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07胡竹元方伟英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金华321000
胡竹元 应 瑛 方伟英 徐 俊 徐 斌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金华321000
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胡竹元 应 瑛 方伟英 徐 俊 徐 斌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金华3210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1]。骨质疏松症因其病情隐匿、危害严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POP的好发体质,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POP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来自2009年1月—2010年3月本院体检中心受试者进行调查,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POP患者241例为骨质疏松组,男57例,女184例,年龄40~82岁,平均(50.95±2.56)岁;骨密度正常者447名为正常组,男103名,女344名,年龄40~80岁,平均(49.53±2.80)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用T值(T-Score)表示,即T≥-1.0为正常,-2.5<T<-1.0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
1.3纳入、排除标准 ①女性年龄≥40岁,男性≥48岁;②愿意接受调查受试者;③排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合作者以及引起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其他疾病(如甲亢、慢性肾衰竭、神经性厌食等)的受试者。
1.4体质分类标准 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的中医体质六分法分成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晄质六类[3],体质赋值:否=0,是=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赋值:正常组=0,病例组=1。
1.5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四诊进行资料收集,按照匡调元教授的中医体质六分法对患者进行体质诊断。
1.6骨密度检测 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2~L4的骨密度。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意义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以a=0.05为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
2 结 果
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体质分布特点 两组人群在体质类型构成比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倾向于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见表1。
表1 两组体质构成比比较 例(%)
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因素的Logisic回归分析 为找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以是否患骨质疏松为因变量,以中医6种体质类型(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晄质)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各自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体质有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按回归系数为正值时OR>1,其相应的自变量为疾病的危险因素[4-5],得出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体质,据OR值的排列顺序可推断燥红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最大;同时。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值时OR值<1,说明自变量为疾病的保护体质[4-5],OR值<1的自变量有正常质,根据专业知识可知,正常质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体质。见表2。
表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体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6-8]。因此,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探讨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是全面认识疾病,整体把握疾病的前提。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组和正常组两组人群体质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倾向于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也就是说具有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的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这一结果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基本一致,即以肝脾肾亏、气血不足为本,以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为标。《黄帝内经》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水不胜火,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人至老年肾气渐衰,肾精虚少,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脆弱无力,形成骨质疏松。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相关的肾虚证型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临床研究表明,患者除了表现为肾阳虚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现为肾阴虚证[9-11],有报道高达82%的比例[12]。随着肾精衰少,元气不足,元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血液运行迟缓,脉络瘀滞不通,导致气虚血瘀。瘀血是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血瘀日久致虚,相互为患,亦成为其致病因素。而一旦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水谷精微得不到散布,不仅脏腑因濡养不足而衰弱,骨髓也因此不得充润,骨骼失养,发为骨痿。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骨痛的原因,主要是骨小梁微骨折,这种骨折不可避免的会损伤血络,导致骨内瘀血,加重骨质疏松[13]。张亚军等[4-5]通过对22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38例非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血瘀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相对重要;平和质为其保护因素。这与本课题所表明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体质基本是一致的。本课题中燥红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最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样本量的大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地域环境因素、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燥红质、迟冷质、晦涩质,其中以燥红质者最为多见。因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重视患者体质分析,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可更好地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1]罗树君,曾荣,胡资兵.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15.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试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4):220-227.
[3]匡调元.中国体质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6.
[4]张亚军,毕力夫,王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4):296-298.
[5]张亚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7]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8]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9]王力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2,22(1):25-25.
[10]鞠华,许秀芳,岳端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13-214.
[11]王宗辉,翟献斌,苏睿.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6,18(8):9-11.
[12]赵咏芳,张戈,史万忠,等.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13]李跃华,薛李,赵芳芳,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与骨折的分析[C].世界中联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10(5):309-316.
修回日期:2014-05-07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