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冲突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的关系
2014-07-07吴鑫德
杨 菲 吴鑫德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负面情绪,尤其是 抑郁和焦虑直接妨碍青少年顺利完成青春期的发展性转变。
抑郁、焦虑的各种症状如快感缺失和疲劳削弱了青少年应对青春发育期各种变化所需要的精力[1-2]。父母教养方式在孩子的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3]。研究发现,良好的教养方式是初中生良好情绪的重要保证,能有效降低初中生产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4]。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的一个表现方面,是指亲子双方之间的分歧或不一致。它是一个与教养方式紧密联系的概念,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如专制型)会带来更多的亲子冲突[5]。进入中学后,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呈增加趋势,与父母发生冲突次数越多的中学生其表现的抑郁问题也越明显[6]。相对于男生,初中女生对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更加敏感。青春期之前,女孩和男孩的抑郁发生率是相似的,但女孩在青春发育期中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显著增多[2]。本研究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冲突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考察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之间的抑郁焦虑差异,为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湖南省3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中女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9份(86.27%)。初一、初二、初三被试量分别为 252、348、349人。其年龄在11~15岁之间,平均(13.00±0.89)岁。
1.2 方法
1.2.1 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 由Achenbach编制,是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青少年自评版本[7]。CBCL是目前国际上评定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最常用的测评工具。该量表分为两个子量表分别用于测量青少年外化性和内化性问题。抑郁焦虑、退缩、躯体性问题是内化性问题的3个维度。本研究选用YSR的抑郁焦虑维度。刘贤臣曾以我国被试对YSR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YSR内部一致性系数>0.92,半分信度系数>0.93,是评定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有效测量工具[8]。
1.2.2 亲子冲突问卷 由方晓义和董奇于1998年编制。要求参与者回答在过去1个月中与母亲和父亲在8个方面(学业、外表、做家务、交朋友、花钱、日常生活安排、家庭关系和隐私)是否经常发生冲突。采用5点计分(“从未发生”、“一月一、两次”、“约1周1次”、“1周几次”和“几乎每天发生”)。得分越高说明某方面亲子冲突发生越频繁[9]。母亲、父亲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 0.75 和 0.73[10]。
1.2.3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 由Parker编制,分为母亲子量表和父亲子量表,由3个维度组成: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关爱维度的高分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温和、理解、支持;鼓励自主维度的高分反映了父母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控制维度的高分反映了父母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11]。蒋奖等人曾以我国被试对PBI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问卷的Cronbach α在0.74~0.85之间,重测信度在0.62 ~0.77 之间[12]。
2 结果
2.1 教养方式、亲子冲突和初中生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 表1显示,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和鼓励自主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0.25;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
表1 教养方式、亲子冲突和初中生抑郁焦虑的相关(r)
2.2 初中女生抑郁焦虑在4种典型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关爱和控制因子的得分,以样本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4种典型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表2显示,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得分最高(M=6.66),明显高于放任型和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P<0.01),而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又明显多于民主型教养方式(P<0.05);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民主型(P<0.05)。
表2 初中女生抑郁焦虑在4种典型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2.3 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是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冲突-抑郁焦虑,把教养方式中的控制维度进行反向计分后与另外两个维度相加得出教养方式总分(总分越高表示教养方式越合理),再按照中介作用检验的步骤对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女生抑郁焦虑的直接效果显著(β=-0.35,P<0.01),中介变量亲子冲突对抑郁焦虑的作用显著(β=0.11,P<0.01),说明亲子冲突在教养方式和抑郁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83%,见表3。
表3 亲子冲突在教养方式与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s)
表3 亲子冲突在教养方式与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s)
中介模型假设 步骤 因变量 自变量 β t P ΔR2F教养方式-亲子冲突-抑郁焦虑 第一步 抑郁焦虑 教养方式 -0.35 -11.47 0.000 0.12 131.60**第二步 亲子冲突 教养方式 -0.44 -14.86 0.000 0.19 220.88**第三步 抑郁焦虑 教养方式 -0.30 -8.99 0.000 0.13 72.44**亲子冲突 0.11 3.28 0.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和教养方式中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越高,父母对孩子掌控得越严格,孩子产生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可能性就越大。本研究还发现,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关爱和鼓励自主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父母对孩子给予越多的情感温暖和支持,越多地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孩子越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这与Eisemann的研究结果一致[13]。另外,亲子冲突和抑郁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有密切相关,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越合理,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次数就越少,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也会越小。
初中女生抑郁焦虑在4种典型的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检验发现,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产生的抑郁焦虑最多,远远多于放任型和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专制型的父母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过分干涉子女的自由并对子女使用惩罚等高控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较高。放任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女生的抑郁焦虑又明显多于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权威型父母通常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非常关爱孩子。而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和越来越多的关爱会形成一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要求严格苛刻、施加各种压力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种过高要求和过度保护正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它会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强制和溺爱共存的家庭气氛中,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情。而教养方式的另一极端-“不管不问”的放任型教养方式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中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寻求群体认同的压力和青春期生理的巨大转变,经常感到莫名的紧张与焦虑。如果此时父母非但没有对孩子的烦恼加以理解和关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反而对孩子的情感需要缺乏有效回应,会使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并且认为自己无力控制事情的发生或结果,从而表现出自卑、抑郁、孤僻、沮丧等负面情绪。
以往研究证明,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适应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14-15]。本研究也发现,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养方式对抑郁焦虑的直接效应说明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关爱、理解、鼓励孩子独立并给予孩子一定自由,可以降低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另外,教养方式良好的父母常常在家庭中营造温暖、支持的氛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亲子之间分歧较少。这样的父母更主动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其子女抑郁焦虑水平较低。相反,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环境中,初中生寻求独立自主的倾向被父母对他们的严格管束和控制所压制,亲子之间经常互相抱怨,亲子冲突较多。父母教养不当的男生更具反抗性,表现为不服从管教等行为问题,而女生则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Ge等人也发现,亲子冲突频率的增多会导致青少年,特别是女生,高水平的抑郁焦虑[16]。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女生抑郁焦虑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养方式不当会使孩子抑郁焦虑情绪增多。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帮助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孩子抑郁焦虑情绪的缓解。
[1]李玉霞.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15-417
[2]钟妮,凌辉.青春发动时间提前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842-846
[3]侯东辉,佟丽君,贺敏.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74-176
[4]张亮,张国臣,谢守付,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288-289
[5]尹红霞,时公卫.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概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10):10-12
[6]方晓义,张锦涛,孙莉,等.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4,9(4):14-21
[7]Achenbach T M,McConaughy S H,Howell C T.Child/adolescent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Implications of cross-informant correlations for situational specificity[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7,101(2):213-232
[8]刘贤臣,杨杰.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00-203
[9]方晓义,夏翠翠,林丹华,等.母子性格,性格匹配与青少年期母子冲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3):22-26
[10]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21(2):122-125
[11]Parker G,Tupling H,Brown L B.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J].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1979,52:1-10
[12]蒋奖,许燕,蒋苾菁,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1):193-196
[13]Eisemann M.Parental rearing and adult psychopathology[J].Psiquatrica Clinica,1997,18:169-174
[14]Caples H S,Barrera Jr M.Conflict,support and coping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egrading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6,35(4):599-611
[15]Yin X,Li Z,Su L.Fathers'parenting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mediating role of father- child conflict[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40(8):1401-1408
[16]Ge X,Conger R D,Lorenz F O,et al.Parents'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depressed mood[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