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自信 有必要从容
2014-07-07詹得雄
詹得雄
现在全球各地的人普遍感到,世界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多变时期。
鉴于我国已被普遍视为“老二”,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我的回答是:一要自信,二要从容。
中国并非盲目自信
这种自信至少有以下三个依据:
第一,中国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经得起风浪。
中华文明5000年来从未中断,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美国人傅高义1991年写了一本题为《四小龙:工业化在东亚的伸展》的书,分析为什么儒家文化圈的这四小龙可以兴起。他归纳了四点:1.有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精英管理政府;2.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科举);3.弘扬集体主义精神;4.自力更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个人奋斗精神。
后来,傅高义也从这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的原因,他表述的“工业化的新儒家”令西方人耳目一新。且不论他的分析是否都有道理,至少可以相信,中国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只要有合适的阳光雨露,是可以焕发青春的,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
第二,学习西方,但不必跪拜西方。
其实,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比西方强,从思想、制度到道德理念,中国一直是优秀的,只是近几百年,由于闭关锁国,错失了工业革命这班车,中国才落后了。这一点西方人看得很清楚。约翰·霍布森2004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用十分翔实的资料论证认为,现代西方文明,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其核心的技术、核心价值观主要起源于东方,主要起源于中国。
西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等人,曾十分赞赏中国的文明与治理,尤其是科举制度。如此看来,西方学东方,东方学西方,只要平等相待,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第三,我们成绩斐然,更没有理由自卑。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摘掉了两顶帽子,第一顶是“东亚病夫”,第二顶是“一盘散沙”。我们仍要牢牢记住这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灭亡。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有人企图改写历史,但不管如何变着法子涂涂抹抹,都改变不了一个铁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洗耻辱站起来了,强起来了,富起来了!
形势复杂仍须谨慎
基于以上三条理由,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往前走。但是,由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充满很多不确定性,“行成于思,毁于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并不少见。
我们难以把握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前途如何?
西方的左翼人士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相信:在全球社会剧变的当今时代,我们正见证资本主义的最后表演。虽然有许许多多人认为“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但迄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模式可以全面替代资本主义。而面对乱局的民众往往喜欢风格强硬的领导人,这将带来什么结果还是个未知数。这些变动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冷静观察。
第二,民主的前途如何?
从表面上看,西方是很“民主”的,群众想上街就上街,想抗议就抗议。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讲良治,不讲协商和妥协,很可能“民主反被民主误”,或者一小撮政客利用人民的不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值得我们警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坚定又从容地进行。
第三,世界经济的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长处是善于调动个人积极性,说白了就是鼓励个人发财致富。它的毛病是,如果只知个人发财,想不到别人的利益,想不到社会的责任,就会带来对立。贫富差距太大,动乱便会接踵而至。虽然这一轮金融和经济危机已有复苏迹象,但西方的老毛病不除,不知何时又会陷入危机。现在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应对上述局面,这对我们来讲还很陌生,所以,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第四,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比西方高尚,但形成风气非一朝一夕之功。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是个人主义,这容易使人想到:我能挣大钱,有钱就有了一切。这种想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但也带来祸害。而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是既要充分发扬个人的积极性,又要自觉地想到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争光。这要求我们锲而不舍地下功夫,十分耐心地推进。
第五,国际政治格局正在深刻变化,必须从容应对。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防部长哈格尔到亚洲想拉拢一些国家对付中国。其实那些国家一面对中国心存疑惧,一面又对美国三心二意,我们完全可以耐心地把它们争取过来或让双方都过得去。我们现在确有一手好牌,但还是要谨慎出牌,切忌图一时之快。我们应有一个信念:只要我们强大,不主动惹事,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对我们没有大碍,放一放以待时机。
当今世界总的来讲物质较丰富,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可以称是盛世;但各地动乱不断,又可以说是乱世。我们正在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时间在我们这边,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建立起一个富强和谐的社会,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应是当下我们最合适的心态。
(摘自2014年5月9日《参考消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