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定位“需求”
2014-07-09
目前由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年会”在北京召开,与第一届以“聚焦绿色智慧,助力城市发展”为主题不同,本次大会各界专家、代表围绕“把脉城市需求”探讨如何“ 践行智慧之路”。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特定历史时刻交汇的产物,其建设是推进城市信息化、抢占竞争有利位置的主要抓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需求。当前,我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正式迈入“实践探索”阶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示范工程,为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城市建设的技术从数字化、网格化,已发展到今天的智慧化。然而,我国有数百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这些城市在资源禀赋、信息化发展水平、城市定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在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共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接城市的实际需求,而非对技术的盲目效仿和追逐,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像英文中,“SMART CITY”本意原指“聪明的”,并不是技术性形容词。
其次,我国在智慧城市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智慧城市普及面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管理方面,多头并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形成合力。此外,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先例,智慧城市建设缺乏规范标准,有些地方重建设轻应用,缺乏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会上指出,突出城市发展特色,立足城市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以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既能满足城市服务管理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征。
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需要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信息,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实施信息开放共享机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很容易解决,而核心问题是如何破解现有体制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心态。这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城市级信息共享交换体系,这包括共享交换平台、标准规范、组织机构、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使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制度化。以深化信息资源开放领域,完善无形资产的保护机制。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不能忽略,应该提前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与智慧城市同步实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过程中确保信息安全,这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健全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重视引进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安全管理。周子学在会上透露,工信部已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我国智慧城市有序发展的文件,目前已提交有关部门等待批准发布。下一步我国将明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发挥信息资源潜能,推进相关信息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