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开放式美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14-07-08胡思静

考试周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开放式幼儿教育

胡思静

摘 要: 在美工活动中,如果忽视创作过程的体验,片面强调作品的效果,就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阻碍想象力的发挥、创造的天性。本文就创造开放式的美工环境、开放式的美工区域,运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实施开放式的评价,有利于幼儿愉悦地进行美术想象创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鼓励幼儿与教师对话、与同伴互动、与材料互动、与环境互动,体验制作过程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开放式 美工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的灵敏度、“想象创造”的灵敏度、“手”的灵敏度。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缺乏了解,造成美术活动存在两个误区。其一,传统的美术教学以幼儿掌握美术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视为被动的学习者,忽视创作过程的体验,片面强调作品的效果,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创造的天性。其二,改革美术教学,是走上另一个极端的自由性美术活动,只注重幼儿个性自由的发挥,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引导,使美术误入自流状态。其结果是由于幼儿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作基础,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加以表达,使幼儿逐步失去美术活动的兴趣。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创设开放式美工活动。所谓开放式,就是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环境;提供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各类操作材料;拓宽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空间;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思想的体验,反映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二、研究的内容:开放式美工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一)创造开放的美工活动环境

在美工区,既有绘画、泥工、纸工、综合制作的必备材料,又有各种辅助材料。所有的工具都摆放在活动柜上,幼儿可以按需要随意拿取。柜上有许多统一的筐,各种材料分门别类地摆放在筐中,幼儿一目了然。摆放美工材料的柜子将美工区巧妙地分为三块:泥工角、手工角和绘画角,足够的空间是美工活动的保障。

在美工活动中,幼儿没有固定的座位,可自由选择。鼓励幼儿自己决定在哪儿活动,和谁一起活动,用什么材料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除了专心自己的美工活动外,还可以欣赏别人的作品、与同伴交流,从而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意识,享受个性的自由快乐。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区域活动的材料如果不经常变化,材料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想操作的愿望,从而阻碍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

如在《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感知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简单的工具、材料,吸引幼儿参与到玩色游戏中。如彩色笔、棉签、印章等引导幼儿画手指画、棉签画、车轮画、染色游戏……不断变换绘画表现形式和方法,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充满新鲜感,有绘画的愿望。

又如在《我们的服饰》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服饰的半成品,还有各种废旧的报纸、广告纸、一次性塑料雨披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用不同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选择服饰图进行编织;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选择平面服饰图进行图案设计;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服饰。当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时,他们会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三)有效的指导

在开放式美工活动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尊重幼儿、鼓励探索、注重体验和创造。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美术活动的规律,根据幼儿的需要,创造开放的环境。鼓励探索:创造开放的美工活动环境,鼓励幼儿探索性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注重体验和创造:开放性的主题、启发性的语言、多样性的选择、支持性的指导,以此激活幼儿的联想、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1.活动前的指导

(1)先介绍,后开放。当活动区创设好后,我们往往先介绍后开放,即先将美工区域的学习内容与使用方法介绍给幼儿,让幼儿掌握材料和玩具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它们,然后再开放。

(2)定原则,建常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活动,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相反,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帮助幼儿建立活动规则,并促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因此,在美工区,一是利用环境暗示规则。如将各种操作材料一筐一筐有序地摆放在柜子上,告诉幼儿不同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不能随意乱放。二是鼓励幼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自己制订活动规则。有了这些自订的规则后,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会自觉地遵守。

2.活动过程的指导

(1)教师的适度指导。当幼儿活动时,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倾听、发现,要善于捕捉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的信息;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调整活动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需要。

如一次,孩子们正在活动区操作自己喜欢的材料,果果小朋友拿着条状的皱纸在编织,可当她将皱纸编织到中间时,一拉皱纸就断了,于是换了一条皱纸再次编织,编到中间又断了,这样反复几次后,我发现她对编织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找来了彩色卡纸……她发现彩色卡纸编织不仅不会断,反而色彩更漂亮,立即产生兴趣。果果的成功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关注,都纷纷加入编织活动中,美工区的展示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富有创意的作品。

(2)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在剪纸、折纸和装饰的活动中,当幼儿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自我学习后,我们把作品的制作过程用分步定格的方法展示出来。一改以往教师一步步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幼儿在多次的探索中,尝试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在此过程中能清楚地发现其难易程度所在,从而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合理地调整材料,适时地介入活动,给予引导性的帮助。在这样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致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

如在手工角,我用色彩鲜艳的彩纸折了一顶空军帽,并将其展示在墙上,空军帽的左边是制作空军帽的步骤图。“这是什么帽子?真漂亮。”高兴问道。“好像是飞行员的帽子。”笑笑说。“这旁边的是什么?”“好像是做这顶帽子的方法。”果果答道。于是孩子们找来纸,一边看步骤图,一边折了起来。不一会儿,高兴和笑笑就折好了,得意地戴在头上。而果果折到一半,发现自己折的和步骤图上有些不同,于是又拆掉重新折起来。这次她折得更仔细了,每折一步就抬头看一下步骤图,看看是否和步骤图上的一样。终于,她也完成了,戴在头上兴奋地跑来给我看她的成功。“真棒!你的小手真能干。”接着,她又跑回美工区,见还有小朋友没折好,就主动帮助他们。

在步骤图运用中,我们把握了三个原则:①步骤不宜太多,以简单为好,方便幼儿观察;②符号的出现一次不易太多,重在参与;③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介入。

(3)鼓励幼儿互帮互学。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又可以让孩子在区域中互帮互学,使孩子们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如在美术活动《多彩的啤酒桶》中,有些小朋友没能成功完成制作活动,为了让他们有继续练习的机会,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制作啤酒桶的材料,并让已经学会的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在这个教的过程中,幼儿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小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示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地解说,教师则根据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讲解。如当“小老师”拿起两只一次性杯子准备制作时,我问:“这两只杯子要怎样才能牢固地合在一起呢?”“小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先剪几条彩纸,粘上双面胶,然后将两只杯子合在一起,用彩纸一条一条将两只杯子粘住。”在“小老师”将两只杯子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我又问:“粘住以后再怎么做呢?”“再用彩纸……”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们手中的啤酒桶很快完成。

让孩子走上讲台,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幼儿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同伴,使双方收益,同时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能通过这样一种对话方式,在学习中发挥示范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的孩子在这种互动中敢于反驳、敢于创新,因为是同伴的示范,心里比较轻松,从中受到启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也得到激发。

(四)开放式的评价

1.情感评价

新《纲要》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使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流。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幼儿能否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童心童趣,幼儿是否乐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尤为重要。

2.弹性评价

在开放式的美工活动中,我们打破原有框架的束缚,把评价环节延后,把评价活动延后,我们的评价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形式多样。如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先相互欣赏、相互交流、自由评价,自由活动时间,幼儿经常会围在主题墙前指指点点,这时我便自然地加入他们的谈话,引导他们相互介绍作品,比较同伴的作品,讨论学习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无聊的等待,又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家长来接孩子时,倡导家长以赏识的方式参与评价,孩子也可以自己从主题墙上取下当天的作品带回家。幼儿总是希望在第一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同时还希望在第一时间与家人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研究的成效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平等、民主、真实、交流为基础的开放式美工活动为幼儿提供创造的平台。对孩子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对话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实现师生共同创造的意义;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互传信息,双方在对话中碰撞,在交流中启发,从而激发创造;孩子与材料的互动,美工材料的提供与幼儿的美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种材料使幼儿在解决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让材料与幼儿互动,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每一处环境的教育资源,让每一处环境都隐含着教育的意义。墙面布置虽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如果成了摆设,没有动态的教育作用,则肯定美中不足。我们的主题墙通过和谐的画面、相应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突出鲜明的主题,孩子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与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甘第尼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家雄,林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幼儿园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0(05).

猜你喜欢

开放式幼儿教育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关于小学作文开放式指导的思考
开放式公园绿化中常见问题与改善措施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