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2014-07-09石晓梅
石晓梅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书本和嘴“四位一体”,突出的特征是以静态描述为主。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则把多媒体引进了课堂,实现了声、像、图、文的统一,它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动态描述为主,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他们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特别是小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收到趣化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了三张投影片。讲课开始,先投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的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古诗《草》一文中“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我设计四幅投影,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第一副是绿野草原图,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幅满眼绿意、草浪翻滚的草原影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了“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仍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枯萎”的意思。第三幅是火烧草原图,熊熊烈火在无情的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让学生想象小草的根在哪里,学生很快就知道,大火无情的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的埋在地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掉,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是草原早春图,春暖花开,小草破土而出,顽强的从土中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展露着嫩绿的希望;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图和朗读相结合,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可见,将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学的效率大为改观。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众多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感知能力、朗读能力、记忆能力。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是非要计算机不可,投影仪、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是越复杂越好,能简单的就简单,挂图能解决的就不必用幻灯片。在教一年级《四个太阳》公开课时,我自己画了“春彩夏绿秋黄冬红” 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一样直观形象,还能多处使用——看颜色,感受颜色的含义,效果很好,受到大家的好评。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不能搞形式主义那样既浪费我们教师的时间,对学生学习也无益。我们应该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以真正达到“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目标。
【作者单位:亳州市谯城区青云分校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