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考
2014-07-07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推广站
□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推广站
万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考
□陈义明/万源市太平镇农技推广站
万源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得天独厚的富硒地质孕育了潜力巨大的富硒产业。万源农业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方面没办法和其他县(市)相比,但万源的天然富硒资源、农产品的多样性是其他县(市)没法相比的。富硒资源是万源市最具特色的资源,富硒农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市产业。多种地貌,西、南部多桌状方山、台地,东、北部多为深切割单斜山,地域差异明显,较为适宜不同作物生长繁衍,形成了植物的多样性。
1 基本概况
目前,万源市有耕地3.14万hm2,农村劳动力资源数28.34万人。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699万元,比2012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5130元,较上年同比增收711元,增长16.1%。万源市耕地兼有深丘、低中高山
2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万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坚持“全面规划、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茶叶、马铃薯、食用菌、高山蔬菜、中药材、魔芋、特色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2.1 茶叶产业
万源市是“四川富硒名茶之乡”、“中国富硒茶之都”、全国无公害富硒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四川茶叶十大重点基地县和川东北富硒保健茶发展的核心基地县。万源市有茶叶基地乡镇48个,重点基地乡镇30个,“一乡一业”特色基地乡镇3个,“一村一品”特色村50个,茶园总面积达1.33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近0.67万hm2。有茶叶加工企业20家,其中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家,通过茶叶生产许可认证企业11家,建立清洁化富硒茶加工厂100余座,建成了川东北最先进的5条清洁化生产线,拥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1000余台(套),基本上实现了茶叶加工清洁化、机械化。茶叶基地建设、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都有较为成熟的专业技术。已开发产品有雀舌、毛峰、毛尖、炒青、烘青系列富硒绿茶。2013年富硒茶总产量达到4150t,产值达4.2亿元,其中名优茶2100t,名优率50.6%,农户人均茶产业增收460元。
2.2 马铃薯产业
万源山区旱地面积较大,有72%以上的旱地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冷凉,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汉源市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67万hm2,产量40万t。万源是川东北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每年向外销售种薯15万t以上。万源生态条件好,种薯纯,品质优,口感独特,已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2.3 食用菌产业
万源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食用菌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发展蘑菇、银耳等的人工栽培,后逐步发展起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人工栽培。
2.4 中药材产业
全市地道中药材品种资源1200余种,尤以皮桔、萼贝、天麻、黄莲、黄柏、银杏、杜仲、木瓜、柴胡、大力子、何首乌、党参等驰名。现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50余个品种。
2.5 魔芋产业
万源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全市魔芋常年种植面积在0.17万hm2左右,产量在5万 t以上,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到0.23万hm2以上,产量达到7万 t之多。万源魔芋品种资源丰富,品质好,其中花魔芋、白魔芋为地方优良品种,万源花魔芋在199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法定魔芋品种。
另外,高山蔬菜、特晚熟青脆李等具有时间错季优势,近年来面积逐步增加,发展势头良好。
3 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1 农业基础条件差
受土地自然条件制约。万源是典型的大山区,山高坡陡,土地零散,分包到户时又是好中差搭配,土地更加零散,很不利于统一规划、规模生产。受交通条件制约。通村路崎岖狭窄,时通时不通,交通运输较为落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差,一些地方水利设施基础较差且年久失修,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0%,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设施农业不发达,滴灌、喷灌、温室、机耕、机收等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力度较弱,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
3.2 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缺乏信誉,品牌杂乱,有很多产品没有商标。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导致无序竞争。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3.3 生产经营管理落后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龙头企业得不到服务的指导。
3.4 资金投入不足
万源是山区贫困县(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政资金投入太少,为此需要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投资企业根据山区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优势,在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3.5 市场信息缺乏
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3.6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万源市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加工率、商品率、优质率较低;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实力不强,无法有效联结企业和农户;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集贸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全,无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信息不灵,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
4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万源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4.1 市场的需求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4.2 资源优势
一是生物物种优势。万源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二是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条件良好,这是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势所在。三是空间优势。典型的山地地貌,具有多种类型的立体农业气候。特别有利于大力发展茶叶、马铃薯、反季节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而随着出川高速公路和贯通,也更有利于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4.3 政策优势
国家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必将给万源市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近年来,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各种惠农政策将为万源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空间。
5 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特色高效相结合
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5.2 适度规模生产经营
根据地理、气候、动植物特点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发展一个产业要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5.3 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5.4 发展农业产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相集合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即增收和增产。着力培养新型现代化绿色农业基地和宜游乡村产业基地。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村落民居水平;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抓好市场供给需求。
5.5 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农民技术、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增加科技含量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必须多途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协调相关部门多渠道搭建农民培训平台,聘请专家顾问,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基地建设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联办基地或将基地建成教学示范基地。二是健全乡镇农技服务站,建立村级专业服务站点,以新型农民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培训,培训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农民。三是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搭建农村科技、信息、市场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山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帮助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推进。四是建立和完善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八大体系。五是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