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4-07-07何亚兰

考试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创新能力

何亚兰

摘 要: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文章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下列四个特性:自由活泼的民主性;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质疑、解疑的互动性;学以致用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民主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 互动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其结果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竞争力。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教学要体现自由活泼的民主性

人类的创新活动需要逻辑性思维,但在关键阶段,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非常逻辑性思维,即一种违背常规的思维方法,表现为突发、跳跃而严密、逻辑的直线思维方式。如思考问题时瞬间产生的不相干事物之间的联系、顿悟。

思维的求异性表现为标新立异,不落俗套,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方案;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从多个角度思考,提出多种解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罗·迦费·因格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提到的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的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的乒乓球游戏机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

培养学生思维的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品质,需要民主环境和民主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消除专制的教育气氛,改变把教师、教材当做“真理”的旧观念,还学生以自由;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建议权,让学生自由选择教育,自由支配时间与空间;教师主动征求教学建议,民主公正地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隐私等。其次允许学生对教师、教材质疑问难,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特别要改变教师“独占课堂”的现象,因为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会在这种专制的教学氛围中被扼杀。

比如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再现“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铜钱”两个动作;教《沁园春·雪》时,通过对诗歌的朗诵,让学生在脑中再现不同的美丽的北国风光;教《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通过诗歌表现的形象,画出一幅幅《游子思乡图》。

二、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必须为教师所关注,在关注的同时要求教师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切,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与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会同时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如教《背影》时,我就注意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对比分析,体会作者之所以被父亲买桔子的背影感动得“泪很快流了下来”,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以前的“聪明”正是没有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同样是父亲,作者从不理解到理解,就是他对人生的感悟过程,正是有了这种感悟,才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写得如此感人之深,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至爱亲情的作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要体现质疑、解疑的互动性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认识人类已有文化,从而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具有基于人类认识的重复而创新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此过程中贯彻尝试创新,即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结论性教学为教师设疑、激疑,学生解疑、尝试创新的探究性教学。教学过程的重点不在于结论性知识的传授、接受、理解和掌握,而在于通过激疑、质疑、解疑活动的展开,发现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创新活动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基本阶段。

由此可见,激疑、质疑和解疑是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问题意识是尝试的先决条件。问题意识来自于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求源,引起探索的欲望。解放学生、不束缚学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

如教《落花生》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落花生那种外表平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还要让学生明白苹果、桃子、石榴那种既有外表美又很实用的特点,是很可取的。又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文章结尾用“大约”与“的确”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词判断孔乙己的生死,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最后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学生从迷信、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研究事物,认识真理。问题解决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目标,巧妙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的思路,相机引导问题的展开,使学生在阅读、观察、操作中质疑、解疑、尝试创新。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还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四、教学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实践性

人的一生中,学校占据三分之一的时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成长中的言行、思想及行动。缺少实际能力,只会纸上谈兵,是创造不出新事物的。赵括缺乏实际带兵作战经验,纵有满腹兵书兵法,只能战败。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实际有用的理论。《孙子兵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方式,因此,教学不注重实践,就失去了真正含义,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这一点,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才会产生出成果,才会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周期性,这一切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当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之后,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体现教育本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者创造性地传播知识,受教育者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受教育者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并以此为动力,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创新能力。

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可是这个时候却是同学们学业最繁忙之际。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之余的快乐,同时也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起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实践调查端午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端午节想到的知识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在学生调查研究三周后,我开始准备成果汇报活动的相关事项,由个人(或活动小组)提交自己的活动汇报形式,然后班级文娱委员根据汇报形式编排成一个活动汇报节目单。学生分别就端午节的传说、我了解的端午节知识、关于端午节的风俗、关于端午的诗词歌谣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同学们在这次综合学习活动中,既兴奋又自豪,参加汇报活动积极踊跃,丝毫看不出平时的害羞和扭捏,让我对他们的表现刮目相看。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始终。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是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01:22-23.

[3]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0.

[4]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0.

[5]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0.

[6]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8,初版本.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