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管理的战略分析
2014-07-09原微
原微
(大庆市工商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163311)
在西方企业管理战略发展的潮流中,绿色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独具魅力与生命力的企业管理模式,该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广大企业及业界的认可,成为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伴随着西方绿色管理理念的传入、中国加入WTO后管理理念同世界的接轨、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环保责任感的凸显、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管理理念亦正在崛起,绿色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积极实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绿色管理的出发点,企业实行绿色管理是以实现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其前提是要逐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断地通过企业运营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它与传统的管理思想有着较大的差异,更注重对环境的考虑,因此,在企业中实施绿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绿色管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前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企业为追求利润,根本不关心对资源的消耗量及对环境污染程度。这种现实情况仅由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环境管制来解决,是不可能得到彻底控制的,也不能切实减少企业经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建立绿色管理机制将有利于企业主动调整与自然环境及资源的关系,使之由被监督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地以加强企业管理的方式尽可能实现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从根本上理顺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管理机制,企业消耗资源的数量及排放的废气及污染物必将会随之减少,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企业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
2.绿色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绿色、环保、低碳的呼声不断升高,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形成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我国企业只有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精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企业实行绿色管理,建立完善的绿色体系,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建立永续经营的生产观念,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双赢。
3.绿色管理是融入绿色消费浪潮的必要因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出现了新的一类消费群体,即绿色消费群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绿色消费”,从服装、野生蔬菜、保健食品到环保材料等。几乎所有的生活领域,都正在一步步被“绿色化”。毋庸置疑,势头正劲的绿色消费潮流必将对全球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绿色管理恰好顺应了绿色回归的消费浪潮。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企业只有顺应市场需要,率先开展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才能迎合公众的消费需要,不至于在竞争中失去受众。
二、企业推行绿色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绿色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这是目前实施绿色管理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起步较晚,体制不完善,在这种国情下要树立起企业绿色管理理念、建立绿色管理模式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随着国内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级政府已越来越认识到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高昂代价。而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法律体制不完善致使一些企业违规的成本较低,使得一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管理的主动性。国家目前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但是由于执法部门太多、权责不集中,很难实现统一监管;而环保法中没有规定环保部门的强制执行权,环保部门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权限很有限,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出现违规企业拖欠、拒交罚款的情况。
2.企业绿色管理意识淡薄,是绿色管理发展的内在困扰因素。由于一些企业不注重绿色管理,不肯对绿色设施及人员技术培训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对资金不足的企业来说更是投入甚少,企业不主动走出发展绿色管理的步伐,外在因素无论如何刺激,也收效甚微。企业管理方式与模式的转变,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必经的阵痛。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必然滞后于现实的需求。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绿色体系所需的巨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引起大多数企业产生抗性。这一点在资金匮乏、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企业缺乏绿色意识,在协调企业、环境、社会三者关系上处置不当。在许多已经实施或正在建立绿色管理的企业中,对绿色管理的理解偏颇,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经营管理上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未能实施全程控制。加之企业未意识到营造企业绿色文化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绿色文化的严重缺失给实施绿色管理增加了难度,总之,企业绿色意识淡薄,从内部严重阻碍了绿色管理的实现。
3.市场绿色需求动力不够,直接阻碍了企业选择绿色道路的积极性。我国国内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有限,目前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很有限,企业选择绿色道路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的绿色消费群体尚未形成规模,尤其农村消费者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其环保意识较弱,加之城乡信息的不对称性,很多农村消费者对使用一些产品对自身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认知不足。一些绿色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限制了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达标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很多国内企业因此而失去了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宏观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管理,营造绿色管理的良好环境。在我国绿色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要发挥好宏观监控作用,拟定绿色管理的宏观战略,进行积极的调控和引导,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策略,有效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抓经济建设与抓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制定环保政策。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在国家经济繁荣的同时,实现宜居、宜业的中国梦。另外,要大力支持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绿色管理。从法律的角度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但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还有待于继续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惯例,适时进行修订有关环保、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积极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法律与社会法律,规范绿色管理的市场规范。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必须对绿色产品实行严格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绿色产品的品质并实行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监管,真正给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之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改变经营理念,要真正地领悟到企业加大对环保投入并非是企业的累赘,而恰恰是企业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长期收益的前瞻性投资。如果切实树立了全面的绿色管理理念,把绿色环保意识自觉地植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不断创造企业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容。打造企业绿色文化,培育经营绿色理念。切实地把绿色管理融于企业生产经营中。这项工作确实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牵扯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企业绿色文化的营造,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要想在企业中实现绿色管理,就要从企业文化抓起,使员工能够认同绿色理念,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认识到经济发展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3.增强广大公众绿色环保意识,做大做强国内绿色消费市场。广大群众是企业经营收益的最终来源,如果群众和企业这两方面的绿色环保意识薄弱,企业的绿色管理就失去了原动力。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绿色教育,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各级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及企业经营负责人加大环境培训力度,提高其在行政管理及生产经营中的绿色意识,逐步带动广大群众和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立规、社会宣传等多种手段,大力普及绿色消费观念。当国内绿色消费群体日益壮大,成为消费群体的中间阶层时,企业管理必然会趋向于满足绿色消费人群的需求,企业推进绿色管理便拥有了广大的基础。
[1]孙永波.现代企业管理五大核心思想[J].商业研究,2009(5).
[2]李会云,邰祥云.绿色管理的理论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8(6).
[3]惠泰.绿色管理与传统管理之比较[J].卓达学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