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新课标卷为例谈用“语境法”应对高考阅读题
2014-07-09刘高太
刘高太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章。”说的是语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巧妙运用上下文语境,对于应对高考语文阅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用“语境法”应对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新课标卷第一大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一般是科技文,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甄别、筛选、提炼、概括的能力。命题以单项选择为主,设误的类型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颠倒时序、混淆是非等。考生在应试时,只需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地把题支的每个选项代入原文,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甄别、比对,与原文语境表达的意思一致的(形式可能不一样),就是符合原文意思的,或者说是正确的;与原文语境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即使形式很相似),也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B项“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有误,因为原文第四段对应语境信息是“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考生找到了这个信息语境,就能选对了。
二、用“语境法”应对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大多是现代人物传记,少数也有报告文学、新闻、访谈等体裁的。所命四道题,第一道题是多项选择题,赋分5分,选项涉及选文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其余三道题均为主观题,赋分分别为6分、6分、8分,考查点涉及传主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或成就贡献。这就需要考生在原文中找到命题信息的对应点,标划有效信息的对应区间,然后划分好有效信息的层次,最后利用语境进行提炼、概括、整合,形成答案要点,规范作答即可。
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第(2)题: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考生可以依据文本语境,在文本第一段找到卢作孚成为“中国船王”的有效信息区间,借助时间词语,对此进行层次划分,分别概括每层大意,就可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
三、用“语境法”应对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其中第一题是文言文阅读,选文一般是古代人物传记,突出人物的忠君、爱国、孝亲、诚信、廉洁、勤政等美好品质和优良传统。所命四道题,三道为选择题,赋分为每道3分,共9分;一道是翻译题,赋分10分。考查点涉及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信息的筛选与组合、对文意的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及文句翻译。这几道题的正确作答都得将题支选项代入文本语境,利用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对答案进行排除取舍,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把各个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语境验证的过程中,考生会发现D项中“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是“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弃它而离开。借助这个语境,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