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对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4-07-09刘新征
刘新征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对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今后提高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提供可考的依据。方法 将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胰腺炎患者分成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并对所有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胆源性胰腺炎组在r-GT、ALT、ALP、AST、DBIL 、TBIL指标上出现异常升高,且明显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组间比较χ?=25.97、17.23、20.26、8.41、36.43、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T、ALT、ALP、AST、DBIL 及TBIL生化指标在鉴别胆源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胰腺炎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检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81-02
胆源性胰腺炎的致病原因很多,比如胆道蛔虫、胆系感染、胆结石等。其中胆结石为主要致病原因[1]。在急性胰腺炎中,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率高于50%,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其它胰腺炎相比,胆源性胰腺炎有着比较特殊的发病机制,且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因此,明确的临床诊断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胆源性胰腺炎诊断上,虽然能通过内镜逆行造影和磁共振造影成像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胆源性胰腺炎诊断,但是仍然存在漏诊的情况,诊断准确率还有待提高[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胰腺炎患者按照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胆源性胰腺炎组(70例)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52例)。并排除有血液病、糖尿病、肺结核、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原发性肝病史的患者。对比两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体温,发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样,待血样自然凝固后进行离心处理,获取血清。使用日立7060全自动控制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检测。检测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试剂提供方为上海科华公司。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和比较。各项指标的阳性标准是:r-GT≥60IU/L、ALT≥40IU/L、ALP≥ 150、AST≥40IU/L、DBIL ≥6.8umol/L、TBIL≥24umol/L。
1.4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真实性与科学性,本次实验数据都由我院专业人员收集,并且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胆源性胰腺炎组在r-GT、ALT、ALP、AST、DBIL 、TBIL指标上出现异常升高,且例数明显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详见表2。
3讨论
胆源性胰腺炎(ABP)在医学理论上的定义是:结石向胆管远端移动造成了短时或一过性的梗阻,梗阻又诱发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继而导致胆汁向胰管逆流或胰管高压,最终造成胰腺急性炎症[3]。胆源性胰腺炎有着比较特殊的发病机制,且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及时且明确的临床诊断,之后才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首先确认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同时伴有胆管梗阻和胆道感染等病症,然后根据不同的合并症选择不同的急诊手段或将手术延期。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为:①具有多种比较明显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②经尿检发现尿淀粉酶已经超过正常值,经血检发现血淀粉酶已经超标。③经B超或CT显示胰腺有明显肿大、包膜水肿增厚、密度不均及胰周积液等状况。④将其它原因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排除。一般不将部分合并有胆结石疾病但又没有发生梗阻或胆道感染的病例纳入胆源性胰腺炎范畴[4-5]。
我们能从此次研究得出:在排除有血液病、糖尿病、肺结核、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原发性肝病史的患者且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体温无比较差异的情况下,胆源性胰腺炎组在血清生化指标值上出现异常升高,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呈明显差异,且各项值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r-GT、ALT、ALP、DBIL、TBIL五项的比较上,胆源性胰腺炎组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均为0.0000。因此可知:r-GT、ALT、ALP、AST、DBIL 及TBIL生化指标能比较良好的鉴别出胆源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胰腺炎。与樊斌,张家耀,张勇等人在《中国医药指南》中所持观点与上述观点一致[6]。
综上所述:目前,内镜逆行造影和磁共振造影成像等影像学手段无法避免胆源性胰腺炎的漏诊。采用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血清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正确率[7]。血清生化指标值得在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廷午,杨西鹏,张水军等.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177-178.
[2]杜慎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252.
[3]万红友,刘斌,季大国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1):201-202.
[4]石小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53-254.
[5]严华芳.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3,21(8):1652-1653,1654.
[6]樊斌,张家耀,张勇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2):349-350.
[7]林健群,洪建文,杨熙等.胆源性胰腺炎240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8):65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