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2014-07-10杨朝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学阅读教学英语

杨朝丹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循环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杨朝丹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行动研究是国外引人注目的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强调教师探究自己教学情境及时地发现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从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以Kemmis的螺旋式循环模型为依托,在辽东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改革.该行动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本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效果显著.

行动研究;Kemmis循环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 引言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最早由美国的Collier和Lewin提出.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具有对教师和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性、批判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强调教师探究自己教学情境,及时地发现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从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行动研究的起点应当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在第二语言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它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行动研究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凯米斯程序”

Lewin[1]认为行动研究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渐进循环模型,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通过最初的研究使某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后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再进行深入研究最终使研究呈反复循环的螺旋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Kemmis在教育领域内将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稍作改造,构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模式,有人称之为“凯米斯程序”.“凯米斯程序”强调了“在行动中研究”,突出了教师的研究地位;其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它既保证了研究的持续性又使教师在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研究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表达了行动研究既“持续”研究又不断“改进”教育实践的发展进程.国内的研究者也赞同将行动研究的过程视作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2],如施良方[3]提出了简化的五步骤循环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因此,在教学中实施行动研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循环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优势在于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3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过程

3.1 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参照“凯米斯程序”行动研究模式,制定了符合笔者所在院校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行动研究循环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拟定计划、设定方案、行动实施和评估效果几个步骤来解决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该模式通过在课程改革的不同阶段中几个呈现螺旋式的循环往复的步骤来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来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3.2 发现问题,拟定计划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日记等方式我们发现了在本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1)78%的学生表示阅读课上使用的材料太乏味、晦涩,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2)84%的学生因为词汇量的缺乏导致阅读理解的障碍;(3)“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师生间很少有互动,学生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很淡漠,我的自信心和授课热情渐渐消失”(摘自L老师反思日记);(4)阅读课程平时很少有测试,只是在期末笔试中有3-4篇阅读理解的文章,答得好与不好对学期总成绩影响不大,这也是我们对阅读课程重视不够的一个原因吧!(摘自Y学生的访谈记录)

针对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行动研究项目组成员在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和相关人员的新想法、专业意见后,拟定了的一系列改进计划: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将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改进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

3.3 设定行动方案

针对在本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行动研究小组成员对阅读课程的改进设定了具体的第一阶段行动方案,主要有:(1)改变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料;(2)完善教学方法;(3)改进教学活动;(4)改进学生学业评价.3.4行动实施

本行动研究小组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范围内推行该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期半年.为了比较学生在实施行动研究前后的阅读成绩,课题小组在实施第一阶段方案前,对全校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首次阅读测验,试题采用2012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试题来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3.4.1 改变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料

Nuttall[4]提出了选择阅读材料的三个原则:合适程度(suitability)、可利用程度(exploita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考虑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是否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等,兼顾实用性和真实性.

3.4.2 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

课堂上,采取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语言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求教师将学生平时的单词背诵情况记入期末平时成绩,从而督促学生加强词汇的学习.提倡教师加强师生沟通,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向学生强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授课时,多介绍英美国家概况,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阅读的英文资料.我们还安排了教学效果良好的阅读课教师开设示范课,鼓励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并互相交流成功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业务水平.

3.4.3 改进学生学业评价

改变过去“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阅读课程教学中,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分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期末考试外,每学期要进行三次阶段测试并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针对所阅读的材料每月写一篇阅读札记,成绩记入本学期的平时成绩中.

3.5 第一阶段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修改行动策略和评估行动方案的成效,我们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课题组要求教师每两周以反思日志的形式记录两周来课堂教学的所见所感,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被要求建立自己的阅读学习档案,记录每周阅读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学生互评,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为检测项目实施半年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课题组成员选用2012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试题,试题难度与项目实施前进行的首次测试相当,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成绩已经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同时,阅读速度也有了提高,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考人数 及格人数 合格率第一阶段方案实施前 720 387 53.8%第一阶段方案实施后 720 627 87.1%

根据调研以及学生两次测试成绩,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效果如下:师生对第一阶段行动方案的效果基本认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已初步解决;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校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已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对阅读水平的要求,行动研究的实践证明实施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反思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我们发现还存在着如下问题:(1)对于新闻类、经济类等题材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2)课堂上师生互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理想.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6 第二阶段修订并改进方案

根据第一阶段行动研究方案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和改革进程中教师的反思,我们对新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3.6.1 加强阅读真实材料的力度

当代外语教学理论基本上都主张采用真实的材料,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所谓真实的材料,是指那些供英语为母语的人阅读的材料,而不是那些专门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编写的材料.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级下学期将大量真实的原版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课堂的训练素材,如:英文报纸、原版的英文期刊、外国作家的英文原著(难度适当的).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的英文时事政治的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6.2 继续加强生生互动

由于观察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还有所欠缺,课题小组成员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来建立互信合作的生生关系,从教师自身做起,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带动生生关系的良好构建.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互信合作的观念.其次,帮助学生建立互信合作的机制.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和自然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1人做组长,每次课堂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机制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学习习惯,增强生生合作和互动的观念与意识.

4 结语

通过实施行动研究,笔者发现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施行动研究的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理解一题的单项成绩较历年我校学生的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行动研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经过一年半的行动研究,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行动研究在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师专业进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的尝试使笔者更加坚信,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与学,及时地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好地朝着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1〕Lewin,K.1946.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 Soc.Issues 2(4):34-46.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施良方.中学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4〕Nut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new edition) [M].Oxford: Heinemann.1996.

G642

A

1673-260X(2014)03-0261-02

辽东学院2012年“大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及互动发展”教学改革项目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阅读教学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读英语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酷酷英语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