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对教材的内在要求

2014-07-07马卫强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

摘要:任何一本教材都来源于课程,又服务与课程。教材开发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本教材要开发成什么样,要取决于课程的需要。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典型的课程模式,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材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特点,重点提出了教材建设途径生态化、指导优先原则与构建优先原则的融合化、体系构建的立体化以及内容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等对教材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 教材 内在要求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亦称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一种典型课程模式,是按照人的认知心理顺序,将知识分解融入到工作任务之中,基于工作过程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的。课程基本的要求涵盖三个方面,即工作過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以及知识内容的工作过程性,也可以说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实施中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对实施课程所需的教材,则有着与其它课程一样的共性要求,更有着其特定的要求。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材至少有如下要求。

1 教材建设途径生态化

无论是其他课程的教材还是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教材的建设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内容的选择和知识的图、文等表达形式理解为一门课程教材的建设的全部。应当首先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教材建设”这一工程,要在其应有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及相关规律和原理框架内开展,即教材建设的生态化。

1.1 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教材建设需要教育理念、政策、制度规范、信息资源等的环境,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介入,需要出教材成果;从微观的角度,教材的编写中也要充分考虑教学场合、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的特征等因素等所构成的教育生态结构的基础。

1.2 职业教育倡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中要贯彻“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一主线,将教材建设置于外部环境(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规范环境(文化、科技、语言文字、民族、伦理道德、哲学、民主与法制、社会风气习俗、宗教信仰、艺术、体育等环境。)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构成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研究解决教材建设的问题。

1.3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强调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能性,职业素养的高端性,就业去向的基层性。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生态的内在功能,同样也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材建设应当遵循的功能和目标。

1.4 建材的内容覆盖面宽窄、知识深浅、形态多寡、理论与实践比例高低、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弱等,是“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的研究对象,也是教材生态化建设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的问题。

1.5 教材应当以过程载体的形式存在,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并通过创设项目、情境、案例等把“教、学、做”的环节融合起来,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花盆效应”。

1.6 教材的建设要使得教材存在完整多元的教育节律:预习、听课(或实验)、复习是一种教育节律,教、学、做、思也是一种教育节律;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升级考、毕业考等各层级考试环节的设定也是教材所体现的教育节律。在教材的设计要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机制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会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材教学功能融合化

教材作为工具和载体对教与学有着“指导”和“建构”两项既对立又互补的功能。教材的指导性功能,具有三重作用:一是基于指导、描述和解释意义的“教”,体现教师的主动性;二是基于复制、再现和接受意义的“学”,体现学生的从动性;三是基于系统、目标和知识意义的“境”,情境模糊存在。教材的建构性功能,也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体现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体现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学科体系下的传统课程教材,其意义更侧重于“指导”,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首先需要的则是具有强大建构主义特征的教材。但是,卓有成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求建构与指导之间的平衡,实现指导性原则与建构性原则的融合。这是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 教材体系构建立体化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教材体系构建立体化,这里是指广义教材系统化的建设,就是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包括:从产品表现形式看,可以有印刷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具体包括文字教材、工作页、教学辅导、电子教案、助教助学课件、素材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工具软件、教学支撑环境等。从存储与传递媒介看,主要有纸质印刷、录像带、录音带、CD/VCD、DVD、U盘、硬盘、网络服务器等。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开发的具有真实情境的课程,因此其教材需要立体化的构建以克服传统教材形式的单一,提供课程所需的综合性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建设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同时,应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提高其适用性,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4 教材内容工学一体化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是一种具有自身明显特征的课程模式,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其特殊的教学需要。它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经验性、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在教材内容的序化上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也即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态度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遵循如下思路:

4.1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其教材的内容要包含工作过程的六个要素(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教材内容的排序要遵循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決策、实施、控制、评价反馈)。

4.2 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题。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教材应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题进行设计。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是课程任务的分解,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完整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一课程的立体化教材的不同形态构成都必须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习性任务为主题来选择与序化内容的,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立体化教材应当具备这样的特征。

4.3 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内容是由工作过程步骤和工作过程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工学内容,它不直接展示给学习者,而是通过创造学习者与环境、与自己、与他人对话的情境(合作学习),使学习者成为情境中的主体,学习处理人与物、人与将来、人与人的问题,从而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教材是课程实现的载体与手段,它依赖于课程又服务于课程。实现建设思路、建设途径的生态化,指导优先原则与构建优先原则的融合化、体系构建的立体化以及内容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是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对教材的主要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军.我国教育观念中的教育生态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

[4]赵志群.促进有效学习的课业与课业设计[J].职教论坛,2008.

[5]李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业学习包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黄荣怀,郭芳.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08.

[7]解利,汪颖.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优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卫强(1974-),男,天津人,实训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