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历史变迁

2014-07-10杨文兰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远东俄罗斯历史

杨文兰

摘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是一部侵略与扩张、占领与控制、巩固与封闭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入开放与开发的新时期。历史上,俄对远东地区开发政治诉求高于经济利益;而在地缘经济时代,俄远东将更加注重与毗邻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取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经济;历史

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1—0085—05

俄罗斯远东地区西起勒拿河东侧,东北与美国的阿拉斯加隔白令海峡相望,东南濒临日本海,北临北冰洋,南接中朝,同黑龙江省有3 040公里边境线和23个对应开放的口岸。远东地区面积617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总面积的36%;人口600多万,约占俄联邦人口总数的5%。远东地区共有九个联邦主体: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堪察加边疆区、马加丹州、滨海边疆区、萨哈共和国、萨哈林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楚科奇自治区。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和自然资源宝库。俄罗斯共有26 872个矿产地,其中11 927个分布在远东。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0%,碳氢化合物占20%,木材占25%,钼占90%以上。另外,还有2 300万吨铜、200万吨锡、6 500万吨黄金、50万吨天然铀等矿藏分布于此。

一、沙俄时期的远东开发

(一)实施移民政策

农奴制改革后,沙俄政府将大量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迁移到远东,使其成为开发远东的主要力量。其目的是通过移民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占领远东广袤的土地。

第一,农奴制改革为沙俄向远东移民奠定了基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土地。如果移居远东,可以免费获得土地。农奴制改革,使大量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其移居远东创造了条件。

第二,移民法的颁布及实施。1861年3月26日,沙俄政府颁布了《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鼓励无地农民和其他阶层的实业人员到阿穆尔州和滨海州定居。移民法规定,移居者每户可分得不少于100俄亩土地,且允许以3卢布/俄亩的价格将国有土地购买为私产;20年内可免费使用份地;对自备川资迁移的人免征兵役10次,并终生免交人头税。

1882年,沙俄颁布《关于向南乌苏里边区官费移民法令》。法令规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立移民局,专门管理移民;从1883年起三年内,每年从俄国西部移民250户到南乌苏里边区。移民途中的一切花费、口粮和工具及安家费均由国家负担。移民拖欠未缴的税款和赎金,一律免除。1904年,颁布放宽对移民限制的法令,规定任何人都有不受财产状况限制迁徙的权利。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将近60年,迁移到远东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共计40余万。通过移民法规及各种优惠政策,这些移民开垦了大片土地,加速了远东农业、林业、渔业及手工业的发展,使荒元人烟的远东开始焕发生机,也为一些中心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另外,流放移民也是沙俄对远东边远地区开发的一种手段。历史上,萨哈林岛是沙俄实行惩罚性开垦的主要基地之一。根据1869年4月的敕令,各类苦役犯、政治犯、受处罚的军官等源源不断被送往萨哈林岛,进行惩罚性开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流放地的经济发展。

(二)修建铁路

因俄国东西距离长、交通不便,不仅限制了移民政策的实施,对远东地区的控制也因此而鞭长莫及,修建铁路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布命令,从最东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动工,修建贯通俄国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1891—1904年,历时13年,耗资14.6亿卢布,使全长9 332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欧亚大陆、贯通东西,成为欧俄与远东紧密联系的桥梁和大动脉。从此,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经济利益上都确立了远东在俄国的地位。第二,中东铁路的修建。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于1896—1903年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从俄国的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2437公里。中东铁路的修建,缩短了俄国中心地区与滨海边区的距离,降低了移民及货物运输成本,因而有利于远东南部地区的开发。

二、苏联时期的远东开发

苏联对远东地区的开发立足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若干个重工业基地,形成了远东地区畸形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

早在16世纪80年代,沙俄就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但其生产力布局主要在欧洲。到了20世纪,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苏联于1928—1940年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重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必须有大量的资源做保证。随着重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自然资源逐步枯竭,劳动力也日益短缺,而东部地区(西伯利亚及远东)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为保证能源资源的充足供应,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苏联实行战略东移方针,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东部地区,这为远东地区开发创造了条件。

(一)科技战略东移

苏联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始于十月革命后,但有计划、大规模开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苏联实施了科技东移的发展战略,以逐步加强远东地区的科技实力。

1.科研院所的设立。远东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是1917年在滨海边疆区建立的植物研究室。1932年,苏联科学院在远东地区成立了支院,到1947年远东支院已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有124名科研人员,包括5名博士和42名副博士。1970年,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在远东滨海边疆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立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1987年升格为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分院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3个学部,有35个研究所,涉及物理、数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等。

2.科学中心的设立。远东地域辽阔,各州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各不相同。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各州都设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并确立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如滨海科学中心、萨哈林科学中心、堪察加科学中心等。自设立以来,各科学中心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3.各部门研究机构的设立。如,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工业企业建筑设计科学研究所、流行病和微生物学研究所、远东海洋科学设计研究所等,设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远东林业科学研究所、矿业研究所、农业研究所和远东国家林业运输设计院,设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全俄大豆研究所、远东兽医研究所,设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狩猎业科学研究所,设在马加丹州的黄金与稀有金属研究所、地区农业研究所等,都为远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高等学府的设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力量的源泉。自19世纪末开始,一批大专院校在远东地区拔地而起,成为远东科研人才的重要来源。远东地区第一所高等学府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是1899年由尼古拉二世创立的,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时称东方学院。它是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一所大学。学校现有39000人、4082名教师和工作人员。另外,俄罗斯远东理工大学、国立阿穆尔大学、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服务大学等,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不断向俄罗斯远东研究机构输送各类研究人才。

(二)重工业东移

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而齐全,石油、煤炭、各种有色金属、森林、水资源等是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特别是二战后,根据苏联经济发展计划,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欧洲部分资源日趋枯竭,出于自然条件和战略利益的考虑,苏联加快重工业东移步伐,在远东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形成了若干个生产综合体。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贝阿铁路,这是横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全长4275公里的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形成铁路沿线经济带。

俄远东地区50年的发展模式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依靠中央政府每年7亿~8亿美元的拨款建立起来的。虽确立了远东原料基地地位,显示出远东在苏联的重要性,但也造就了其畸形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部门内部严重失衡。

三、俄罗斯时期的远东开发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打破,经济急剧衰退。在国家经济发展低迷甚至倒退的情况下,原有的对远东地区的财政优惠政策相继取消,使长期依靠国家财政维持经济运营的远东陷入困境。自普京上任以来,对远东地区经济发展问题非常关注,尤其是在2012年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对远东地区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2010年1月10日,俄时任总理普京批准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意味着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进入最终实施阶段。

(一)开放远东

从俄远东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沙俄时期的人口东移政策,还是苏联时期的科技战略东移及重工业东移,俄对远东地区的政策始终是控制、封闭,是把远东看作与亚太地区隔绝的一道屏障,始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处理远东问题,并没有从远东的地缘经济优势出发,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其经济发展,这导致远东经济持久落后。借鉴历史经验,俄罗斯远东开发首先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1.开放远东,使远东成为实现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利益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美国积极倡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设想,不断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美国在太平洋的西南部部署军力,建立军事综合体,直接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损害了中、俄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俄罗斯是传统的欧亚大陆国,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由于近百年来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实施封闭政策,不仅导致该地区经济落后,也隔断了其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出于政治及经济利益考虑,俄远东开发最现实的选择是加强同亚洲特别是同中国的合作。中国内蒙古及东北各省与俄边境相连、经济互补性强,走向北开放之路、不断加强与俄合作也是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2.开放远东,使远东成为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合作的“经济带”。目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欧盟市场因欧债危机而萎靡不振,世界经济不振使得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受到限制。远东地区经济落后、经济结构失衡及人口不断减少,使远东成为俄罗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北亚各国,能源资源欠缺,与远东互补性强,有很强的合作基础。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的接触带,是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平台。通过开放远东,吸纳东北亚各国资金、劳动力,共同开发远东地区资源,不仅会促进远东地区自身发展,也会为俄罗斯经济振兴提供动力。

3.开放远东,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的具体体现。因历史原因,俄罗斯对远东与东北亚各国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多有限制,忽略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这导致俄远东经济落后。而与其毗邻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及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不断加强沿边地区与毗邻国家合作,促进了边境地区发展,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很好的借鉴。基于政治经济利益考虑,俄罗斯选择开放远东,就是向东方的一种开放,是俄罗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是其战略转向东方的具体体现。

(二)开发远东

开放只为俄远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而其进一步发展要依托对远东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远东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对其真正开发。过去近百年的历史表明,远东对于俄罗斯来说只是一个缓冲带、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地。虽有人口、科技、工业东移,但都基于政治利益考虑,至多也是服务于俄罗斯西部经济发展需要,极少从俄远东真正的自身利益出发,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实现其均衡发展。而《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批准与生效,是俄政府从远东自身利益出发,对远东地区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更有利于其经济发展。

根据该规划,俄远东开发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5年),将投资增长速度提高到俄平均水平以上,推广节能技术,小幅提高居民就业率,兴建基建项目和工农业项目;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实施大型能源项目,扩大客货运输流量,建成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在内的运输支柱网络,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并加大其产品的出口份额;

第三阶段(2021—2025年),发展创新经济,对石油、天然气进行大规模开采、加工并出口,完成对大型能源和运输项目的建设,提高俄在重点科研方面的领先地位。

2025年前远东发展规划的出台,既是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体现了俄罗斯的政治诉求。俄罗斯依托远东地区开放与开发,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仅为本国经济企稳找到新的动力源,而且对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意义重大。

第一,俄远东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俄罗斯远东虽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自然条件恶劣,俄罗斯长期对其封闭、控制、掠夺性开发,造成远东经济长期落后、内部经济失衡。

远东和贝加尔地区是俄资源宝库,但该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于俄罗斯平均水平,占日本的1/4、占美国的1/6、占韩国的2/5、占澳大利亚的1/5。人均初级能源消费比俄联邦平均水平高出2.5倍、电力消费高出1.8倍、石油消费高出2倍。

远东经济发展落后,不仅不能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反而成为俄罗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引发该地区不稳定形势,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对其开发。

第二,开发远东也是俄罗斯政治诉求的表现。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使俄罗斯深深感到,若再不加大远东地区的开发,尽快实现远东的振兴,其对远东的控制就会弱化,远东背离俄罗斯东向的风险就会加大。

第三,俄罗斯具备了开发远东的条件。随着俄罗斯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收入好转、私人企业不断壮大,退休金及工资发放资金等以往牵扯政府很大精力的问题已不存在,加之欧债危机带来的西欧市场长期低迷,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转身面向远东,期望通过对远东地区的开发,为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总统普京对俄罗斯的治理有着系统且宏伟的计划,其成就有目共睹。在他的第一任期内使俄罗斯站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核手提箱”时,俄罗斯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普京依靠世界能源价格高企并采取一系列果断的措施,最终使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废墟中站立起来,把俄罗斯从“休克疗法”中拉了回来。在第二任期内普京的任务是使俄罗斯富起来。经过2004—2008年问的能源价格及税制改革、养老金改革以及打击金融寡头,普京不仅赢得了民心,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而且也使俄罗斯富起来。在第三、第四任期内,普京希望通过欧亚联盟和远东开发,使俄罗斯强起来。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设立远东发展部。2012年3月5日,普京第三次当选总统,上任伊始,在他批准的新政府组织机构中,出现了新部门远东发展部。这是俄罗斯唯一不设在莫斯科的部级机构,由伊沙耶夫任部长,并设有5个副部长,有253名工作人员。该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和监督此前零散的联邦、部门和地区三级与远东有关的所有发展纲要的实施,管理远东的国家企业、国有股和土地。远东发展部的设立,使远东开发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标志着远东开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其二,实施多样化的投资措施。根据2025年前远东发展规划,俄对远东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万亿卢布(约合3333亿美元),但国家预算投资不足一半,其他资金将来自于外资和本国企业。这也为东北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提供了与俄罗斯共同开发远东的机会,预示着远东开发与远东开放紧密相连。

其三,在俄远东举办国际会议,扩大远东的影响力。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远东地区最大港口城市及西伯利亚大铁路发端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曾经是军事要地,外国人是限制人内的。但历经三年建设,俄政府花费7000亿卢布(约合218.75亿美元),把国际会议安排在此召开,其用意在于使俄远东战略从书面战略转化为外交行为。这体现出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在不断实施中。

其四,不断加强与中国合作。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边境相邻,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性强。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但缺乏劳动力和资金;而中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丰富、资源欠缺、资金充足,而且具有开放与开发经验。双方可依托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促进彼此发展。

综上所述,俄远东开发虽历经百年,但过去口号多于行动、困难多于办法、政治诉求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最终使远东地区开发只停留在纸面上。目前,美国势力在亚太地区不断增强,俄远东经济面临困境,俄罗斯远东开发已迫在眉睫。这迫使俄远东开发计划从以往的纸上谈兵向真正实施转变。总之,远东开发不仅对扭转远东地区经济颓势、改善其内部经济结构失衡作用明显,而且在提高俄罗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扩大俄在亚太地区影响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王超]

猜你喜欢

远东俄罗斯历史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新历史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