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特色美食:甏肉干饭
2014-07-09钟颖
钟颖
甏,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顾名思义,就是盛放在甏中的肉;干饭,指米饭。
在山东济宁地区,随处可见这种做甏肉干饭的小店,也算是济宁的一个特色。我曾在清冷的冬夜被朋友拖去品尝这一小吃,远远地就看见小店招牌上24小时营业的字样,顿时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小店门面不大,里面却不小。店内摆着两口大锅,五花肉、海带卷、豆腐皮、鸡蛋、面筋、肉丸煨在酱红色的汤里,食物自然的香气溢满了整间屋子,让人垂涎欲滴。
店里的饭菜都是现成的,做好的食物放在盘子里,老板从厨房用土碗盛来两碗热米饭,问我们:“加不加汤?”朋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要加,米饭与肉汤可是绝配!”于是,一大勺浓郁的酱色肉汤浇下去,即便不佐以任何菜肴,这碗米饭也会瞬间变得喷香适口。
接下来,甏肉摆上桌,与晶莹剔透的米饭摆放在一起,真是相得益彰。在热气腾腾中,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甏肉色泽红亮,外观与东坡肉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块头比东坡肉壮硕了许多。瞅着那酱色的大肉块,人的食欲真的会被挑逗到极致。咬上一口,肥而不腻,口味单纯却美不胜收,尤其那厚厚的醇香让人无法抗拒。趁着热乎劲儿,眨眼间工夫,我和朋友吃得连汤都没剩下。
时至今日,每思及此,味蕾仍有些蠢蠢欲动。难怪当地朋友说:“到济宁不来一份甏肉干饭,实乃一大憾事。”
据介绍,甏肉干饭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是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漕运的兴起而出现的。它原是码头上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食物,属于十足典型的江湖快餐。到了明末清初,甏肉干饭开始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一些小商人以扁担挑着饭菜走街串巷,一头挑炭炉,一头挑饭,甏置于炭炉之上,此法既可节约炭火,又能使肉产生一种别样的风味。
一种吃食要想成为美食中的精品,靠的可不是嘴上功夫和“纸上谈兵”,需要的是真材实料和精工细作。甏肉干饭之所以好吃,关键就在于其工艺讲究、注重细节。
烹制用具必须选宜兴产的深型陶罐——甏,而不能用金属器皿。甏,是陶制的一种烧锅,比平常家里做饭用的锅要大许多,其口小腹大,是做甏肉干饭最重要的工具。肉和米,本是司空见惯的食材,但与甏联系起来,便化作一款充满奇幻的美食。
甏肉干饭所用之肉,必须是鲜嫩薄膘的五花肉。最佳标准为肥三瘦七,将之切成10厘米长、1厘米厚的肉块,再用细线捆扎好。
烹制时,火候至为讲究。要将肉块、鸡蛋、白笋丁或蒲菜头和八角、桂皮、草果、肉蔻、白芷等十几种香料一起入甏,木炭文火慢炖。原料在香浓的肉汤里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因此,成菜超级入味。
炖肉的同时,在另一个甏内蒸煮米饭。选用颗粒饱满的优质大米,煮前需经筛和簸两道工序,保证没有杂物。饭要蒸透,用水要适量,水多则黏,水少则干。
甏肉干饭,量大实在,很符合济宁人豪迈豁达的脾性。因此,至今风靡不衰。走在济宁城区,“甏肉干饭”的招牌随处可见,街头巷尾都能闻到甏肉干饭那扑鼻的香味。尤其是傍晚时分,运河边的大排档里,聚的人最多的摊档多是这甏肉干饭。
朴素实在的甏肉干饭,在我国诸多民间美食中并不起眼。但它始终秉承传统工艺,让每一个品尝到它的人能享受到真正的“饕餮”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