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作用

2014-07-07崔玉玲赵维燕段熙明王丹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敬老院团体辅导

王 平 吉 峰 崔玉玲 赵维燕 段熙明 王丹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都比预期的增长更快,标志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将日益显现[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社会关注和重视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们的精神健康与生活幸福也应给予高度重视。普查数据表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生活幸福的突出问题,在老龄化社会中,这种影响必将更加显著[2]。中国的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对于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干预策略相关研究较为欠缺。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支持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临床实践也证明,团体心理干预对于减轻孤独感[3],改善抑郁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4]。本文调查老年人孤独感,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他们的孤独感问题进行干预,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济宁市人民公园、某敬老院及周边农村选取240名老年人调查其孤独感现状(各人口统计学变量见表2)。考虑到被试的流失情况等相关因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者为常住敬老院的老人,并按照以下标准筛选:①有交往与沟通的愿望;②身体较健康,无明显言语表达和运动障碍;③能按时参加每次辅导。30人入选,随机抽取15人为实验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其余15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研究者担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领导者。

1.2 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集中式辅导,采用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设计好辅导的程序,按照计划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团体目标是帮助成员更好的了解自我和对方;培养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培养成员之间的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每周1~2次,历时4周。对照组则处于常态,不参加团体辅导。辅导前后分别测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数据。

1.2.1 工具 ①孤独量表(UCLA)第三版[5]:采用Russell等人编制的,测量被试当前体验到的孤独感程度。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用4级频度评分(从不、很少、有时、一直),分别记1~4分。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越高。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该量表是肖水源等心理卫生工作者在借鉴国外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编制的。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的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客观支持(个体所接受到的实际支持),主观支持(个体所能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反映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包括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和参加活动的情况)3个分量表,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 ~0.940,重测信度为 0.920。

1.2.2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根据研究,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是是多方面的,如人际交往技巧、自我效能感[7]、社会支持[8]、认知方式[9]、人格特征[10]等。根据以往研究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11],我们设计了老年人孤独感团体辅导的5个单元(见表1),目的是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增强社交自信,矫正不良认知,改善情绪问题,增强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中主要使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疗法,采用团体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分享自己的体验。

表1 团体活动设计

2 结果

2.1 老年人孤独感分析 见表2。敬老院老人、无配偶、65岁以上、小学及以下文化、无信仰的老年人的孤独水平高于居住在城市和农村、有配偶、60~65岁、初中以上文化、有信仰的老人。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老年人孤独感差异比较(±s)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老年人孤独感差异比较(±s)

F/t P性 别 男 119 34.87 ±8.478 t=-0.927 0.变 量 组别 n x±s 355女 121 35.93 ±9.080居住地 城市 87 29.63±4.703 F=107.357 0.000农村 91 34.35 ±6.887敬老院 62 45.05 ±7.580婚姻状况 无配偶 113 38.12±9.604 t=4.628 0.000有配偶 127 32.99 ±7.205年龄(岁) 60 ~65 63 32.48 ±7.861 t=-3.137 0.002 65以上 177 36.45±8.880受教育程度 ≤小学 14138.10±8.891 F=23.293 0.000初中 66 33.23 ±7.638≥ 高中 33 28.24±4.161信仰 无 147 40.20 ±7.215 t=15.994 0.000有 93 27.82 ±4.780

2.2 团体辅导前后老年人孤独感得分比较 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孤独感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团体辅导前得分差异显著。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的孤独感得分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辅导前后孤独感得分比较(±s)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辅导前后孤独感得分比较(±s)

t P实验组 50.80 ±2.678 43.80 ±2.455 7.462 0.组 别 辅导前 辅导后000对照组 50.87 ±2.615 51.20 ±2.848 -0.385 0.723 t-0.069 -8.205 P 0.945 0.000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见表4。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提高,并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辅导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辅导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注:*P <0.05,**P <0.01

t实验组 对照组224主观支持 8.93 ±2.154 12.73 ±2.154 -4.832** 9.60 ±1.595 9.13 ±1.506 0.824 -0.964 5.306**支持利用度 3.53 ±1.125 5.93 ±1.387 -5.204** 3.20 ± .561 3.27 ±.594 -0.316 1.027 6.846**总 分 16.07 ±2.576 24.13 ±2.446 -8.795** 17.27 ±2.086 17.00 ±2.171 0.343 -1.402 8.448变 量 辅导前① 辅导后② t 辅导前③ 辅导后④ t ①③ ②④客观支持 3.60 ±1.920 5.47 ±2.848 -0.385* 4.47 ±1.959 4.60 ±2.063 -0.181 -1.224 1.**

3 讨论

3.1 老年人孤独感基本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孤独感水平最高,其次是农村老人,城市老人的孤独感水平最低。在调查中了解到,敬老院老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由于护理人员有限,他们主要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与老人交流颇少。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很少外出,这直接导致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单调。再加上初入公寓的老人心理上很难适应,这使得许多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大大提高。单身老人同非单身老人相比,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了伴侣的关心、支持和照顾,遇到困难时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这可能是他们孤独感水平较高的原因。而年龄大的老年人因为身体等原因较少外出,缺乏同其他老人交流、活动,导致他们的孤独感水平较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人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所以老年人的团体生活非常重要。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孤独感程度较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认知水平较高,知识丰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更全面深刻,他们会有意识的调节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避免孤独感的加重[12]。

有信仰老人的精神有所寄托,绝大多数有信仰的老人都对生活有美好的期望,信仰使他们内心变得强大。有共同信仰的老人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们互相帮忙,互相倾诉烦恼,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他们爱和归属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并且获得了完善感。

3.2 团体辅导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作用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13-14]。团体辅导对老年人的孤独感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发现,老人的孤独感辅导后比辅导前明显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辅导后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孤独感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敬老院老人的孤独感水平。人际沟通理论指出,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及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在团体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具有表达情感、建立关系、激励士气、传递信息和控制的功能,团体生活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孤独感水平。在此次团体辅导中,把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放在首位,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老人们的积极性,他们融入了团体,感觉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在辅导过程中领导者适时的介入,帮助老人们找到共同的话题,引导老人们做活动,对于促进老人们的交流有很大帮助。许多老人都希望能够与其他人成为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引导者来帮助他们,仅靠老年人自己努力是不够的。此次团体辅导使参与者在敬老院内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增进了同其他老人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水平提高了,孤独感降低了。而未进行团体辅导的对照组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孤独感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均没有显著变化。白雪苹[15]研究发现,未实行任何干预措施的老人,在孤独感体验上的表现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对于这样的老人,工作人员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融入团体。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体验逐渐恶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团体辅导虽然能帮助老人解决一定的问题,但不是万能的。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不能只靠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介入,还要依靠亲人、社会、政府、志愿者、社会慈善团体等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1]杜鹏.从六普数据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J].人口研究,2011,35(4):29-34

[2]许晓芳,侯振虎.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24(3):46-49

[3]韦耀阳.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99-101

[4]胡春丽.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229-1230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84-287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理论基础及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7]Fry P S,Debats D L.Self- efficacy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loneli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older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2,55(3):233-269

[8]Tijhuis M A,De Jong - Gierveld J,Feskens E J,et al.Changes in and factors relates to loneliness in older men[J].The Zutphen Elderly Study.Age and Ageing,1999,28(5):491-495

[9]Jiska C M,Aleksandra P G.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A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J].International Psychogenatrics,2007,19(2):279-294

[10]Peplau L A,Perlman D.Loneliness: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M].New York:Wiley Interscience,1982:81-104

[11]Jacobs E E,Robert L M,Riley L H 著.洪炜,等译.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40-1043

[12]郭娓娓,王有智.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58-1360

[13]朱小茼,李建明,陈晓美,等.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541-542

[14]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99-200

[15]白雪苹.安养机构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敬老院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敬老院的微笑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左手右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