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始终重视草原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草原新品种审定和鉴定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20种多态性引物构建了60份草原新品种材料的基因图谱。2013年测量出了苏丹草和高丹草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基因指纹图谱,建立了标准样品基因库。采用基因鉴定方法,其准确、简便、快速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依靠田间形态学鉴定的方法,为我国牧草新品种审定和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六是阿旗建草都,致富靠苜蓿。2013年8月,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正式命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国草都”。2008年以来,阿鲁科尔沁旗坚持“生态生计兼顾、生产生活并重、治沙致富共赢”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生态、生产和生活的统一。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了沙地苜蓿四种高效节水种植模式。

目前已有国内外18家草业公司进驻阿鲁科尔沁旗,种植紫花苜蓿60万亩,不仅解决了因沙化长期困扰的生态问题,还增加了牧民收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生态发展又能让牧民致富的好路子。计划到明年,全旗种植苜蓿将达到100万亩,这将成为我国范围内集中连片的,在退化沙化草原种植高效节水型牧草面积最大的地区。为确保全旗优质牧草产业的有序推进,旗委、旗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技术、金融、气象、农机、销售、科研服务体系,优质牧草产业正在向着种、养、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完整现代牧草产业链条。全旗种植苜蓿带动各项资金投入44亿元,年创产值30亿元,年可实现利润10亿元,受益牧民30万人。这座塞外小城为我国草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七是草原好园丁,奉献大草原。近年来,我国草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加快草原生态恢复、保障牛羊肉供给和促进牧民增收为己任,立草为业,忘我奉献,一心一意破解牧区“人多—畜多—草原退化”的难题。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就是先进集体的代表,鉴于他们富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集体5年成就奖”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授予的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被全国绿化委、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贠旭江处长是全国草原系统先进个人的代表,他从事草原工作3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获得“全国绿化奖章”,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国各级草原部门职工都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奋发努力、坚韧执着的人格力量,学习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认真履行职责,践行着“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草原梦。

八是草原传春韵,赞美新生活。自从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加快了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2%,近三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超过10亿吨;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采取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饲圈养、加快出栏等措施,草食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牧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提高,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超过1000元,牧民们心花怒放。

……

草原补奖、草原承包、退牧还草、沙源治理、种草改良、草种监管、鼠虫防治、草原监测等一项项强牧惠牧富牧政策,像一场场春雨滋润着草原。今日的浩瀚草海,草最绿、花最艳、春最美。

猜你喜欢

草种草业牧草
青海草业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