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民族本土文化

2014-07-09谢美銮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材处理课改民族文化

谢美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现今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文这一学科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几千年以来的的文化积淀,应该成为语文资源中最为密切的一部分。作为全国最大瑶族自治县的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瑶族本土文化资源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抛砖引玉,从“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横向联想”、“ 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纵向处理教材”、“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民族文化资源。

【关键词】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 民族文化 教材处理 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5-01

一、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横向联想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厚实积淀中提高语文素养。如果这种拓展又恰好是学生熟悉的文化,那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最大限度的激活课堂思维与资源。例如在职一年级的课文《边城》一文的教学中可作如下拓展:(一)文化名人的拓展。作者沈从文写活了湘西的山水风土人情,使得凤凰那片土地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胜地。同样在江华瑶族这片热土上也有人曾经描绘过这里的山水人情,那就是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如能将之对比教学,学生被自己熟悉的土地上熟悉的故事所吸引,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二)不同民族风俗的纵深比较。《边城》风俗趣味浓郁,特别是湘西土家族的婚俗令人印象深刻。那瑶族这一古老民族是否也会有着她历经千年积淀下来的特殊文化呢?教学拓展中可以将瑶族的对歌文化、三月三赶鸟节,留客礼节等等吸纳进来。这样的教材处理既厚实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又传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能这样拓展处理的课文还有很多,例如初中的《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安塞腰鼓》等课文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的将瑶族端午吃粽子、瑶族长鼓舞等民间文化纳入课程资源中来。总之,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教材和教参无法提供适合每个地方学生的实施方案。这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智慧,将学生熟悉的民族文化资源拓展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给他们的联想插上翅膀,从而能更容易更深的理解课文。这种智慧,不仅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不仅是把握语文的工具性更是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学生学语文的同时也传承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意义深远。

二、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纵向处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面。课堂改革的深入,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越来越强烈。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开发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 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文化组织”。校本研究正符合这一文件精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将瑶族文化资源纳入校本研究教材,既发挥了民族本土文化的优势又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瑶族为例可以将教材与校本研究作如下处理:职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伟人故居”和“踏春揽胜,领略融融春意”可以融合在一起。教师组织一次“江华故居游”的春游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又可以让他们了解本土名人的生活故事,激发他们以名人为榜样的斗志。第四单元“外国诗文”对于职高学生来说背景知识严重缺乏,以他们的知识底蕴很难欣赏外国诗文的美。所以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处理,外国诗与文各选一篇学习,然后由学生推荐本地区的名诗名篇供大家学习。这样的比较学习既有助于加深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热爱本国文化,本民族的文化,恰好符合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第五单元《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和《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两篇文章可以删去,改为对本土建筑的探究与欣赏。例如,让学生介绍瑶族“吊脚楼”的特点与优点。第六单元的“纵论中国传统文化”“楹联觅趣——感悟文化底蕴”,综合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功底和本土文化特点可以改为“我觉得有趣的瑶族文化”读书活动。这样的改动犹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生活化又语文化。总的来说,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处理一样,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教材中的知识“活起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教材内容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真正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指出:“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民族文化用以下几种角色走进课堂与学生较好:

1.启示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可以“抛砖引玉”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善于循循善诱的提问,通过提问解惑,升华问题。每个想象都需要一对翅膀,每片叶芽都需要一根茎来滋润,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巧提问,用熟悉的知识“抛砖引玉”。例如沈从文的《边城》这一课,仅读文本,对职高学生而言很容易只流薄于翠翠与傩送两兄弟的爱情解读,而忽略对其中文化、环境的解读。教师巧妙的设问——“如果把翠翠与傩送放在我们瑶族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你是翠翠或傩送会怎样处理感情问题?”学生讨论激烈,发言积极,教学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影视欣赏课

画面较于文字而言,它更直接的传情达意。画面与文字相结合更容易震撼人心。如初中《安塞的腰鼓》这一课,腰鼓对瑶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长鼓却是瑶族儿女都熟悉的,电视、文化广场、民间都可见。如果截录一段长鼓舞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带着“对比两种鼓的不同点与相近点”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职业高中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将民族影片拿来欣赏,学习沈从文的《翠翠》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让学生更直接鲜明的体会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多彩。

3.故事会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渊源流传的独特故事。那是生活智慧的结晶在代代相传,可以令学生身心受益。瑶族的故事有很多《赶鸟节》、《谷子的传说》、《瑶人的来历》、《秦言的传说》等等。每节课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开例行故事会,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4.活动课

“实践出真知”,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实践的机会,不仅能增加他们的阅历、检验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型。每年我们少数民族都有特殊的文化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巧妙运用这些活动。如江华瑶族美食节、盘王节、长鼓舞会等,我带学生去参观后,学生回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作都有激情。美食节后我以“我的 ——”为题让他们写作,结果平常不提笔的学生也会写作了,写出的内容令老师都获益匪浅。在学生的习作中我知道了制作柿饼的秘密。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但这要靠教师想办法去挖掘。活动课更容易挖掘出职高学生潜在的能力,很适合职高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得教师观与教师角色转变》高霞,杨明全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高中生网:http://www.gzs.cn/

猜你喜欢

教材处理课改民族文化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农村英语教学之我见
运用生活实例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教活阅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