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一头热”的难题
2014-07-07牛保顺侯运来
牛保顺 侯运来
摘 要: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积极性。为此,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和回报;中职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三方共同努力,实现校企“两头热”。
关键词:中职院校 校企合作 “一头热”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很多学校和企业已有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然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努力打开渠道,而企业却遮遮掩掩,不愿合作,最终使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突破这种局面呢?
一、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原因
(一)企业方面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大多数实习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而且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工伤事故,谁来负责?相关医疗费用谁来赔偿?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维修费用谁来承担?产品报废了,谁来付成本费?实习结束后,优秀的学生另谋他就,留下来的表现平平,企业有何回报?上面这一切,目前都由企业承担,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所以企业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增加成本开支,增大管理难度,影响生产效益,是一件投入大、回报小,而且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感到校企合作是企业的负担。所以,在实际合作中,企业不可能把校企合作列入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工作實施中。
另外,企业还担心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企业已有员工进行培训,结果学成之后,却出现人才外流,所以不肯在培训教育上投入太多。而当前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企业能够相对从容地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培养新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不如“挖角”抢人才,算下来,高薪“挖角”反而更能节省成本。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不积极。
(二)学校方面
中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不能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自身魅力不足,很难吸引企业前来合作。另外,课程设置的控制权在学校,而学校与企业又缺乏良好的沟通,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动向的认识,课程设置不能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对接,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市场变化,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企业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才中职院校又不能及时培养。再者,即便是中职院校东奔西跑,找到了合作企业,也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企业定期接纳学校大规模的学生进厂实习,学生却对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感,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只是把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使用,学生到企业实习只能做一些熟练和打杂的工作,无法学到真正的技术,导致学生不服从企业管理,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甚至找各种理由逃避实习,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由此可见,由于学校自身原因,很难吸引企业积极主动地前来合作。
(三)政府方面
虽然中央政府、教育部已经出台一系列引导、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但这些政策都停留在宏观层面。地方政府没有制定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实施细则;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调动和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致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政策保障。
二、如何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局面
通过对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原因分析,我们找到病根,接下来就要寻找医治病根的良策,以改变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局面。
(一)政府方面
地方政府应制定推进当地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一套约束保障机制,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好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教学管理、劳动管理和违规违纪管理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建立一套利益补偿机制,明确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相关优惠政策,赋予合作企业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利用学校资源对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这样给企业以利益激励,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一套监督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应成立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财政部门、经贸委及行业协会等参与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并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对校企合作的评估督导工作。对校企双方的利益在政策规定下进行协调,为中职教育构建优质的实习实训平台、广泛的学生就业平台和持续的产业发展平台。评估双方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对地方、区域经济的贡献力度。通过工商评级等手段,监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作为,督促其取得具体业绩,并以实际业绩为依据,对其进行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层次,使企业得到应有的回报。这里面要包括企业接受多少学生实习并支付多少合理报酬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支付多少报酬可以认定为是合理报酬,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一般是多少等。这样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励和监督,建立一整套针对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
职业教育应当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打造深受企业欢迎的、熟练可用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以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课程改革满足了企业需求,校企合作自然顺利开展。
同时,中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双师型”教师既真正具备较高深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既指导学生实训,又参与企业新技术攻关,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成为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校教师队伍魅力。
在校企合作中,作为主导方的学校,不能只局限学生实习、推荐就业,而必须首先把企业的利益和回报考虑进去,使校企合作变为一种互利互赢、风险共担的行为,实现无缝衔接,这样校企合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另外,带队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积极协助企业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从专业和行业的角度给学生以引导,起到企业和学校、企业和学生、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减轻企业对学生的管理负担,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企业方面
企业应立足长远,更新观念,提高認识。企业应该意识到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储备优秀技术人才,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打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上台阶、上档次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要建立一套“造得出,留得住”的人才机制,既要培养人才,又要留住人才。在政策的有力保障下,企业应该消除顾虑,把职业教育和培训看做一种长远投资,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与学校一道担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总之,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有效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和回报,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互利互赢,激励企业参与合作;中职院校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魅力,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前来合作;企业要更新观念,以战略眼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储备人才、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三方共同努力,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盛国荣.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安:西北大学,2008.
[2]朱建.大力推进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3]黄佑.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11).
[4]李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