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生人格测验分析
2014-07-07苏艳红
苏艳红
高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时期。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极易出现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时家庭中的每个孩子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会促进家庭幸福,对于社会的安定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忽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三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考使学生体验到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许多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1]。已有较多的研究者采用各种量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焦虑检出率为7% ~16%,抑郁发生率在25.5% ~44%之间[2-3]。高三毕业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心理问题可能更加突显,本研究采用明尼苏达人格测验(MMPI)对高三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三毕业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意义,以期为毕业生的心理维护工作做好准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聊城市315名高三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史,一周内未发生影响心理状况的重大生活事件。年龄为15~20岁,平均(17.72±1.38)岁。其中男生177人,女生138人,城镇中学生156人,农村中学生159人。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加本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施测并回收,在调查过程中,对于受试者不了解的问题予以解释说明,现场填写并回收问卷。
1.2 方法 采用宋维真等[4]修定的1989年版MMPI量表为研究工具,共包括4个效度量表Q(疑问量表)、L(说谎量表)、F(诈病量表)、K(校正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Hs(疑病)、D(抑郁)、Hy(癔症)、Pd(精神病态)、Mf(男 - 女子气)、Pa(偏执)、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全部受试者均完成MMPI前399题,并将T分(不加K)与中国常模相比较[5]。
1.3 统计处理 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描述性分析分别得出高三学生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按中国常模换算T分(不加K),以T≥60分为界,考察被试中各因子超过60分的人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1 高三毕业生在MMPI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男生与女生在 Hs、D、Hy、Pd、Pa、Pt、Sc 这 7 个因子上的平均分都高于60 分。与常模相比,男生 F、Hs、Pa、Sc、Ma 低于常模水平,K、D、Hy 高于常模水平;女生 F、Mf、Pa、Sc、Ma 低于常模水平,K、D、Hy、Pd、Si高于常模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男生在MMPI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s)
表1 男生在MMPI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s)
因子 研究组(n=177) 中国青年常模t P F 56.96 ±11.34 77.90 ±8.64 -24.565 0.000 K 45.01 ±9.39 39.90 ±8.91 7.231 0.000 L 41.69 ±9.21 42.70 ±10.41 1.451 0.152 Hs 61.14 ±12.52 64.97 ±11.69 -4.068 0.000 D 62.19 ±13.00 52.80 ±10.09 9.606 0.000 Hy 62.23 ±11.58 54.23 ±11.85 9.187 0.000 Pd 64.60 ±12.37 64.57 ±9.92 0.037 0.970 Mf 52.41 ±10.98 52.53 ±8.70 -0.142 0.887 Pa 62.54 ±12.63 74.20 ±10.37 -12.274 0.000 Pt 66.15 ±11.84 67.33 ±10.00 -1.323 0.187 Sc 63.41 ±11.94 73.20 ±9.45 -10.918 0.000 Ma 57.28 ±9.92 64.40 ±8.85 -9.539 0.000 Si 56.96 ±11.34 54.50 ±8.61 2.485 0.014
表2 女生在MMPI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x¯±s)
2.2 高三毕业生各因子T分数超过60分所占的比例 高三毕业生是Pd(精神病态)和Pt(精神衰弱)这两个因子的异常检出率最高,分别占66.73%和72.11%,见表3。
表3 高中生毕业生在各因子上的异常检出率(%)
3 讨论
高中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元,既与心理因素有关又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经济条件等非心理因素有关[6]。高三毕业生面对人生的转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特别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7]。刘平等人的研究指出,高考前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人群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主要问题集中在强迫(73.91%),抑郁(50.00%),敌对(45.65%)[8]。同时有研究者对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研究,发现高三学生负性明显高于其它各年级[9]。本研究采用MMPI对高三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和人格进行了调查分析,与以往研究相似,高三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异常检出率较高,同时也表现较多值得关注的现象。
表1的数据提示,男生在回答过程中较客观,坦诚,直言不讳;内心平静,理智客观,信任他人,现实感较强,做事合乎常规。情绪稳定,个性平和内敛,自控自律能力较强。但是D和Hy因子均较高,说明男生情绪抑郁,缺乏自信,依赖,天真,外露,幼稚。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高三毕业生中女生除了暴露出与男生相似的人格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敏感、被动、内向、退缩、紧张、固执、过分自我控制的人格特点。
表3数据显示,高三毕业生是Pd(精神病态)和Pt(精神衰弱)这两个因子的异常检出率最高,分别占66.73%和72.11%。个性特征上表现为外露,虚伪,做作,爱享受,好出风头,判断力差,不可信任,不成熟,好攻击,爱寻衅;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想,刻板,常自责,感到不如人和不安。
造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因素:高三毕业生由于面临高考,很多父母的“高考决定一切”“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等观念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光宗耀祖,都会增加高三毕业生的压力。同时,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研究显示父母支持、鼓励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显著增加心理问题发生率[10-11];②同学因素[12]:现在很多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攀比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实干,可是文化成绩只属于中等,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一旦这种想法没有实现,看到很多同学比自己优秀,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整日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深深的懊恼,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③自身因素:有的中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追求完美,少考几分就非常懊恼,长此以往会产生强迫的倾向。同时,应考的技能也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④其他因素: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高三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目前,较多的中学对学校的升学率及学生的成绩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而较少的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心理倾注的资源较少。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呼吁中学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13-15]。心理健康是提高升学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对问题严重的高三毕业生要及时做出心理干预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1]杨卉,马娟,倪娜.陕西省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555-555
[2]陈姜,张德甫,吴敏,等.中学生焦虑情绪调[J].中国校医,2000,14(4):257-258
[3]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2462名青少年焦虑内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175-1771
[4]宋维真.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使用指导[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9:12-14
[5]周朝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特质及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31-332
[6]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3):530-536
[7]谭友果,张光毅,刘成文,等.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40-42
[8]刘平,王淳,付秀全,等.心理干预与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高考结果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995-998
[9]李玉丽,曹枫林,孔箴,等.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6-588
[10]Dubois D L,Felner R D,Brand S,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life,stress,social support,and adapt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J].Child Development,1992,63(3):542-557
[11]陆德宝,肖刚,李晓光.890名中学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7,21(1):30-32
[12]孟祥志.高三学生的考前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J].现代交际,2011,25(11):141-141
[13]杨理荣,张宏友,谢焱,等.影响高考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4):242-243
[14]李志猛,秦颖,董薇.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05-206
[15]彭以松,聂衍刚,蒋佩.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0):93-97