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之初探

2014-07-07林海燕

考试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案例教学策略

林海燕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倡导“真实、朴实、扎实”,强调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其眼光在于追求有效的生物教学,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作者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究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抛砖引玉,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策略 案例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简而言之,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不同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较之教学模式,有更大的灵活性,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中是如何应用教学策略的。

一、情境教学策略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在教学活动中,我曾经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进行教学,但发现这样往往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情境教学却能改变这一困境。得当的情境把生涩的生物知识溶解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另一方面,拉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案例:必修Ⅰ模块“细胞分化”的教学。

新课伊始,采用多媒体课件,借助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让学生体会分化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形象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这比照本宣科地背诵书本上的分化概念更行之有效。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联系生活,把细胞分化比喻成社会分工,旨让学生体会分化后细胞结构功能都有所改变,但其本质遗传物质未变,类似社会分工,通过与现实的联系及多媒体的视音频功能,共同创设逼真、吸引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整个课堂气氛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生动活泼。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教材更抽象、概括和综合,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通俗地说就是找“共鸣”,即从已备的知识经验出发理解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我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有着深刻感触。

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摇 ?摇?摇蛋白质》的教学。

对于这节内容,我总觉得无从下手,特别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每次讲解这一知识点,总有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疑惑:似乎对我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曾经使用多媒体辅助,但收效甚微,回顾之前失败的经验,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法为学生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相关、一种共鸣。于是我想到项链的制作过程与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把蛋白质比喻成珍珠项链,把肽键比拟成珍珠之间的连线,之后我改进方法,让学生扮演氨基酸,用互相牵手的过程代表其脱水缩合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感知与新知识产生共鸣。当然先行组织者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教学前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选择的“先行者”要恰当适宜。

三、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遁之于无形。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将其穿插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塞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有当学生出现“愤悱”并提出求教要求时,教师才实施启发。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资料分析“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

当题目抛出来后,学生无从下手,都在思考到底用什么知识解答?这时我把握学生“愤悱”的时机,提问:“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并及时让学生回忆作答——主动运输,接着提醒:“那这题与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是否有关联?”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待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请学生作答,学生仍然没有思路,我继续引导:“主动运输的特点是?”学生作答:“能量与载体。”这时候很多学生茅塞顿开,我请学生回答:“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有关:水稻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多,而番茄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少。”这是我课堂中的一个片段,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当然使用启发策略时教师应把握启发的度及提出问题的时机和学生的状态,使启发真正行之有效。

四、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案例: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教学

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式复制;创设问题情境,逐渐缩小探究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随后让学生分为三组,利用三个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再与真实实验结果比较,得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最后进行整合与应用,及时进行习题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如DNA复制n次后最后形成几个子代DNA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明确学习任务,适当给予指导,并对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千万不要为了“自主”而“六神无主”,使整个课堂成为一盘散沙。

五、动机教学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影响对知识的汲取。因此,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教学重点所在。

案例:植物向光性现象的教学

课堂中首先向学生展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黄山的迎客松),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提问:“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随着知识的讲解,学生逐渐明确向光性的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时及时进行课堂训练,以各种处理后的胚芽鞘为实例,让学生判断其生长状况,学生十分踊跃,答题正确率很高,这时对学生加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内驱力,在课堂中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喜欢学习,乐在其中。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尝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驾驭它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但没有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另一方面面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应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参考手册.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