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

2014-07-08管毓春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教学

管毓春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领略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42-01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德育学科,对其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品德、态度甚至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生的品德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以下是笔者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兴趣是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好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在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分知识时,我就事先在网上搜集了几段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认真思考,并对其中主人公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一来,就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有利于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渐渐的认识思想品德,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不能在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而应是遵从课改的意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教师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例如,在教学《伸出你的手》一课时,我就先带着学生到当地的一些特殊学校去实践,组织学生与残疾人交流、帮助残疾人做事等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关爱他人收获的是幸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人还得讲究艺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对“关爱别人,幸福自己”“关爱是金”“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等知识感到疑惑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一些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教学效率得到保障。

三.积极引导学生“多动”

思想品德学科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有做不完的练习和作业。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作业少而忽略学生的“动”,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让学生将这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1引导学生动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2引导学生动口。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结合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动口。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只有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积极引导学生实践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特别是思想品德,它和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实践。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思想品德知识就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使他们彻底抛弃“思想品德只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教师、应付考试的无用科目”等不良想法的同时,更能使学生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真正的明白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思想品德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把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真正结合起来,发挥思想品德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朱明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初中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