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政治教学的土壤

2014-07-07孔丽娟

考试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陶行知政治课理论

孔丽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许多主张,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感化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极为深远。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大:大量的教学内容以填鸭方式“填进”学生脑中,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压力和倦怠感。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要有知识的高度,又要具备人生的高度。政治教学该怎样进行才更有效,是目前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政治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将政治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原。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工作中努力地学习着,积累着,而这种经历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并领悟出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而政治课教学则更要以生活为基础,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谈起政治教学许多人会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认为政治教学就是背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这是对政治教学的误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更新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政治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陶行知说:“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教科书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现象、揭露生活本质、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其知识不是教条,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生活,因此政治教学应该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将政治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实例解读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事半功倍。

所以,政治教学生活化就要求我们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挑选出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添校本教材,作为对现行教材的补充。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后,学生便能轻松愉悦地学习,其能动性、主体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将生活实践知识化

长期以来,政治课缺乏吸引力,枯燥无味,原因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让学生记一些枯燥的理论。处于社会变革时代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异意识强,对于空洞的说教和脱离现实的照本宣科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说:“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长叶开花结实的是真知灼见。”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能真知的收获”。政治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让学生行动起来,把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知识的魅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生活中挖掘出知识。

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尤其是在讲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教师应放开手脚,大胆地将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及现象搬进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例如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学生都有所接触和了解,也非常关注这一重大事件。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就可以掌握。学《政治生活》时,只要提一下重大事件,学生就懂了,不需要过多讲解。这就是将生活知识化,随时随地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把生活中出现的事上升到理论高度,透过生活学知识。老师所要做的,只是提示学生把这些上升到理论高度即可。还可以利用晨会时间开设“焦点访谈”,将学生看到的时事新闻、好人好事、社会现象等内容通过学生的口描述给大家听,让学生听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聊聊自己的想法。老师再帮助总结,知识就这样被掌握。

三、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是“教学合一”。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教者学者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真学。他特别强调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作用。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也就是说,生活法亦即教育法,要让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将“做”放在第一位,体现了陶老先生推崇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陶行知先生还对“教学合一”下了定义:“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陶行知先生实质上把教师对业务追求、业务提高、业务进取心划定为教学合一。只有教师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知识。政治的教学有着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一个政治教师不能就政治教政治,而要学会以教育的眼光打量教学,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引领学生步入生活的殿堂,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势必要求政治教师从自身角度努力拔高,用积累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教育对象,把教育当学问做,将各教育对象融为一体。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对于教学任务中某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可以交给学生备课、做课件、乃至上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将课堂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教学做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将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立足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知、反思、探究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它改变了某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意识,驱使他们“探出脑袋、伸长脖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剖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这样学生的思想才会逐渐深刻,人生态度才会更积极,社会责任感才会不断增强。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性。它要求学科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要把获得知识的过程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实践;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并把“做”的特征非常明显的研究性学习引入学校课程领域,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陶行知上述的生活教育理论所表达的思想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高中政治学要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立足社会生活,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爱上政治课。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贴近生活,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你会发现政治课堂不再古板,不再枯燥乏味,政治理论不再晦涩难懂,政治课形象、立体起来,学生慢慢地爱上政治课。

总之,生活是政治教学的土壤。政治教师应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教政治,让学生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政治,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政治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政治教学打造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陶行知政治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