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21林冬平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空间和方向将发生大的改变。高职院校要完善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和产业特色,培养符合大湾区中小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文章在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中,对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双轨制;“五维一体”;会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51-03
根据2019年猎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的
数据显示,中高端人才需求保持增长态势,在专业背景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金融、工商管理、会计[1]。大湾区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湾区各行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现状,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中小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空间较大,人才需求的方向也将发生大的改变。在此大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提升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大湾区中小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一、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会带来经贸格局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各方面都对会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构建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更好更快地与企业对接,更加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此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解决了学生所学与实践结合度不高、对市场适应性不强、学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系统性不够等问题,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质量,使其更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需求,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德国。德国“双轨制”教学模式体现了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办学,其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分析多侧重国外“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借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学实践的应用等方面。目前,国内对双轨制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如何创新这一模式的内涵、搭建人才培养体
系、形成高效的反馈机制,尚未形成共识。
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
“双轨”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五维一体”
是指从“顶层设计、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过程指导”5个要素入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通过5个核心要素进行建设,同时充分发挥5个要素的整体协同作用,产生整体的聚合效应,促进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三、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量不强
双轨制教学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师资力量。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而企业导师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将其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双轨制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探索、创新、改革,但其增加的工作量并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样,企业导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学的培训任务,在任职单位也没有获得职位上的激励或晋升优势[2]。因此,由于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整体师资力量不强。
(二)学校与企业沟通机制不健全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大多停留在表面,常因人事变动或细节问题而产生障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动态调整、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本应围绕企业需求而进行,但学校教育教学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且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产品生产、销售或服务等经营性活动,导致企业较少深度参与以上关键节点的建设。同时,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注重方向不一致,学校注重学生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教学的整体系统性与规范性要求高;而企业更注重人才培养的成果,对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实用性要求高。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需求把握不够深入,企业对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积极性不强,双方沟通机制尚不健全[3]。
(三)政府没有实质有效的制度政策引导企业参与
人才培养
“五维一体”是保障,其中顶层设计是难点,政府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文件多,具体推进政策少。我国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无法落实,问题也主要出在顶层设计层面,政府没有有效的制度政策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对校企合作缺乏具体指导,没有建立完善的校企沟通平台和渠道。同时,很多政策还停留在形式上,如校企合作后,产教融合企业的税收优惠等,政府层面缺乏具体的相关优惠政策做保障,这些都制约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
(四)综合素质型会计人才稀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被取代,未来需要的是分析型、管理型和综合素质型的会计人才。目前,基础型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分析型、管理型会计需求缺口大,综合素质型会计人才紧缺,行业更加需要高技能型人才,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湾区建设的特点: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区域经济合作升级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复合型会计人才、国际化会计人才、外貿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既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在大湾区建设和自贸区建设中,对外贸型人才的需求大,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目前具有外贸技能的跨专业综合会计人才特别稀缺。
四、完善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一)推行学校—企业“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模式增强会计专业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需求,从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师应既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针对高职院校整体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强的现状,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推行学校—企业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职院校应利用地域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教融合实践交流平台,增加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校企之间的沟通常态化[4]。高职院校应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扶持政策,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从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团队、实习实训等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切实发挥企业的咨询和支持作用,共建会计人才培养的合作共赢大平台。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区域经济资源优势,与大湾区内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与实践基地深入合作,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采用“双导师制”模式增强会计专业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校教师为第一导师(主导师),以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企业导师主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分析师、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人员担任[5]。第一导师(主导师)主要负责会计理论教学,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和开展符合实务导向要求的各种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丰富课堂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沙盘模拟、情景模拟、翻转课堂、整合性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培养了优秀师资,又引入和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大数据分析等学科背景的企业导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还增强了会计职业教育适应性。
(二)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从“五维一体”入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深度合作,推行学校—企业“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现实性或前瞻性的业务流程需求,开设和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模块,选修课和实践课从师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以战略思维、业财融合、数字智能为导向的教改研究和探索,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以重点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会计人才为目标,突出数字化、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从“顶层设计、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过程指导”5个要素入手,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畅通双方沟通机制,建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互利互惠合作机制。有政府层面具体的相关优惠政策做保障,学校与企业能够做到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
(三)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制下“五维一体”融入“双创”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多创新创业机会,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各种创新,又对会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会计专业特点,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打造“1+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有效构建集顶层设计、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过程指导“五维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培养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中小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需求的空间较大。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以重点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商业贸易行业中的专业会计人才为目标,突出数字化、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打造除会计通识课程以外,与产业相结合的会计实践课程,培养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商业贸易行业中的外贸会计:具备会计知识,又通晓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知识。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获得含金量较高的《外贸会计证书》(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颁发的证书)。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发程度最高、活力最强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6]。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进一步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未来会计行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倾向于有实操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型会计人才。
以推行学校—企业“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五维一体”入手培养为依托,推动“1+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将提升高职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综合实力和会计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总之,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需求,突出大湾区特色,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猎聘: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发展报告[DB/OL].(2019-04-15)[2021-04-20]. https://www.dx2025. com/archives/904.html.
[2] 高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209.
[3] 彭梅,谭泽荣,周声宇.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123.
[4] 李梓嫣,李丰盈,许力,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3):74.
[5] 谭旭红,章金霞.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36.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2021-04-20].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70836.htm.
编辑∕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1-04-22 修回日期:2021-05-20
作者简介:林冬平(1974—),女,廣东梅州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高级会计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需求”(2020WTSCX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