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金融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探讨

2014-07-08姚军YAOJun

价值工程 2014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金融教学模式

姚军 YAO Jun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632)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632,China)

0 引言

金融课程泛指金融类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金融行业各个层面,是金融业务知识的理论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指导金融业务的开展。面对社会上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专业教师肩负的重任。重视和探讨金融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变得迫在眉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采取有效的实践金融教学模式,培养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目前高校金融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融合,使金融的内涵不断扩大。电子银行、网上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新产品、新业务出现,丰富了金融专业内容。这要求金融专业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但是目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着陈旧的现象,金融课程内容僵化、落后。对于新兴金融产品的发展,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 教学实践环节疲软 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现在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上机实习方面,根据实习的内容不同选择不同实习地点。实习本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各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在进行着深度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即使学生有了实习的机会,其实习内容、方式都显得模式化、僵硬化、形式化。此外,部分高校为金融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软件更新不足,实操内容缺乏对社会上最新金融业务的补充。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过去式的模式和方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缺乏新意、缺乏实用性、缺乏实效性、缺乏创新性。

1.3 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金融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设计偏多。在课时限制的情况下,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学生在这种理论课的学习中难免会感到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活动的单调和无聊。加上学生们长期形成的在课堂上过度依赖于教师传统教学的讲授,置身为被动式的知识接受者角色,依赖性学习的惯性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也不被重视,教学中的沟通较少。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基于人才培养下的金融课程改革的实践

2.1 教学内容创新,大力提倡精品课程 对金融理论的深入学习,能构建起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金融专业精品课程可围绕金融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应结合课程的关键内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上给以落实。主讲教师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是实现精品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探究而深化了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讲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文本以及相关的资料,通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质疑问难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形成知识的图示,建构在自己的大脑中。

2.2 教学方式转变,突出应用性教学互动 教学方式决定教学效果。发展应用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金融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采取应用性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突破。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新地应用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这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开拓性的教学胆识,灵活应用教学大纲,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型教学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后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2.3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专业素养的提升 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方向而设置的,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办学目标。专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决定了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实践教学,以实训方式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有效将学校教学工作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学生最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实际工作的,这才是他们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也是体现价值的场所。实训教学可以采取我国商业银行业成熟的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使学生熟悉了解金融业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

3 金融学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3.1 课程培养方案的优化 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案应该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理念,注重职业规划的引导与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是教学优化的策略。学生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之后,拥有了知识的支撑,为其将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金融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也是金融实践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在课程培养方案之内。当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加强金融教学的培养方案优化是关键。

3.2 教师素质的优化 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教师的厚度就是教学的厚度,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生产力。主讲教师要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金融新内容、新知识的发展了如指掌,随时将金融新问题融合到教学中,增加这部分知识的权重比例,进一步创新金融理论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此外,当今金融专业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向微观金融作纵深推进,主讲教师善于运用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的传统学习方式,结合数学工具,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应该成为教学实践研究的代表。

3.3 课程活动的优化 金融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具有力量。课程活动的优化是教学优化的另一因素。而课程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战过程,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阶段,重视课程活动,就是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阶段,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理论知识才会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金融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1]金虎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升达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2]刘俊,孙从海,胡丁.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2).

[3]杜英娜,乔立娟,王文青,王秀芳.金融国际化环境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金融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P2P金融解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