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融合发展
2014-07-10北京中天创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刘敏余春荣
·文|北京中天创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刘敏 余春荣
推进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融合发展
·文|北京中天创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刘敏 余春荣
卫星通信面临着技术和竞争替代的制约,然而中国的北斗卫星产业逐渐成熟,物联网的发展给卫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星应用的发展趋势如何?具体的切入机会是什么?作为卫星产业发展主导力量的电信运营商又该如何应对?
本文通过分析卫星产业发展的制约与机遇,确定卫星应用与电信业务融合发展是卫星产业的方向,位置服务是融合的具体切入机会。同时,位置服务个人应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应用大有可为。卫星产业应避免固封自守,通过合作与开放发展壮大。
一、卫星应用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按美国SIA(卫星产业协会)的业务划分,卫星产业分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四大领域,其中卫星服务按卫星应用进一步划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广播和卫星遥感。以下我们来分析卫星应用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1.在技术资源和竞争替代方面,中国卫星通信发展面临发展瓶颈
从技术资源来说,中国尚未建立自己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提供的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宽带服务都是代理国外的系统,在卫星通信发展中没有主动权,难以获得完备的通信安全机制。卫星带宽使用费和卫星转发器使用成本过高,同时,高成本必然带来高昂的通信费用,提高了用户门槛,导致用户数、用户使用量发展缓慢,技术资源导致的成本问题已成为制约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此外,整个行业跨越式发展对产业链中研制、生产和发射各个环节能力提出严峻考验,而光纤、3G、微波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导致对卫星通信的竞争替代作用大大加强,这导致卫星通信在传输网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下降,军队和政府客户对卫星通信的需求逐步减弱。卫星通信大多作为地面通信的延伸和补充,据中天创域市场调研,中国常态使用的卫星移动终端,主要在专业市场,其市场空间不及10万户,如果双模终端推出,个人消费市场启动,卫星移动终端也只有100万用户,相比近8亿的移动手机用户数,只是小众市场。
2.中国卫星应用领域发展面临的机遇:北斗和物联网
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尤为迅猛。据中天创域市场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业务市场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卫星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分别只有110亿和33亿人民币,二者之和仍远低于卫星导航业务市场规模。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卫星应用发展的机遇主要从4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国家新兴政策驱动,国家视卫星产业为国家战略。此外,国家对卫星及其应用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领域进行扶持,多个部委大力配合和推动卫星产业应用发展;
二是消费市场驱动力强,中国卫星广播消费市场规模上百亿元,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上千亿元,同时中国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终端用户飞速发展的数量也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庞大的消费者市场需求规模将拉动卫星应用飞速发展;
三是价值链的成熟,海事、舒拉亚等卫星系统提供商看好中国市场,有意向进行进一步拓展。同时北斗系统具备民用、商用的条件,北斗系统的成熟全面利好卫星产业链。此外,卫星广播/导航/通信/遥感价值链逐步成熟等都将促进卫星产业的发展;
四是卫星行业应用的驱动,M2M物联网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走向成熟,智慧城市建设、卫星导航数字城市、信息服务、物流领域发展迅速,各类行业应用也将大大推动卫星应用的发展。
3.单从市场规模分析,卫星产业需要在电信产业的价值链中寻求发展空间
卫星产业是电信产业和航天产业的交集,卫星产业大多为军方和政府服务,现在才逐渐商用和民用,所以卫星产业更靠近航天产业,更多地在航天产业的价值链中发展。然而,对比全球和中国的产业数据,电信产业的发展规模更大,发展机遇更多。
据美国SIA的数据发布,2013年,全球电信产业收入为5000亿美元,航天产业收入为320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总值为1952亿美元,占航天产业收入的60%,占电信产业的4%。航天产业不及电信产业的10%。相比航天产业,电信产业的市场规模更为可观,同时也意味着发展机遇更大。
卫星业务的发展,需要拓宽思路,在产业融合的大势中,延伸到电信产业的价值链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卫星和电信融合发展是方向
卫星应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增长迅速,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卫星产业价值,更好地促进卫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卫星业务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商业往来,未来卫星产业的发展方向值得讨论。
1.卫星应用是发展趋势,卫星应用与地面网结合更有生命力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在访谈中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等市场渗透率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车载、船载、机载的卫星应用、偏远地区的需求、应急,都是很明确的需求”,在需求的推动下,飞速发展的卫星产业需要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卫星产业必须融入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才有出路、才有生命力、才能不被边缘化,卫星行业在云计算中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卫星通信可以很轻易地完成广域覆盖”。
无独有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访谈中提到,“卫星被地面光纤替代是趋势,但地面建设跟不上的地方,卫星通信是很好的接入方式”,“卫星通信某些方面应该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可以交由市场化的工作代为运营。政府拿出政策去补贴这些运营企业,但是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缺位,使得现在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卫星通信的投入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卫星的用途偏向于公众服务,而公众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不能由企业来完成。因此,企业需要关注的是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而这则需要卫星业务切实与地面网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市场化。
国土资源部部长高级顾问方克定认为,卫星应用范围广泛,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领域的各行各业都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卫星跟海洋、测绘、地震、水利、国防、地质勘探均息息相关。可以按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条线是国务院政府应急体系,另一条线是商务部对外投资”。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研究,卫星产业的应用发展,都需要将卫星获得的数据信息与地面网融合,更加方便调用、存储和输出进而实现其价值。
从整体来看,各行各业专家对卫星产业发展的趋势的认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卫星应用与电信业务融合是趋势,卫星应用与地面网结合才能更有生命力。
2.电信产业格局:价值链上下游争抢产业核心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产业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链上下游纷纷争抢产业核心。
唯有在用户信息、合作网络和供需匹配上有所作为的企业才能成为电信2.0的产业核心,而这要求用户信息统一化、对外合作平台化、供需匹配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在电信2.0时代下,电信产业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产业核心不再是电信运营商,谁拥有用户信息、聚合平台和智能管道,才能成为产业链的核心,推动产业链发展。最为明显的要数OTT(over the top)业务,其中尤以腾讯的微信业务为最。腾讯微信用户的迅猛发展,导致电信运营商短信、话音业务的大量减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压力,腾讯通过聚合平台,抢夺了电信运营商的核心地位。
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入口,阿里巴巴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推“来往”抢占市场,抛开其成功与否、手段如何,这也足以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电信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2013年12月26日,国家工信部发放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确定为天音通信、浙江连连科技、乐语、华翔联信、京东、北纬通信、万网志成、迪信通、分享在线网络技术、话机世界数码连锁集团、巴士在线控股有限公司,共11家。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民营企业首次进入电信领域。虽然虚拟运营商作为转售企业,依托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来开展业务,但其可在购买通信服务后进行重新包装品牌,增加服务,丝毫不影响其成为电信产业核心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网络、业务、技术竞争发展到服务、创新与资源的竞争,竞争的主体从企业个体逐步向整个行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转变,竞争的范围也从行业内部竞争转变为跨产业的竞争。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竞争的演变
3.促进卫星与电信业务融合的主导力量
在推动与促进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融合的诸多力量中,行业协会和产业主管部门是促进融合的倡导者,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影响和推动其余力量,促进卫星与电信业务的融合;现阶段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庞大的用户群与品牌价值决定了其仍是电信业务与卫星业务融合的主导者;应用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和终端厂商是促进融合的参与者,在参与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的同时,推动着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融合。
三、位置服务是卫星与电信业务融合的切入机会
1.位置服务是卫星与电信业务融合的切入机会
(1)需求: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可观,北斗提供历史发展机遇
从需求角度来说,位置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几乎每个应用都需要调用位置数据,应用服务是建立在对位置服务的依赖上,因此,随时随地在线成为应用服务的必要条件。
2012年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规模为2.53亿,增长率为62.2%。地图和导航开始越来越多的承载内容和服务,成为发展O2O业务的重要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中国把北斗作为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内多个部委利用行政手段推广北斗应用,通过政府基金推动北斗产业进步和应用发展,目前北斗已成功发射16颗卫星,可以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精度在10m左右的导航服务,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交通运输部要求9示范省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都要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载终端;北斗导航已对北京全市范围内的1141个地质灾害点,完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后续将逐步拓展至全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交通、通信、电力、金融、气象、海洋、国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巨大的市场潜量,不论对卫星产业终端厂商还是通信运营商而言,都是一个机遇。
中国正在打造天地一体卫星综合信息服务,由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多家企业参与,真正的天地一体定位服务离不开地面网定位,北斗和CDMA相结合的定位服务可以解决室内室外覆盖、偏远地区通信等问题。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3G乃至4G通信网络的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天地一体化通信服务,实现多网融合,更好地在军用与民用的各行业、各领域提供服务。
(2)终端:车载终端、双模终端、智能终端的普及
从终端角度来看,在卫星市场上,车载导航与定位终端发展迅速,移动地图和汽车定位导航已基本普及至大部分私有车辆。除去这最大的一部分外,森林防火、地震救援、水利防汛等各行业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车等也是位置服务的一大用户群,全国各地应急指挥中心均有配备。除车载导航与定位终端外,野外勘探与科考通信、海上渔业应用、远洋运输等的手持定位与通讯终端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为了通信需要,位置服务的终端有时需要同时兼顾地面网络通信与卫星通信,双模终端应运而生。
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双模终端的技术成熟与应用,大大促进了位置服务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卫星与电信业务的融合。在电信市场上,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终端,也为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提供了条件。
(3)网络:GPS、北斗系统与3G/4G、WiFi网络的融合
网络互联方面,卫星市场上,美国的GPS定位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虽然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和不便,费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过随着中国北斗卫星的发射提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基本实现亚洲地区全覆盖,导航系统的功能与覆盖范围的逐步完善,国内卫星通信手段也更加健全和便捷,大大方便了卫星通信与位置服务的展开,同时定位、导航等位置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电信市场上,3G/4G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完善,同时宽带的普及、WiFi的大范围覆盖,大范围的高速网络覆盖极大的方便了位置服务从卫星数据转换为地面网内智能手机终端上用户可直接使用的数据,也为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提供了便利。
2.位置服务中,行业应用大有可为
在目前个人位置服务应用市场庞大,竞争也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行业应用大有可为。
中国的LBS市场蕴藏了巨大的商机,推动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融合的主导者通信运营商、参与者应用服务商、平台服务商、终端厂商都积极投入,大力推进位置服务以及应用。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为位置服务发展带来动力。近几年位置服务市场上,个人用户数量激增,需求快速增长,位置服务个人应用呈爆发式增长,各大企业纷纷推出互联网地图、手机地图、手机导航、移动社交定位共享、个人周边信息搜索服务,甚至包括旅游、商业、生活、天气预报等抢占市场,占领个人智能终端。其中,腾讯的微信业务、朋友圈定位、周边服务用户庞大;携程网、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根据用户智能终端的定位提供相应的旅行、查周边等生活服务也获得了巨大成功;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来往也有对移动智能终端位置服务的布局,此外,还有百度地图提供的周边服务、高德地图、行程导航等各类个人应用服务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目前在位置服务市场上,截至2012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LBS累计用户达到2.17亿,相对于上个季度增加19.2%。另有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6亿,智能手机保有量为3.6亿:LBS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为38.75%,LBS的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为60%。个人位置服务市场庞大,但同时各类应用竞争激烈,这部分红海市场进行大范围开拓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与此对应,位置服务的行业应用仍处于蓝海阶段,不仅市场空间大、发展迅速,同时行业应用目前较少或不完善,行业应用市场上的位置服务大有可为。科技部此前发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北斗技术应用将是一大热门,位置服务会更向深层次应用发展。目前我国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进程,位置服务在其中不可或缺,有大量的应用空间,是北斗技术应用中很好的切入口。
从各行业应用具体来说,首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交通系统管理是重点,目前城市交通系统压力越来越大,道路车流量太大而引起各种事故、堵塞等,甚至某一路段长时间无法通行;某些路段车辆过于频密而其他路段又过于稀疏,致使各类车辆运行不便。针对一系列交通问题,位置服务能够实时提供各路段车流量信息、拥堵情况,同时推荐最佳的行车路线,保证救援车辆、应急车辆能发挥应有作用,保证个人出行便利。同时,位置服务也方便公交系统对公交车辆的导引和调度、解决出租车辆的分布、客源分配等问题。
对企业来说,尤其是提供外勤服务、有外勤岗位的企业,外勤人员如销售员、业务员、签证员等的管理是一大难题。为了提供管理效率,规范外勤人员的工作与考核,提高企业外勤管理的效率,位置服务应用必不可少。通过位置服务行业应用,外勤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外勤人员的工作情况、行程和工作效率,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与规划。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外勤助手、外勤通等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虽然可以满足一定的需求,但应用的范围仍不是很广。
货运服务中,货物运输要求及时、准确、高效,随着位置服务、定位技术、网络的发展,运输公司、物流可以通过最佳路径和时间安排来进行精准运输,同时还可以随时跟踪货物位置和状态,确保货物的安全性与运输的快捷、及时,极大地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此外,危险品运输中,往往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如爆炸、泄露、中毒污染等,其后果严重。位置服务应用可以实现危险品跟踪、敏感区域、危险路段提示、自动报警等功能,将各类风险降至最低。
总体而言,位置服务市场上,行业应用是一片有待开拓的蓝海。
3.电信运营商在位置服务业务激战正酣,电信运营商需要面向应用服务商提供位置能力开放平台
位置服务业务市场空间巨大,电信运营商作为促进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融合的主导者,必然不可能放弃这巨大的市场、巨额的利润空间。三大运营商纷纷发力,到2012年,中国移动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各类位置服务用户已超4000万,年收入超2亿元。具体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
图2 电信运营商手机导航付费用户市场份额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逐步激烈的竞争,三大运营商该如何应对?
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仅仅是通过卫星定位导航,通过为组织或是个人提供一些应用、软件来开展位置服务业务的话,毫无疑问位置服务业务拓展的难度将会大大提高。
以中国电信为例,通过中国电信旗下各类业务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中国电信越来越意识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十分需要合作伙伴的介入。中国电信在这个市场中更重要的是发挥既有的通信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而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创造性工作可以交由各类AP/SI完成,两者通过这种结合达到为用户全面服务的目的,从而支撑并形成一大批带有“中国电信Inside”标志的信息化产品(业务),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发展模式。这就是能力开放平台。基于电信通讯能力,以更开放、更灵活的,自行开发配置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设想,让用户、开发者、运营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就是能力开放平台的宗旨。同样的,在位置服务业务上,中国电信同样也应该不直接做应用,二是通过建立能力开放平台,建立位置服务基础定位平台和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服务、开展业务,做卫星应用的平台提供商,这样才能更好地分配和利用资源,更好地开展位置服务业务,当然,也将带来更多的收入与利润。
中国电信的定位调度,打造面向政企客户的定位能力开发和标注定位调度产品,其能力开放平台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电信位置服务能力开放平台
位置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开放的位置能力不仅涉及地图、GIS、交通信息等产品应用共有能力开放,还包含各类基础定位能力开放,同时在开放位置能力时,还应建立合作伙伴接入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充分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
电信运营商面向应用服务商提供位置能力开放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卫星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融合,携手应用服务商、终端厂商等参与者,共同开拓巨大的位置服务市场,实现位置服务产业的共赢与发展。
四、合作开放是主旋律
北斗卫星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卫星产业发展的机遇,其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卫星与电信的融合。期待在产业融合的大势下,卫星应用能坚持合作开放,开拓创新,兴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