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海参池塘养殖中应用对比试验

2014-07-08骆向萍张静刘园园

河北渔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微孔海参制剂

骆向萍+张静+刘园园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9

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进行大力推广的一项养殖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2012年起,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中央财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二年在兴城德林海参养殖场开展了海水池塘海参养殖有增氧设施与无增氧设施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徐大堡镇德林海参养殖场,场区的池塘条件及水温、盐度等指标均满足此次试验的需求。

1.2 试验基本设施

养殖池2个,均为2 hm2,一个池塘为对照池,只投放微生态制剂,不安装增氧设施;一个池塘为试验池,安装有增氧设施,同时也投放微生态制剂。2个池塘所投放的海参苗种规格、投苗量与投放密度及日常管理等都一致。

1.3 底部增氧设施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原理是利用空气压缩泵(如罗茨鼓风机或旋涡式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向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空气通过纳米管从池塘底部均匀地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排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以达到水体增氧目的。池塘底部微孔增氧也可以消除池塘化冰前后和高温季节池塘水质跃层(温度跃层、pH跃层、盐度跃层)现象;试验池在养殖过程中每1~2 d开增氧机一次,在早晨4:00-5:00之间充氧1 h左右;大雨后池塘水质由于淡水的注入出现水体分层现象,试验池塘在充气1 h后,上下水层盐度、溶解氧较接近,分层被打破。

1.4 微生态制剂的选择与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质不好又不能足量换水的养殖池塘可发挥较明显的作用,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改善底质和水质,还可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投放种类有EM菌及底改类等微生态制剂。生长旺季每半月投放一次;高温季节EM菌与底改类配合使用。

2 试验结果

2.1 两种养殖模式海参生长情况比较

本次试验的时间在2012年10月10日放苗至2013年10月25日起捕。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池平均体重为126 g,日增重0.40 g,成活率为48%;对照池平均体重为88.5 g,日增重0.30 g,成活率为35%。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池和对照池海参生长速度比较

平均

体重/g 天数

生长/d 日增重

/g 回捕率

/%

试验池 126 315 0.40 48%

对照池 88.5 295 0.30 35%

2.2 底部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有增氧与无增氧设施的情况下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存在差异。通过检测两池塘养殖水体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8月初养殖水体各项指标

充氧前(15:00) 充氧1 h后(16:00)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试验池 表层 24.5 8.00 22.50 5.15 24.8 7.61 24.64 5.30

底层 25.4 7.50 28.65 2.46 24.4 7.73 25.26 5.19

对照池 表层 24.5 7.98 22.39 5.19 24.5 8.10 22.5 5.37

底层 25.9 7.48 27.12 2.65 25.9 7.32 26.22 2.80

2.3 两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试验池塘于2013年10月25日起捕,共出达到商品规格海参3 900 kg,单产1 950 kg/hm2,平均规格8头/kg。当时我地区成商品海参市场价为100元/kg计算,产值为39万元。对照池的产量为2 550 kg,单产1 275 kg/hm2,规格平均112头/kg,产值为25.5万元。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见表3。

表3 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

试验面积

/hm2 苗种费

/万元 年折旧费

/万元 微孔增氧

费用/万元 人工费

/万元 微生态

制剂等/元 产量

/kg 产值

/万元 利润

/万元

试验池 2 7.3 3.5 0.95 1.2 735 3 900 39 26

对照池 2 7.3 3.5 - 1.2 735 2 550 25.5 13.4

3 分析与探讨

通过海参两种不同养殖模式效果对比试验,有增氧设施的养殖模式,增氧效果好,底层水体增氧能提高2~3 mg/L。另外海参的养殖产量高,个体大,成活率、商品海参的回捕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养殖方式。没有安装增氧设施的池塘水质、底质易老化,产量、个体、海参成活率等都低,特别是在雨后在有大量淡水注入时产生的水体分层现象对海参的生长影响较大,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如化皮等。

试验得知,有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由于能促进池塘海冰加速融化,因此海参的生长期可延长15~20 d。

底部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在增氧机开启时底层溶氧丰富,丰富的溶氧可以促进池塘底层有害物质的分解,有效改善底质和底部环境。切记冬季,特别是在池塘结冰期间不要开启增氧机,原因是分解的有害气体由于冰层没有化开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水质恶化。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我地区水产养殖中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 可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收稿日期:2014-02-17)

组 稿 声 明

近期发现有人冒用我刊名义通过QQ或在线投稿系统在网上收稿,并向作者收取高昂的论文发表费用。为保障作者权益,郑重声明,我刊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为我刊组稿,不负责为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作者投稿请直接发到电子信箱ZL5410@sina.com或hebyy1973@sina.com,并留下联系方式和详细地址。咨询电话0311-86044735。

《河北渔业》编辑部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9

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进行大力推广的一项养殖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2012年起,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中央财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二年在兴城德林海参养殖场开展了海水池塘海参养殖有增氧设施与无增氧设施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徐大堡镇德林海参养殖场,场区的池塘条件及水温、盐度等指标均满足此次试验的需求。

1.2 试验基本设施

养殖池2个,均为2 hm2,一个池塘为对照池,只投放微生态制剂,不安装增氧设施;一个池塘为试验池,安装有增氧设施,同时也投放微生态制剂。2个池塘所投放的海参苗种规格、投苗量与投放密度及日常管理等都一致。

1.3 底部增氧设施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原理是利用空气压缩泵(如罗茨鼓风机或旋涡式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向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空气通过纳米管从池塘底部均匀地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排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以达到水体增氧目的。池塘底部微孔增氧也可以消除池塘化冰前后和高温季节池塘水质跃层(温度跃层、pH跃层、盐度跃层)现象;试验池在养殖过程中每1~2 d开增氧机一次,在早晨4:00-5:00之间充氧1 h左右;大雨后池塘水质由于淡水的注入出现水体分层现象,试验池塘在充气1 h后,上下水层盐度、溶解氧较接近,分层被打破。

1.4 微生态制剂的选择与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质不好又不能足量换水的养殖池塘可发挥较明显的作用,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改善底质和水质,还可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投放种类有EM菌及底改类等微生态制剂。生长旺季每半月投放一次;高温季节EM菌与底改类配合使用。

2 试验结果

2.1 两种养殖模式海参生长情况比较

本次试验的时间在2012年10月10日放苗至2013年10月25日起捕。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池平均体重为126 g,日增重0.40 g,成活率为48%;对照池平均体重为88.5 g,日增重0.30 g,成活率为35%。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池和对照池海参生长速度比较

平均

体重/g 天数

生长/d 日增重

/g 回捕率

/%

试验池 126 315 0.40 48%

对照池 88.5 295 0.30 35%

2.2 底部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有增氧与无增氧设施的情况下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存在差异。通过检测两池塘养殖水体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8月初养殖水体各项指标

充氧前(15:00) 充氧1 h后(16:00)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试验池 表层 24.5 8.00 22.50 5.15 24.8 7.61 24.64 5.30

底层 25.4 7.50 28.65 2.46 24.4 7.73 25.26 5.19

对照池 表层 24.5 7.98 22.39 5.19 24.5 8.10 22.5 5.37

底层 25.9 7.48 27.12 2.65 25.9 7.32 26.22 2.80

2.3 两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试验池塘于2013年10月25日起捕,共出达到商品规格海参3 900 kg,单产1 950 kg/hm2,平均规格8头/kg。当时我地区成商品海参市场价为100元/kg计算,产值为39万元。对照池的产量为2 550 kg,单产1 275 kg/hm2,规格平均112头/kg,产值为25.5万元。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见表3。

表3 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

试验面积

/hm2 苗种费

/万元 年折旧费

/万元 微孔增氧

费用/万元 人工费

/万元 微生态

制剂等/元 产量

/kg 产值

/万元 利润

/万元

试验池 2 7.3 3.5 0.95 1.2 735 3 900 39 26

对照池 2 7.3 3.5 - 1.2 735 2 550 25.5 13.4

3 分析与探讨

通过海参两种不同养殖模式效果对比试验,有增氧设施的养殖模式,增氧效果好,底层水体增氧能提高2~3 mg/L。另外海参的养殖产量高,个体大,成活率、商品海参的回捕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养殖方式。没有安装增氧设施的池塘水质、底质易老化,产量、个体、海参成活率等都低,特别是在雨后在有大量淡水注入时产生的水体分层现象对海参的生长影响较大,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如化皮等。

试验得知,有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由于能促进池塘海冰加速融化,因此海参的生长期可延长15~20 d。

底部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在增氧机开启时底层溶氧丰富,丰富的溶氧可以促进池塘底层有害物质的分解,有效改善底质和底部环境。切记冬季,特别是在池塘结冰期间不要开启增氧机,原因是分解的有害气体由于冰层没有化开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水质恶化。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我地区水产养殖中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 可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收稿日期:2014-02-17)

组 稿 声 明

近期发现有人冒用我刊名义通过QQ或在线投稿系统在网上收稿,并向作者收取高昂的论文发表费用。为保障作者权益,郑重声明,我刊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为我刊组稿,不负责为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作者投稿请直接发到电子信箱ZL5410@sina.com或hebyy1973@sina.com,并留下联系方式和详细地址。咨询电话0311-86044735。

《河北渔业》编辑部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9

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进行大力推广的一项养殖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2012年起,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中央财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二年在兴城德林海参养殖场开展了海水池塘海参养殖有增氧设施与无增氧设施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徐大堡镇德林海参养殖场,场区的池塘条件及水温、盐度等指标均满足此次试验的需求。

1.2 试验基本设施

养殖池2个,均为2 hm2,一个池塘为对照池,只投放微生态制剂,不安装增氧设施;一个池塘为试验池,安装有增氧设施,同时也投放微生态制剂。2个池塘所投放的海参苗种规格、投苗量与投放密度及日常管理等都一致。

1.3 底部增氧设施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原理是利用空气压缩泵(如罗茨鼓风机或旋涡式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向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空气通过纳米管从池塘底部均匀地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排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以达到水体增氧目的。池塘底部微孔增氧也可以消除池塘化冰前后和高温季节池塘水质跃层(温度跃层、pH跃层、盐度跃层)现象;试验池在养殖过程中每1~2 d开增氧机一次,在早晨4:00-5:00之间充氧1 h左右;大雨后池塘水质由于淡水的注入出现水体分层现象,试验池塘在充气1 h后,上下水层盐度、溶解氧较接近,分层被打破。

1.4 微生态制剂的选择与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质不好又不能足量换水的养殖池塘可发挥较明显的作用,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改善底质和水质,还可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投放种类有EM菌及底改类等微生态制剂。生长旺季每半月投放一次;高温季节EM菌与底改类配合使用。

2 试验结果

2.1 两种养殖模式海参生长情况比较

本次试验的时间在2012年10月10日放苗至2013年10月25日起捕。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池平均体重为126 g,日增重0.40 g,成活率为48%;对照池平均体重为88.5 g,日增重0.30 g,成活率为35%。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池和对照池海参生长速度比较

平均

体重/g 天数

生长/d 日增重

/g 回捕率

/%

试验池 126 315 0.40 48%

对照池 88.5 295 0.30 35%

2.2 底部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有增氧与无增氧设施的情况下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存在差异。通过检测两池塘养殖水体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8月初养殖水体各项指标

充氧前(15:00) 充氧1 h后(16:00)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水温/℃ pH 盐度/‰ 溶解氧

/mg•L-1

试验池 表层 24.5 8.00 22.50 5.15 24.8 7.61 24.64 5.30

底层 25.4 7.50 28.65 2.46 24.4 7.73 25.26 5.19

对照池 表层 24.5 7.98 22.39 5.19 24.5 8.10 22.5 5.37

底层 25.9 7.48 27.12 2.65 25.9 7.32 26.22 2.80

2.3 两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试验池塘于2013年10月25日起捕,共出达到商品规格海参3 900 kg,单产1 950 kg/hm2,平均规格8头/kg。当时我地区成商品海参市场价为100元/kg计算,产值为39万元。对照池的产量为2 550 kg,单产1 275 kg/hm2,规格平均112头/kg,产值为25.5万元。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见表3。

表3 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海参经济效益比较

试验面积

/hm2 苗种费

/万元 年折旧费

/万元 微孔增氧

费用/万元 人工费

/万元 微生态

制剂等/元 产量

/kg 产值

/万元 利润

/万元

试验池 2 7.3 3.5 0.95 1.2 735 3 900 39 26

对照池 2 7.3 3.5 - 1.2 735 2 550 25.5 13.4

3 分析与探讨

通过海参两种不同养殖模式效果对比试验,有增氧设施的养殖模式,增氧效果好,底层水体增氧能提高2~3 mg/L。另外海参的养殖产量高,个体大,成活率、商品海参的回捕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养殖方式。没有安装增氧设施的池塘水质、底质易老化,产量、个体、海参成活率等都低,特别是在雨后在有大量淡水注入时产生的水体分层现象对海参的生长影响较大,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如化皮等。

试验得知,有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由于能促进池塘海冰加速融化,因此海参的生长期可延长15~20 d。

底部微孔增氧设施的海参池塘在增氧机开启时底层溶氧丰富,丰富的溶氧可以促进池塘底层有害物质的分解,有效改善底质和底部环境。切记冬季,特别是在池塘结冰期间不要开启增氧机,原因是分解的有害气体由于冰层没有化开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水质恶化。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我地区水产养殖中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 可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收稿日期:2014-02-17)

组 稿 声 明

近期发现有人冒用我刊名义通过QQ或在线投稿系统在网上收稿,并向作者收取高昂的论文发表费用。为保障作者权益,郑重声明,我刊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为我刊组稿,不负责为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作者投稿请直接发到电子信箱ZL5410@sina.com或hebyy1973@sina.com,并留下联系方式和详细地址。咨询电话0311-86044735。

《河北渔业》编辑部

猜你喜欢

微孔海参制剂
感谢海参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CJ/T 263—2018水处理用刚玉微孔曝气器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微细电火花微孔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池塘微孔纳米增氧技术应用
改良小切口手术根治腋臭72例疗效观察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