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必须破除利益藩篱
2014-07-10倧壑
倧壑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党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及延迟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退休”成了眼下老百姓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说,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分步延长到位。“假如退休年龄延长一岁需要经过两年时间,那么在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年只将退休年龄延长半岁,第二年再延长半岁,以此类推。”二是设“缓冲期”,不会立刻实施。“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
金维刚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就是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
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对年轻人就业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至700万人。“断崖”式的大幅度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必然使得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根据人社部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中国新增就业人口分别为1221万人和1266万人。“断崖”式的延迟退休每年将吃掉至少五成的新增就业岗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认为,现在,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总量已开始下降,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条件、就业条件,已经具备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
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还需要有政策条件。贡森坦言,公众之所以对“延迟退休”提出疑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缴费,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水平却非常高,而“一群不缴费的人,却让我们延迟退休,晚拿养老金”。“这从道义、法理上都说不过去”,贡森建议,国家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还应尽快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的并轨方案。“当然,消除‘双轨制,我们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但至少要拿出建设性的可执行方案,以表明政府的决心和诚意。”
《决定》中已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普通百姓,都公认“双轨制”长期存在,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消除双轨制应当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制度整体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所谓“消除双轨制”,就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也建立起与企业职工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采取同样的待遇计发办法,真正实现养老权益的平等。
郑秉文认为,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消除“双轨制”非常好的契机。顺应全国统筹的进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大幅降低缴费率,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公务员全部参加此次改革,全国城镇一个制度。
郑秉文说,消除“双轨制”的改革,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若因种种阻力再停滞,利益固化,改革将难再启动。
“渐进式延迟退休推进的同时,应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同时对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社保补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罗元文认为,延迟退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她也很赞同国内专家提出的每年延长一两个月退休的办法,让人们有个适应过程。同时养老金缴费年限延长,养老金替代率也应随之提高,或者通过企业年金给予补助,或者通过商业保险来给予补助。总之,缴费多了退休时领到的养老金也多了。这样,对参保者的利益影响不大,更有利于平稳过渡。
罗元文建议,国家应考虑给予生活困难群体一定的社保补贴,让他们在延迟退休的情况下,能减轻一些养老保险缴费的压力。
延迟退休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
延迟退休年龄关系到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因此,要想顺利推行这一政策,就必须谋求广泛的社会共识。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年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人,一是钱。钱是指养老金缺口,人是指劳动力缺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和担心的问题。
从很多研究来看,钱不是关键问题。虽然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巨大,2011年已经超过2.2万亿,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仍然大于支出,至少当期支付不存在问题。而且,三中全会决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也将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去养老金余额中很大部分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自我平衡能力差的问题。
人的问题也不是靠延迟退休就能解决的。虽然中国劳动力总人口从2013年开始从峰值下降,将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但是延迟退休,一方面对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力没有影响,因为他们没有正规的退休;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少原来通过退休让出来的工作岗位,影响年轻人就业。而且现在的老年劳动力教育水平普遍不如年轻劳动力,延迟退休只会让相当一部分老人进入既找不到好工作又没有养老金的困境。因此,真正解决劳动力问题,还得依靠提高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水平等长期策略。
这样看来,延迟退休年龄,并不是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也不能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在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预期寿命也在提高,如果退休年龄不变,就是工作年限在下降,而需要被抚养和赡养的年限在增加,代际公平挑战很大。所以,长期而言,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但显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西方国家,延迟退休年龄,历来是重要的政治议题和难题。无论钱的问题和人的问题是否存在,这个改革必然会影响不同代际人群的利益。犹记得,前几年相关部门只是提出要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就引起轩然大波。在中国正式就业和非正式就业势均力敌,退休制度多轨并行的就业制度下,不同人群利益变动所导致的社会矛盾会更大。延迟退休年龄,需要很大的政治魄力,更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
从解决利益矛盾的角度推测,推行这一政策不会很顺利,从三中全会决定的提法看,这一政策也不会很快推出。决定不仅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且对这一任务的要求是“研究”制定。
所以,不仅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渐进式的,政策的推出也是渐进式的。渐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需要更广泛的共识,而提出研究,开展讨论,本身就是在谋求共识,为政策创造条件。回头看看,今日之争议,是不是比两三年前的争议更理性?这也正是不断谋求共识的结果。
退休双轨制必须终结
著名专栏作家刘洪波撰文指出,延迟退休终于成为确定的方向。“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已经写入改革纲领性文件,延迟退休渐进式实现。虽然还只是“研究制定政策”,但延迟退休作为改革目标已经是毫无疑问了,渐进式只是操作性的考虑,减缓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延迟退休从话题的出现到落实为政策方向,经过了5年时间。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小步渐进,每3年延迟1岁,在2030年前将职工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2010年9月,这一话题再度升温,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2012年6月5日,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将在下半年启动政策研究。2013年6月,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思路已搁置,目前只是学术探讨。8月清华大学提出“正常退休但延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方案,“男做园丁女洗衣”的退休前景受到抨击。10月媒体报道,多部委闭门会诊养老制度顶层设计方案,达成共识。11月,改革纲领性文件正式表述“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争议是否达成社会共识是一个问题,但反复的讨论和争议对人们渐渐正视延迟退休这个重大转变,则有明显的作用,它是反复的喊话,使人不再对延迟退休感到不可思议、不敢想象,不再对这一问题感到突兀,甚至因预计到这一政策必然到来而形成心理准备。事项的议题化,能够使议题变得熟悉,使难以设想的变化成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图景。议题的熟悉化过程中,不免有抗拒,有争议,有很大的分歧,但围绕议题的讨论和争议,客观上成为舆论的测试、可接受度的测验,并且议题本身具有某种“倒逼作用”,议题作为“未来必然”而出现,从而完成了未来倒逼现在的功能。这在很多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行中曾经有过,现在再来一回,并不会令人陌生。
回头来看,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最后决定,其实跟5年前议题初次提出时人社部研究所透露的酝酿设想没有二致,“延迟退休,小步渐进”,那时就已经提出,时间表也有,2015年开始,2030年达成。延迟退休是目标,小步渐进是措施。此后的讨论,调子有急有徐,甚至还表示停顿,但“大势所趋”一直没有放弃,使“搁置”显得更像是在大众心理上进行的调控和节奏上进行的变化。
人社部研究人员再次出现在权威媒体上,解读延迟退休话题,“一是分步延长到位,……二是设‘缓冲期,不会立刻实施。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解读的意思是明白的,在学术研究上、部门认识上所说的“大势所趋”,经过改革纲领性文件的确认,已经不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可以讨论的将是怎样让“大势所趋”得以实现,实现的办法可以柔和一些,这就是“渐进式”、“分步”、“缓冲期”的意义。
养老金存在巨大的缺口,若无退休政策的改变,缺口还将扩大,这是“大势所趋”的硬道理。至于国际惯例等等,其实若不采行,是完全可以视之为国情差异的。然而,人社部又曾经一再表示养老金支付没有危机,甚至还有结余。媒体在分析缺口产生的原因时,则不断谈到政府责任和社保案。现在,这些讨论即使仍然可以进行,已经不再重要了,大势已经确立,只是人们还应该得到一个解释,人社部的养老金数据到底是什么。
其实,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退休双轨制。就像每当讨论起医疗问题,人们更加关注的也是双轨制一样。渐进实现延迟退休,对早先已经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了人生安排的人,影响将会减少,新晋工作的人,会根据新的政策去安排其人生计划。但即使如此,延迟退休对部分人是有利的,例如公务员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但对很多普通工人来说,延迟退休将使其支取养老金的时间推后,他们不能从加长劳动年限中得到任何利益。更重要的是,即使同样延迟了退休年龄,退休后获得的养老保障并不公平,公务员在享受退休工资,普通人则支取养老费,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人们对公平越来越敏感。延迟退休是不得不接受的结果,但问题并不只是普通人“跟自己比”是否影响巨大,而是跟别人比是否有相对公平的退休待遇。如果不能消除退休的双轨制,即使渐进式延迟退休也将难以减缓社会矛盾。延迟退休已经不可逆转,退休双轨制也必须终结,否则会形成“改谁的革”的疑问,那么破除利益藩篱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了。(据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华商晨报》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