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利保护与专利转化对策研究

2014-07-08刘璐LIULu

价值工程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专利成果

刘璐 LIU Lu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 21009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

1 国内外高校专利保护与转化现状

当前,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步上升,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逐年递增,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表明我国高校科研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很多高校纷纷设立大学科技园,凭借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在专利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研发成果未向专利部门申请专利,且被授予的专利转化率不到10%,特别是对接企业的专利成果转化举步维艰,大量专利被闲置,未发挥其作用,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别。如美国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科技发达大国,与其将各项发明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密切关系,较早从立法层面放松对专利申请的限制,简化专利申请与转化行政程序,改善高校、企业和联邦组织参与技术转移和专利转化为商品的活动。为了能够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成生产力,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研制职务技术成果范围、政府资助项目的成果归属和高校在技术转移中的角色三面的规定。在职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中,高校教师是否受雇从事发明的问题引发了较多的争议,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美国很多高校都制定了专利政策,明确约定教师发明所有权的所属。加州大学规定当高校职员在执行教学过程中或主要利用大学资源形成的专利或发明的所有权归属学校,而偶然使用大学资源或非执行教学职责中高校职员的专利属于发明者。当前美国大学并不直接从事专利技术的转化工作,而是在大学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申请专利和向企业发放专利实施许可。当前我国高校在转化和推广专利技术上可以从美国高校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如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一站式机构协调政府、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帮助高校科研人员对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认真评价和完善研究,帮其做好专利申报需要的文书,联系有需要使用专利技术的企业单位。

2 国内高校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现状原因分析

中国高校对专利保护和转化的意识觉醒晚,推广和产业化能力较薄弱。要提高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和专利转化率,必须对当前现状进行剖析。首先,我国高校对自身专利保护和转化不重视和认识不到位,评价科研项目和职称评审多以论文和专利的产量为指标,不重视专利的转化,没有认识到专利技术就是商品从而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其次,高校部分专利研发和申请没有迎合市场需求,没有抢占发明创造的制高点,技术超前,其成果短时间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被闲置且很多高校专利还处于实验阶段,不能转化为工业成果,企业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终止了专利转化。再次,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其中一个方面缺失或薄弱都可能导致专利转化的失败。高校在专利保护上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对于专利转化却无雄厚的实力,而对于前景不明的专利,很多企业不愿意承担专利转化失败的风险不愿意投入资金,特别是那些短期内无法见到效益的专利转化。最后,缺乏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的服务平台。当前高校专利基本上都各自为政,比较分散,没有专门化的交易市场,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依托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但仍然面临体制机制的局限,专利推广市场非常有限。

3 促进高校专利保护与专利转化的对策

3.1 建立高校专利激励机制 高校专利技术保护和研发的核心力量是发明者、设计者和技术开发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专利实施成功保证,因此要做好高校专利发明人员的激励机制。高校领导层应逐步提高对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专利的开发力度,改变了以往高校在专利生产和专利转化两条线的局面,逐步将专利生产和专利转化接轨,提高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在专利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高校要肯定发明者在专利转化成功后可得到一定比例的技术股份或利益抽成,肯定其智力成果的经济利益,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在高校专利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逐渐转变科研人员“重成果、重论文、轻专利”的意识,重视专利的现实可行性,将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纳入高校教员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将专利转化和科研联系在一起,使得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和成果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性,调动教师的研究热情。

3.2 加强高校专利培训宣传 高校在做好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工作中,必须加强专利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促进广大师生专利意识的觉醒,推动校内专利事业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教育,但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高校之间只能实现分层次进行知识产权教学活动。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偏重培养一批知识产权教育研究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在刚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讲知识产权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看专业情况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做好高校专利知识普及工作,培育高校专利氛围,另外应定期加强对在校教师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保护和转移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最大限度的保护高校无形资产。

3.3 完善高校专利管理制度与考核体系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办学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利管理制度,充分强调科研人员创造的热情,考虑专利拥有量和转化量,明确高校专利的归属权和使用转让权利。将专利战略研究与学校科技发展结合起来,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完善符合高校实际的专利制度,将学校的专利管理纳入科技管理体系。强化对高校已有的科技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实行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目标管理制度,将专利研发转化情况与考核挂钩,强化两者的关联度,改变过去仅以成果多少而不问成果转化能力决定职称晋升和待遇福利的情形,鼓励科研人员出专利,出可以转化为商品的好专利。

3.4 强化校企合作,建设专利转化平台 高校研发的若是政府科研项目,其发明专利多为具有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但是在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还有一段距离。高校要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技术难题进行规划,做到科研有的放矢,强化高校和企业的互利合作,让企业敢于拿出一部分资金进入高校研发领域提高专利实施的收益,加速专利转化。此外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专利转化平台,提高转化实施效率,提高专利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曝光率”,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形成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加强高校、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3.5 加强法制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在高校专利保护和转化制度制定中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建立健全高校在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方面的立法,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为高校科研、校企合作提供宽松环境,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弥补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软肋,突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

4 结语

中国高校的专利保护和专利转化工作在我国高校科技发展和国家技术进步中有重要作用,高校科研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国际,提高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快我国走上创新性国家的道路。

[1]刘璐,李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4(1).

[2]郭军杰,何梅等.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分析及其市场化[J].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2007(3).

[3]吕景胜.论企业工业产权保护与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2(5).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专利成果
专利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工大成果
发明与专利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